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洗干净,将猪大肠焯水,切成滚刀块备用,再用油和糖霜炒了一碗糖色。

起锅烧油,葱姜蒜炒香,下肥肠煸干水分,炒至表面微微起泡后,放入香料和酱汁炒出香味,加适量的水、糖色和盐,中小火烧半个时辰。

正在小菜园里摘胡瓜吃的三小只被灶屋飘出的香味吸引,皱着小鼻子闻,“哇,好香啊。”

瞬间觉得手里的胡瓜索然无味起来。

连小狗崽黑头都忍不住摇着尾巴,在灶屋门口打转。

半个时辰后,红烧肥肠出锅。向枣儿盛了一碗,喊了梨儿给刘家送去,桃儿和小宝蹦蹦跳跳跟在她后面。

灶屋里,锅中的水烧开,下面条煮一个滚,再下蔬菜,煮熟捞进碗里,浇上红烧肥肠。

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肥肠面便好了。

“梨儿,桃儿,小宝,去洗手,吃饭喽。”

随着这一声呼喊,院中的三人立马小跑着去洗手,“哎,知道了。”

待仨小孩看见桌上摆着四碗色泽红亮的红烧肥肠面,根本不用人催,利落地拿板凳坐下。

红烧肥肠软糯有嚼劲,肥而不腻,面条劲道,再搭配绿油油的蔬菜,真是味觉视觉双重享受。

“大姐,红烧肥肠真好吃,就是洗起来太费劲。”向梨儿说道。

“确实挺费劲的,不过咱也不是天天吃,偶尔吃一次还是可以的。”

半碗面下肚,四人额上和鼻头已冒出一层细密的汗,伸手摸了一把,继续呼噜呼噜嗦面条。

下晌,胖屠户将猪头送来后,宋春兰来帮忙。

猪头卤好泡在锅里,两人又开始磨豆子做豆腐,晚食前,终于全部准备好了。

二十个皮蛋,一大块豆腐,二斤卤猪头肉,这份礼搁在村里是相当拿得出手。

留下两家吃的,她们便挑着担子先去给赵家送,然后再去别家送。

收到礼的人家,激动不已,这三样吃食可都是好东西。

不仅心里乐开了花,还莫名有一种自豪感,可能这就是帮助他人换来的善报吧。

没出力帮忙的自是没有,也只有眼红的份了。

例如向家二房,在看到大房得了那么一份厚礼,杜氏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无奈他们已经分家,不然还能吃到自己嘴里,于是酸溜溜道:“还是大哥会做人,又是帮工又是寻孩子,哪里都少不了你。”

自从向家分家,向平向安突然就像解了禁般,尤其是向安,真是一点也不惯着二房。

他性格本来就火爆,要是不是为了阿爹阿娘,他绝对能一次怼死杜氏。

“二婶,你这话说的,不知道人还以为你眼红嫉妒呢,毕竟这么好吃的东西,你只有眼馋的份。”

“你......我才不稀罕呢。”杜氏被戳中心思,气恼不已。

向安不接她的话,伸手撕了块猪头肉放进嘴里,嚼了嚼,道:“哎呀,这猪头肉可太香了。”边吧唧吧唧边摇头晃脑。

那模样可把向五毛馋够呛,哭闹起来,“娘,我要吃猪头肉,我要吃,你让向安把猪头肉给我,你去啊......”

杜氏心里本就有火,被小儿子这么一闹,面上更是无光,心里那火直冲天灵盖,“吃吃吃,就知道吃,平日里我怎么教你的。别什么香的臭的你都不忌,小心吃死你。哼!”说完,揪着向五毛的耳朵回了屋。

“呸。没脸没皮的。”向平拉着向安也回了屋。

......

这日,向枣儿终于得了空闲,便去找赵顺才商量村塾的事。

到赵家时,赵顺才夫妇正在院里搓草绳。

“枣儿来了,可是有事?”宋春菊给她搬了条板凳,“快坐,我给你倒水去。”

“哎。伯娘别忙了,我不渴。”向枣儿坐下后,直接道明来意,“赵大伯,是这样,我想在荷花村办个村塾。您觉得怎么样?”

“啥,办村塾?哎呦!”赵顺才惊地从板凳上滑下来,摔了个屁股蹲,疼得唉唉直叫唤。

坐在他旁边刚要起身的宋春菊被吓了一跳,忙去拉他,“小心点,你急什么,先听听枣儿怎么说。”

向枣儿没想到他会这般激动,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

“赵大伯,我是这样想的。咱村里孩子不少,却没几个能读得起县城学堂。这读书识字的好处不必我多说,所以我想办个村塾,请个夫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揉了揉摔疼的屁股,赵顺才重新坐回板凳上,道:“读书识字是好事,可办村塾......”稍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你想让梨儿进县城学堂读书,偏那老夫子不收女娃子,你心里有气,可也不能因着你一时赌气就要办村塾吧?”

“我不是赌气。不是,可能一开始确实有赌气的成分。凭什么咱村的孩子读不起书?凭什么女娃就不能读书?后来冷静下来,深思熟虑过后,反而让我更坚定办村塾的想法了。”向枣儿语气坚定。

“一直以来,荷花村是这十里八乡最穷的村。”看他变了脸色,向枣儿忙道:“赵大伯,荷花村穷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大伙都读不起书造成的。”

赵顺才看了她一眼,脸色稍缓,道:“这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农户家里有几个读得起书的,还不都一样。”

“可您看胡家,胡大伯在县城酒楼当账房,谁不羡慕,不就因为他识字会算数,才能找到这么好的活计。”向枣儿循循善诱,“再来说养殖场,大壮叔不识字不会算数,我太忙没时间管。想在咱村里寻个帮着记账的人都没有,只得让梨儿暂管,往后梨儿要专心读书,我只能去别的地方雇人了。”

闻言,赵顺才心中咯噔,心道:那不是便宜了外村人,本来他还指望养殖场雇更多村里人,让大伙赚些钱贴补家用。

再想到梨儿,虽是个女娃,可人家不仅识字,记账、算账也很厉害,听说养殖场的账本都归她管着,村里谁家不羡慕。

他不由意动,犹豫道,“你说的有道理,可......这盖村塾请夫子要花不少钱,让村里人出钱怕是困难。”

向枣儿见他松了口,忙道:“先不盖村塾,在村里寻个没人住的旧屋子修缮修缮,再去寻木匠打些桌椅便好。修缮学堂和请夫子的钱,我出了。”

“你出?夫子的束修可不是一年两年的钱,你可得想好了?”赵顺才皱眉,担忧道:,“再来说,哪个夫子愿意来这穷乡僻壤教书。”

“夫子的事交给我。夫子没到之前,先让梨儿教。”向枣儿道。

看她胸有成竹,赵顺才便不再反对。

“成吧。”赵顺才点头,“我明日去村里看看,哪里的屋子合适做学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