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唉......”宴洲第一百零八次叹气。

赵乾实在是看不下去,问道:“东家,向小娘子送的月饼不好吃吗?”

“好吃啊,特别好吃,尤其这个蛋黄的。”宴洲说着又咬了一口。

既然好吃,那为何还唉声叹气,赵乾不懂,试探问道:“那,东家您是为了何事叹气?”

宴洲将口中月饼咽下,瞥了他一眼,“我是后悔啊,为什么那么早回来。我应该在向家赖到,不,待到晚点再回来。”

“这是为何?悠然居和闻香街的事不是谈完了吗?”赵乾更疑惑了。

“你懂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谈事情。”明明屋内没什么人,宴洲还做贼般凑近他,小声道:“再晚些时辰,向小娘子不得留饭,我就能顺理成章地蹭顿晚食。再者晚食后要祭月吧,祭月后要赏月吧。这样我便能顺其自然和他们一起吃着月饼,喝着桂花酒,一起赏月了。”说完上下打量他,嫌弃道:“哪像现在,只能对着你这张老脸独自吃月饼,唉......”

呃......

赵乾噎住,想扇自个嘴巴,他就多余问,搞得他多想和东家一起过中秋似的。

他可是有家室的人,不像东家孤家寡人,要不是为了陪他,谁愿意大过节的不回家陪娘子和孩子。现在倒好,还被他嫌弃上了。

似是察觉他的心思,宴洲挥了挥手,“行了,你回家陪你家娘子和孩子过节吧。不用管我,我一会儿去灯会看看。”

东家发了话,赵乾按耐住内心的喜悦,假模假样道:“东家,您就一个人,要不我还是留下来陪您吧。”

宴洲诧异地看他一眼,“真想陪着我?”

心中一咯噔,赵乾面露为难,“大概,也许......”心一横,“是真的吧。”

“呵——”看他那一脸的不情不愿,还好意思说要陪他,宴洲佯装呵斥,“滚滚滚,别在这碍本公子的眼。”

“是,小的这就走,不碍您的眼了。”赵乾这才笑呵呵要走。

“等一下。”宴洲突然出声留他。

赵乾脚步一顿,心道要坏,可宴洲只是指着桌上的食盒,“你把这些带回去吧。”

心中惊讶,接着赵乾立马欢喜道:“多谢东家。”

向小娘子的好手艺,一般人可吃不到,难得东家舍得送人,他和家人今晚有口福了。

......

中秋节过完,赵顺才寻人看好了日子,八月二十二宜动土。

他立马便组织起村里的青壮,工钱比照养殖场那会儿。待祭拜仪式完成后,豆腐坊终于动工了。

向枣儿和刘大壮夫妇跟着祭拜完便去了县城忙铺子的事情,只留下崔喜和崔铭去帮忙。

工地上忙得热火朝天,青壮们边挖地基边聊天。

“咱村办了村塾,马上还有盖豆腐坊,别村谁不羡慕。”

“可不是,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嘲笑荷花村穷。”

“就是,托枣儿的福,往后咱都能吃上豆腐,别人想吃还得来咱村买。”

听他们议论,赵顺才心中压抑不住的高兴,被其他村正嘲笑多年,如今荷花村终于要翻身了,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大伙多卖卖力,争取早日把豆腐坊建成,让他们羡慕个够。”赵顺才高兴地大喝一声。

“好,村正”

“好,多出力。”

“好。”

众人纷纷应和,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到了吃午食时,每人都多添了一碗饭。

这次的伙食虽不如养殖场那会儿丰盛,但胜在量大。味道嘛,就寻常农家饭,毕竟向枣儿那好手艺,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想起养殖场那会儿的饭菜了,真香啊。”有人忍不住道。

“吸溜......那熬菜,那大猪蹄,可真香。”有人应和。

赵顺才听见,笑着道:“谁说不是,可惜咱们没有铁锅,也没枣儿那手艺。”

说起铁锅,村里人人都想用铁锅做菜,奈何铁价高,实在舍不得。村里有不少人在四合院建成时,特意去灶屋看了看,羡慕极了。

自养殖场开业后,没有寻到活计的人,见养鸡鸭赚钱,便跟着养一些,养大后向枣儿还收,所以大伙的日子比之前宽裕很多。

要说节俭点,买个铁锅还是买的起的,只是他们穷怕了,挣的钱只知道全都攒起来。

这陶釜和铁锅炒出来的菜,味道自是没办法比。

“等往后挣够钱,我就起个大房子,再盘个大灶台,买口铁锅,嘿嘿。”赵三顺向往道。

听自家兄弟这般说,赵顺才不由琢磨起来。

他家老大一直在外祖家那边求学,过几年就得成亲生子,现在的小院可是住不下,得早做打算才行。

等豆腐坊盖好,挣的钱得全部攒起来。往后他也想盖一处四合院,一家人全住进去,和和美美,多好。

想到这心里立马暖烘烘的,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午食毕,众人稍作休整便开始继续干活。

崔喜正指挥崔铭在搬运木料,别人需要两人抬一根木料,而崔铭一人便能扛起一根,给众人看得惊叫连连。

“崔铭,你好大的力气啊。”向安羡慕道,“我要是也有这么大力气就好了。”

被夸奖的崔铭只知道嘿嘿笑,接着又轻轻松松搬起一根木料,从他眼前经过,可把向安羡慕到眼红。

“嗐,他呀,就是有把子力气。”崔喜笑呵呵道:“估计是因为从小吃的多,所以长大了力气就比别人大些。”

众人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纷纷点头应和。

午食时,他们可是见识了崔铭的食量,一口气六碗饭菜下肚还意犹未尽。要不是崔喜阻止,他应该还能再吃几碗吧。

向安看着这对父子,想起之前从顺才叔那里听的一耳朵,他们好像是从北边逃难来的。出于好奇,又想找点话聊,“崔叔,听说你家是从北边过来的?”

崔喜知道向平和向枣儿的关系,在村里也并没刻意隐瞒,“嗯,北边遭了灾,咱们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听他说的容易,一路来定是吃了不少苦,向平安慰道:“能活着逃出来已实属不易,往后您便安心在荷花村住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找我。”

“哎,多谢郎君。”

崔喜应下,心道:娘子是好人,她的哥哥也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