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殷红雪白 > 第22章 刘敬宣迁陶潜隐 毅死休平荆州定(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刘敬宣迁陶潜隐 毅死休平荆州定(丁)

刘裕既克赤岸要地,荆州兵望风西逃,遁入巴陵城中。此时荆州诸郡兵已皆集巴陵,有众十余万,而皆不愿战,遂闭门而守。刘裕乃命大军于城外扎营,一面命人射入书信诱降,一面遣将率众防守浃口,阻鲁宗之自夏口西上。

鲁宗之率军至夏口,闻刘裕已克赤岸,荆州兵奔溃西走,乃旋师返襄阳。刘裕斥候得知鲁已返旆,自然报至巴陵。裕乃复以鲁已遁逃,诱说巴陵敌军。

巴陵城中诸军得知鲁宗之已遁,不禁惶恐,诸统郡兵太守皆欲走。停二日,城外东军虽未露攻城意,城中诸军大不安,遂于子夜开城门宵遁。

刘裕入驻巴陵城,一面遣将率大众攻江陵,一面遣军绥靖荆州诸郡。司马休之深感大事已去,而鲁救不至,乃率亲兵奔襄阳。休之既去,江陵不战而降。休之与鲁宗之闻讯,弃襄阳奔关中,投姚兴而去。刘裕遣军至襄阳,襄阳亦不战而降。

荆州诸郡皆降,唯长沙太守萧鎋老耄且病,其子副子虽掌郡兵,城中大族虞、刘、吴、欧阳氏诸家主,却以为谯王数代忠义,自昔闵王司马承为湘州刺史,虞悝兄弟辅之守长沙城以来,长沙号为忠义,荆刺司马休之既闵王之后,当为之守城,乃联合以家兵胁迫郡兵,不使太守萧鎋降。东军围城数日,萧鎋急病攻心而卒,副子秘不发丧,夜开建湘门迎入湘水上泊舟之东军,长沙遂平。晋廷以萧副子心向朝廷,即以之继其父为长沙太守。

荆州既平,襄阳雍州兵除一部本随鲁宗之南来,故仍随其北奔关中,荆襄一时安定。只司马休之与鲁宗之含恨不服,以自身于南夏荆雍二州有故谊,怂恿秦主姚兴发兵助阵,欲倚秦力夺取荆襄。姚兴以二人为可用,遂以休之为镇南将军出镇汉中,用以威胁益州;以宗之为平东将军镇魏兴,以压襄阳。不久姚兴病亡,太子泓继位,幼弱不刚,其镇守要地诸庶兄不服,秦国内乱。

刘裕于建康闻,便与公卿商议伐秦。左将军刘穆之等随裕起事反桓玄诸大臣,自然赞成。大司马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太宰武陵王司马遵欲不许,德文道:“国家甫平荆州,民生疲惫,且秦主姚兴新死,‘礼不伐丧’,……”

裕打断道:“姚兴新亡,虽道‘礼不伐丧’,然姚氏本国家所封,姚襄反复,其弟姚苌,遂乘苻坚败于淝水,而窃有关中,传位兴以来,历来不服王化。昔年伐慕容超,兴竟以兵出洛阳相胁!是而可忍,孰不可忍?今叛臣休之及鲁宗之在秦,日夜窥伺,而兴子姚泓新立,主少国疑,诸侯不服,正可以乘隙也!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岂可错失良机哉?”

于是晋廷决议伐秦,以太尉刘裕为元帅,都督南徐、南兖及荆、豫诸州兵,定期明年夏水涨出师。裕遂与刘穆之议定,仍与西征荆州时一般,以穆之留守,主持太尉留府事,监视朝廷,为前方输送粮草。

裕又与穆之议诸路将帅。穆之道:“北府诸将檀道济、傅弘之,及吴兴沈田子、林子兄弟,皆可为将帅。王镇恶王猛之孙,出自关中,有勇有谋,今伐秦,实先锋将不二之选!”

裕道:“亡族舅渭阳公嗣子长沙太守萧副子,于长沙城受迫于诸大族不得迎王师,而渭阳公亡故之际,强忍悲痛,秘不发丧,果断夜开城门迎入王师,亦可谓有勇有谋哉!且平卢、徐之际,副子率兵出巴陵江上,阻徐道覆西上江陵,亦是一功。渭阳公唯此一子,其兄颖士公之子乐子,死于苻坚南侵之役,今北伐光复中原,实吾二族舅在天之灵所盼!副子可为一军副帅。”

于是二人议定,东路主力以王镇恶率万人为先锋,沈林子率五千人为其副,自彭城乘舟入泗水,溯流入汴渠,入黄河,向潼关;以檀道济为后继,率二万人随后。偏师以沈田子率四千人为帅,以傅弘之率太尉府中兵精锐千人,萧副子率长沙郡兵二千人,为田子军副,与王、檀共取洛阳之后,则兵出陕城向武关为南路。刘裕则自率大军十万,坐镇彭城,督促粮草,且继东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