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铁之秋 > 第13章 当仁不让-我们是这里的主人(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当仁不让-我们是这里的主人(8)

冬天到了,袁梁到生产处,夏爱祥拿出生产计划说:“你看,改制的mt301底座已经用完了,连退回来的bt205机器上的底座也要被拆下来利用了,这不是,这一次还要根据你的销售计划单,重新下达新的生产计划。”

mt301产品的改制,毫无疑问,这里面有袁梁的功劳,袁梁觉得这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夏爱祥、黄博的付出更多。但这样的付出,这样的成绩,除了袁梁对他俩的认可,全厂一千多人,包括几个厂级领导,又有谁会知道。那用完的二百个旧机底座,袁梁和夏爱祥曾经查看过底座的成本,一个就有一千多元,堪堪节约成本三十万元。这还不算改进后的新机型,在销售定价的基础上,袁梁给ZGtI进出口公司的产品报价的溢价部分就尤为可观,可以这样说,mt301产品绝对成了一机厂的高利润产品,新产品的开发给一机厂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mt301产品及底座的改制,再一次印证了袁梁的认知,管理出效益,技术出效益,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已是二九时节,苏北大地寒冷逼人,各分厂、车间却是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的景象,处处机器轰鸣、焊花闪烁、人车穿梭。一千台AbY103产品,整整二十个四十尺的货柜,要在明天一天的时间内全部发运完毕。

一千台AbY103产品,这是建厂三十多年来,单次发货数量最大、货值最高的一次,打破了工厂单一产品批量生产计划的记录。厂领导层深知,在年度业务和生产保持往年均衡的前提下,年内如有此类大的批量发货,将会极大提升工厂的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经营指标,从而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年度经济计划目标,工厂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毫无疑问,员工的工资待遇也会得到提高。

为了这批货,全厂上下、分厂车间,都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加班加点通宵鏖战,已经足足奋战了一个多月,正将胜利在望,也是最为疲惫、最为紧张的时刻。

早晨,还未到上班时间,出口处的全体人员已经集聚在办公室,等待这最后的出征时刻。出口处的业务人员,虽然也是根据地域划分了市场范围,每人分工负责各自的业务片区,平常的日子里大都是独立作战,但每逢重要的业务关头,每逢需要协调协助的时候,却都是不计个人得失,迎头冲上。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备战,尤其是这半个月的跟踪、督进,如无突发状况,将准时全量装运发货。尽管上火、焦灼,但一线的员工更是疲惫、辛苦。狭路相逢勇者胜,决战的时刻就是这两天,一定要顶住,咬紧牙关、通力合作,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

几个人站着,袁梁做了分工:孔祥伟,负责现场装车,五百个木箱、二十个大柜、二十辆车,自始至终无间断、无停息、无懈怠,车间协调、铲车安排、车辆调度、现场统筹,预计将会持续二十个小时以上,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现场的安全,安全第一,人员安全第一,还要保证货物安全,不挤箱不烂箱,按秩序稳步推进装车,切切保证每一个集装箱铅封完好。

陈达,负责包装箱唛头喷印,并检查包装箱质量。喷印时,因为是随装箱随喷印,时间非常紧张,可把喷印前置至大箱成形时提前喷印,但一定要保证喷印清晰、完好,无遗漏。

杜忠生,负责装配车间的进度督导,并跟踪装配产品质量。一台机器几千个零件,既要保证组装件的完整性,还要保证所有的零件不能遗漏。尤其是,此次发货是发往阿根廷,这五百个箱子是分转至几个场地,因此每个箱子都要保证部件和零配件的完整性。

汪恒善,负责机工车间142轴的加工跟踪,务必保证加工质量和进度,紧盯车间加工人员和设备处维修人员的配合。

除了装配车间外,机工车间142轴的加工是制约此次发货的瓶颈及时间节点控制的关键点之一。142轴是AbY103产品的主要件,零件需要的材料特性高、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这些都决定了142轴不能用通用设备加工,为此,工厂用一台床龄二十年的老旧的20tG机床改制了一台专机。工厂虽然经过了两轮技术改造,但未能把专机列入改造计划,其机械系统、电气系统虽能保证正常使用,其液压系统却一直是带病作业,时不时趴窝、罢工。此次,在巨量的加工任务面前,20tG机床成为关键所在。一定要盯紧,直至最后一根轴按时生产出来、按时装箱。

何仁君,负责车辆到场的衔接,外来司机的休息、就餐,保证装车秩序;外来的二十个集装箱,一定要编好号,按序放进工厂,按编号装车,决不能在厂区发生拥堵。做好和进出口公司的密切联系,随时通报可能发生的事件。

分工完毕,没有谁说话,听到的是椅子推开的吱吱声,大家站起来,奔赴各人分工的岗位。孔祥伟站起来,却没有走,看着袁梁,好似有话要说,袁梁也看看他。

看起来有点踟蹰,孔祥伟啧了下嘴,说:“昨天我就看了看装车的台架,那个台架太瓤了,没有装过大批量的货,怕是不堪重负。厂里的两辆铲车,只有一辆能够上架,另一辆车身太重太大,装车的速度和效率太低,能不能从外面再租辆铲车?”袁梁立即说道:“租车倒是没问题,要租就租两辆,但台架子临时加固也来不及啊?”

袁梁和孔祥伟正面面相觑,这时,忽见有人进来,来人是厂销售副总杜文艺。销售处和出口处就业务性质来说,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销售处负责的是国内市场,而出口处负责的是国际市场以及各进出口公司,从业务渠道来看就很好划分,而其市场的主导产品也大为不同。如此看来,两个部门本可随遇而安,但同在一个工厂里,在生产计划、展销会部署、业务提成、货源统筹上隐隐有竞争、较劲之势。

袁梁张口就道:“杜总啊,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见谅啊。你是来帮忙的?还是帮倒忙的?还是当看客的?”

