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隔壁沈家。

“阿爹,你闻,好香啊。”沈小宝闻着不知打哪传来的香味道。

“嗯,小宝,好好吃饭,一会吃到凉气会肚子疼。”沈槐催促。

这香味确实很馋人,似是有荤油的味道。

刘阿奶节俭应该舍不得,那就是隔壁的小娘子了,手艺竟这般好。

想起今日在山中遇到她们姐妹,摔倒了也不忘自己的口粮,不由唇角勾起。

沈槐以打猎为生,往常打到野鸡野兔,会留下一只给小宝解馋。

野味的肉质比较紧实,再加上他手艺一言难尽,小宝咬不动,只能喝些汤。

实际上父子俩吃饭都是凑凑活活的。

香味一阵阵传来,闻着也不像是炖肉,怎得就这般香呢,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涎。

沈小宝吸着鼻子左嗅嗅,右闻闻,发现越闻越饿,垮下小肩膀,叹了口气,继续啃手里的窝头。

沈槐哭笑不得。

“小宝,我明日要进山,你去刘太奶家住几天,等我回来去接你。”

“哦,知道了。”沈小宝有气无力地回答。

“这次猎物卖了钱,给你买饴糖吃。”沈槐摸摸他的头承诺。

沈小宝这才欢呼一声,暂时忘了他爹做饭有多难吃。

......

转眼几天过去,向枣儿陆续打好了桌椅板凳。

木耳晒好,豆芽也长到两寸多。

向枣儿端着个粗陶碗领着两个小丫头来到刘家。

她故意来的晚些,却还是赶上刘家正吃晚食。

刘家人口比较简单,刘阿奶、刘阿爷、大儿子刘大壮,儿媳妇宋春兰和小孙子狗蛋。

二女儿刘云娘嫁去了十里外的柳树村,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

小儿子刘二壮在县城酒楼帮工,不在家中住。

刘家人见她来了,都停了筷子,请她进屋。

农家晚上一般不舍得点油灯,都是趁着天光吃饭。

向枣儿可不想因为她来了,还要人家点油灯。

忙推辞着将陶碗放在饭桌上,“刘阿奶,刘阿爷,大壮叔,春兰婶,你们别忙了,我来送些吃食,就不进屋了。”

刘阿奶听她说送吃食,忙摆手道:“你拿回去,家里啥情况不知道吗?”

“刘阿奶,我是想让您帮着尝尝味道,不瞒您,明日我想去集上试着卖呢。”

听她这样说,刘阿奶有些意外,“卖吃食吗?”

“嗯,所以请您老给尝尝味儿。”

那还能说什么,尝尝呗。

刘阿奶朝陶碗看了一眼,惊呼出声:“傻孩子,大豆发芽可就不能吃了。”

这不是糟践东西吗,还放了油,那个心疼呦。

“刘阿奶,好香好香,桃儿吃了。”向桃儿奶声奶气说道。

向梨儿也跟着点头,“真的好吃。”

这几天两小只可没少吃。

刘大壮闻到香味,有些蠢蠢欲动,“娘,既然桃儿她们都吃了,肯定能吃的,要不我先来尝尝。”

说完迫不及待夹了几根豆芽放进嘴里嚼。

清脆爽口,清香鲜美。

一口,又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宋春兰见自家男人吃的香,也夹了几根细细品尝,惊喜道:“爹,娘,桃儿说的没错,脆脆的真好吃。”

两个老人见儿子儿媳都这般说,各自夹了吃,同样双眼发亮。

片刻功夫,半碗豆芽一扫而光。

一桌子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味道真不错,倒是可以去试着卖卖看。”刘阿奶语气肯定。

向枣儿:“我不太清楚咱这里的粮价,卖多少钱好呢?”

刘阿奶看向刘阿爷:“我记得开春时大豆三文一升?”

刘阿爷点头,对向枣儿说:“你算算做这吃食得用多少大豆,只要不赔钱就行。”

向枣儿在心中默默计算,这里的一升差不多是一斤多,一斤大豆能出七斤左右的豆芽。

如果一斤豆芽卖一文钱,那一升大豆至少能卖七文钱。

虽然赚的少,但应该够买点粮食暂时填饱肚子。

“嗯,知道了。”向枣儿点头。

借了杆秤,带着梨儿桃儿告辞回了家。

不多会儿,刘家也吃完了晚食。

刘阿爷坐在门槛上手里搓着草绳,“枣儿丫头倒是个有成算的。”

刘阿奶边铺被褥边说:“带着两个小丫头,没点成算可咋活,明日让春兰去集上买点菜种子,帮着照看下。”

“是得有人看着点。”刘阿爷赞同。

......

清晨,天边现出第一道光亮时,向枣儿将最后一点粟米熬成粥。

取出一些豆芽洗净,分成两份,一份炒,一份凉拌。

留出早上要吃的,其余的盛在碗中放进篮子里再盖上麻布。

篮子和麻布自然也是和刘家借的,连凉拌用的酱汁和醋也是。

向枣儿心里发酸,不,是特别酸。

早食过后,一切准备就绪。

向枣儿一手提一个木桶,梨儿提着篮子,小桃儿乐颠颠地跟着两个姐姐出发了。

刚出院门,就见宋春兰等在路口。

看见她们出来,宋春兰笑道:“我去集上买些菜种子,和你们一道走,来我帮你拎一个木桶,走的快些。”

向枣儿万分感激,她瘦胳膊瘦腿的要一路拎到隔壁村的集市,哪怕只有几里路,中间估摸也要歇上几次才行,免不得要耽误时辰。

有了她的帮忙也能轻省不少。

四人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三树村的集市。

集上有很多摊子已经摆开。

大多是卖麻布、草席、篮子、背筐、笤帚、盖帘等农家常用的物件。

寻了一个卖背筐、篮子的小贩旁边的位置,正好挨着路口。

找到摊位后,宋春兰便说去逛逛,一会儿来寻她们。

向枣儿将豆芽罐从木桶中取出来,把两木桶倒扣,放上案板,捡出豆芽拿刀把根部切掉。

没一会儿,案板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白白胖胖的豆芽。

试吃的陶碗放在豆芽旁边。

这样看着干干净净,有食欲,有卖相。

两个小丫头第一次来集市,好奇的四处打量。

赶集的人陆续多起来。

有两个挎着篮子的娘子经过她们摊子时,扫了一眼转头便走,边走边嘀咕:“大豆发芽了还拿来卖,不地道。”

向枣儿一听,这样可不行,得想点法子吸引顾客啊。

回想着现代小摊贩都是怎么吆喝的,心一横,脆声喊道:“瞧一瞧,看一看,新鲜的豆芽菜,营养丰富,娘子吃了美颜,老人吃了益寿,小孩吃了长得壮,炒着吃,凉拌着吃都行。”

果然,那两个娘子回头循声瞧来。

周围摊主也没见过这般摆摊的,都好奇的瞧着。

“免费尝哩,清脆可口的豆芽菜,不买也免费尝哩。”向枣儿再接再厉。

旁边卖篮子的小贩,瞧着碗中发芽的大豆,疑惑地问:“小娘子,大豆发芽了真的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