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多时,马车停在了宫门外。

贾玌下车后,一位小太监早已在宫门外等候,见到贾玌,立刻上前恭敬地说道:

“侯爷,请随小人来。”

贾玌微微点头,跟着小太监朝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外,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值守的侍卫个个神情严肃,目不斜视。

进入御书房,贾玌看到陛下正站在一幅巨大的舆图前,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随意地搁在一旁的桌案上。

一直陪伴在庆帝身边的夏守忠静静地站在一旁,垂手侍立。

贾玌步入书房,立刻撩起衣摆,跪地行礼,声音洪亮且恭敬:“臣贾玌,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帝放下手中奏章,脸上浮现出亲切温和的笑容,目光满是信任与关切地投向贾玌,和声说道:

“贾爱卿,平身吧。”

说着,抬手轻轻示意贾玌起身。

贾玌感激地谢恩后,动作沉稳地缓缓起身,站在一旁,姿态恭谨又自然,安静地等待着庆帝开口。

庆帝身体微微前倾,靠在椅背上,眼神中尽是欣赏与期许,轻声问道:

“贾爱卿,朕命你操练的新兵,如今练得怎么样了?还有工部那边研制火炮一事,进展如何?朕可是一直都盼着好消息呢。”

贾玌赶忙恭敬地躬身回答:

“陛下圣明!三营将士承蒙陛下洪恩,在臣的督练之下,各个心怀壮志,每日不辞辛劳、刻苦操练,如今士气如虹,已然初具精锐之态,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至于工部研制火炮一事,陛下对工匠们关怀备至,工匠们皆感恩戴德,日夜钻研。

目前已研制出雏形,今日刚刚经过测试,此火炮性能卓越,射程更是高达三百余丈,远超以往旧制火炮。

且威力巨大,试炮之时,所击之处土石飞溅,破坏力惊人。待后续细节完善、批量制造后,必定成为我朝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利器,让外敌闻风丧胆!

想必明日虞衡清吏司主事周日安必定能呈上奏报,与陛下御览!”

得碍于朝堂上的立誓,双帝对贾玌委以重任,全力支持他的各项举措。

贾玌所训练的三营军马,绝大多数从当地卫所制调来的从中招募的士卒。

将佐更是在其余追寻庆帝的军武中挑选,也算得上对他们追随新帝的一种赏赐,直让得太上皇一脉的武勋大为不满,但都被庆帝压下。

当然这对于贾玌来说好处多多,不禁用担心无人可用,更不用让庆帝感到害怕,害怕贾玌能拥兵自重,

毕竟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庆帝麾下的其他人手中调过去,如今的三营指挥使皆是早就追寻庆帝的老人,倒是排除了个隐患!

而这些人原本就有一定军事基础,上手能力快,在贾玌得当的训练方法下,并未遇到太多难处,很快就进入了适应阶段。

神策营作为贾玌手中嫡系,人员更是在他的精挑细选,人员补充至两万兵马,其余两营人数也超过两万人,远超京营编制。

如今,三营士卒不仅人数大增,战术配合也日益娴熟,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团队协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至于工部研制火炮一事为何进展如此迅速,

一来得益于贾玌前世对火器制造略有了解,虽不能完全精通火炮原理,但一些关键思路和改进方向还是能为工匠们提供宝贵参考;

二来,庆帝钱给得太多了!

庆帝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笑着说道:

“贾爱卿办事,朕向来放心。

尤其是练兵一事,保龄侯、果勇侯等几位爱卿前去观阅你操练新兵,回来后皆是赞不绝口,直言自愧不如,可见你练兵之能确实非凡。

朕将新军交予你,实乃明智之举。”

贾玌赶忙躬身谢道:“陛下谬赞,此皆陛下洪福齐天,将士们奋勇努力所致,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庆帝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目光紧紧盯着贾玌,缓缓说道:

“贾爱卿,不过如今有个坏消息,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贾玌心中一紧,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忙挺直身子,正色道:

“陛下请明示,不知发生何事?”

庆帝转身,再次望向那幅巨大的舆图,指着朝鲜的方向,沉声道:

“朝鲜派来密使,告知朕清国大兵压境,如今形势万分危急,正火急火燎地向我朝求援。

朕本意是想让新军再多些时间操练磨合,待羽翼丰满后再应对各方变局,可如今这局势突变,实在容不得我们再有过多的准备时间。”

“朝鲜求援!!!”

贾玌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其中利弊与应对之策。

也是,如今清国南下进无望,西进也更是要面对鞑靼部,况且如今鞑靼与蒙古停战,成为庆国附属国,

而鞑靼如今更是庆帝选中的分化与维持草原平衡的势力,鞑靼而今在草原中势弱,庆帝不惜暗中开放盐铁支持,庆国若是真敢打鞑靼,那庆帝定会加大力援助,支持鞑靼与清国交战。

想要拓展疆土、获取更多资源,向东吞并朝鲜进而增强实力在染指中原大地便是其极有可能的战略方向。

毕竟贾玌喊出五年复辽这种传遍京城的事情,皇太极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定不会坐以待毙。

少顷,贾玌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庆帝:

“陛下,朝鲜乃我朝附属国,况且唇亡齿寒,若坐视不管,清国吞并朝鲜后,其势力必然大增,对我朝边境将构成极大威胁。

此事关乎我朝威望与长远利益,恐怕不能置身事外。”

庆帝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忧虑,缓缓说道:

“清国以八旗制度为根基,全民皆兵。凡满族男子,自幼便接受骑射武艺训练,待到适龄便编入旗籍,战时出征,平时则从事生产。

不仅如此,自广宁一役受挫后,皇太极痛定思痛,图谋再举。自他掌权之后,于辽东之地广募兵员,短短时日便新征十万之众。

辽东自辽河以东一带,沦陷之后本就民生艰辛,经此一番,百姓生计苦不堪言,

再者,最让朕所愤怒的,便是子母连环炮这等军中火器,如今居然已经光明正大的开始服役与清军八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