杜文艺道:“出口处的人就是牛,说话都是尖刻带味的。我当然不会和老弟们一般见识,我是来给你们架架势。昨天我就看着孔祥伟围着集装箱架子看,看啥看,那个架子还能用吗?肯定不能用。装不完货柜,架子就散了。”

袁梁和孔祥伟对望一眼,这不是刚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吗,这眼价价也太强了吧。他们知道,老杜既然话说到这里,十有八九就有了应对之道。

袁梁赶忙说:“领导说的是,这不我俩正愁着吗。”杜总手摸着下巴,一脸的得意:“这事还算事吗?你们找我啊。”说着大拇指往外一摆:“那边的纺纱厂,就有装集装箱的货架子,又大又结实。他们常年进口大量棉纱,就专做了一个货架,很专业,货架靠近货柜严密合缝,铲车上去呜呜来回。”孔祥伟一脸惊喜:“那咱就借用一下。”接着又一迟钝:“谁和纺纱厂搭搭话,协调协调啊,厂领导谁和他们熟啊?”杜总笑笑:“还是眼过于天了不是?还找厂领导,这点小事我还不是手到擒来。纺纱厂的刘厂长是我党校的同学,我去找他,这个面子能不给,谁还不用谁?顺便再借两辆铲车,不就完活了吗?别忘了,司机走时递盒烟就行。”孔祥伟忙不迭地说:“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孔祥伟立刻附身上去,抓住杜总的胳膊:“谢谢,谢谢,那就紧早不紧晚,烦请杜总移驾吧。”说着,就往外走。杜文艺回过头来给袁梁说:“唉,啥时候也没见过出口处的人对销售处的人这么亲热过。我已经安排好了小刘、老程、大闵、忠华四人,明天一天随你们调配,这两天,我们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

小刘、老程、大闵、忠华四人,都是销售处的内勤或业务骨干,杜总这样安排,就不用出口处再从其它部门调配人员了,小刘、老程可以协助陈达,大闵、忠华则可以协助孔祥伟装车。杜文艺把这些事都想到了前头,不愧是副总经理。

杜文艺一边走还一边和孔祥伟说着:“上个月那次发货,你看你和老程争得面红耳赤,还不是我们销售处让了你一马?我们要当好老大哥。”

袁梁看着杜文艺远去背影景,略有沉思。杜文艺从销售处长直升公司副总,很快又进入厂党委,可真算是名副其实,其拼命三郎的干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迥异于常的大局观,不得不让人叹服。回想起前次组织部门对他晋升厂党委委员考察时,厂内的些微杂音,无中生有的多,最多应该说是瑕不掩瑜。

袁梁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再一次拿起出口合同。透过窗玻璃望去,墙外的电线上,几只麻雀蹦来跳去,红红的爪子十分耀眼。看看合同,看看电线,再看看合同,再看看蹦跳的麻雀,忽然间,一个念头从袁梁的脑海闪过。

几乎是同时,袁梁一把抓过电话机,呼叫程远方的bp机:“赶快回办公室,快!”很快,随着踢踏的皮鞋声,一个身影闯进办公室,即使是在这寒风凛冽的天气里,程远方黑红的脸膛也满是汗水:“啥事,这么急?这都干了多长时间了,包装箱才封了二百箱,急死人了,车间里满是慢悠悠的。”

袁梁的手里拿着合同,眉头紧皱,急促的话语不自觉地就抬高了分贝:“这是最终的合同,你后续有没有再和对方确认过?”程远方眨巴眨巴眼:“没有啊,怎么了,这个就是你最终确定的合同版本。”袁梁不耐烦地问道:“合同签订时是按照标准产品达成的,生产计划单也是这样下达的,可你想没想过,我们的标准产品是电机传动,而阿根廷的货必须是柴油机传动?”程远方说:“这有什么区别吗?我们一直不都这样发货吗?没啥问题啊。”袁梁急了:“原来的没有问题,可这一次必须要做出改变,你马上和阿根廷的陈老板联系,要他确认一下是柴油机传动,现在就打国际长途,并传真确认,快!”程远方一脸的黑线:“这都火烧眉毛了,明天就发货,节外生枝恐生意外,还是发货了再说吧。”

袁梁说:“春季广交会时,我和陈老板洽谈,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凡是发往阿根廷的产品,因为他们都是柴油机传动,因此,我们发给他的产品他都要自己把柴油机的皮带轮换掉,我们的电机皮带轮会被他当废品丢弃。” 程远方似在努力思考,但很快又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你是要让对方确认为柴油机传动后,我们就不给他发电机皮带轮了。”袁梁点点头:“聪明,就是这样。”程远方又急了:“可我们都封二百箱了,再次打开箱子,还要更改装箱单,时间急促,不如就势推进,下次发货再改。”袁梁不待他再说,马上接到:“你看看我们的产品价目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50元一个,这次是一千个,你算算多少钱?十五万,即使成本价也要十多万元,十多万元啊,值不值得拆掉这二百箱?”

职业的习惯,养成了业务人员对数字、货值、金额的敏感性。程远方不自然地晃了几下头,这是他的习惯动作:“是要十万以上了。”

“事不宜迟,你在办公室和陈老板联系,我马上到生产处、到五分厂装配车间,下达生产计划更改单,我们两条线推进。”声音未落,袁梁已走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