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着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到200~400米,最高达500米。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巍巍壮观。
境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肉苁蓉、麻黄、甘草、琐阳、苦豆子、山沉香等属野生名贵中药材,其中:驰名中外的阿拉善肉苁蓉肉质肥厚,芸油性大,保健疗效强,面积632万亩,年贮藏量20万公斤;作为蒙药、藏药主药之一的山沉香,全国唯阿拉善独有,贮藏量80万公斤。
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着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
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到200~400米,最高达500米。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这样就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它不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多为新月形流动或半流动沙丘链,一般高10~200米。
巴丹吉林沙漠的四周都是非常平坦的沙漠戈壁,那里几乎全部都是红砂岩结果,估计就是大风把那里所有的土壤和沙子都刮走了,大风就像是一把铲刀,把那里铲的比较平坦。
西北方向还有一条弱河,那些河水也能为沙漠治理出不少力。
治沙先治风,这就是一些沙漠专家的建议!
于是就根据巴丹吉林沙漠的情况,从四面开始治理,向里面逐步推进。
治理沙漠的工作就准备从安国110年春节过后开始。
鹏鹤集团把余林基地和沙漠基地里面的全部工程机械都调运了过来,也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招募了10万青壮劳动力一起参加会战。
据以后统计,参与巴丹吉林沙漠会战的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50万人。
安国110年的春节刚过去,大家就都行动起来了,按照各自分配的区域就进入了巴丹吉林沙漠四周,先遣队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沿着周围的那些山脉建筑宿营地。
余林基地那里的人们就开始移植那些海红果、油枣、红枣树,他们在以前就为了改造沙漠基地的防护林带,一直大批量的栽种那些树木,甚至在原来的防护林带里面也合理密植了不少树苗,现在为了支援巴丹吉林沙漠的治理和改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护林带,就把这里的那些经济树林进行移植作业,当然了还是使用原来那种挖树机器,在树木的根部形成一个直径1米高度1米的圆柱形树根,再使用杂草和秸秆制成的保护层覆盖在树根上面,就集中使用租赁的运输车辆给送到腾格里沙漠了。
沙漠基地同样也是把需要进行改造的那些防护林带里面的树木,进行挖掘和运输,它们就被直接运输到巴丹吉林沙漠四周的宿营地附近,然后在那里就被直接种植下去了。
同样,从余林基地运送来的那些经济树木就会被种植在刚移栽走的树坑里面,再浇水就可以成活了。
由于巴丹吉林沙漠很特殊,所以这一次就要求建设的防护林带宽度特别的大,就是每一面都要建设10公里宽的防护林带。
于是,治沙大军就开始了在巴丹吉林沙漠四周的植树造林活动了。
在那些红砂岩上面挖树坑,对于沙漠基地里面的人员来说就不是啥难事,现在使用的那些挖坑机械都经过多次改进,挖坑效率就特别的高,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植树大军,很快就把宿营地的周围移栽上了树木。
在这里的用水问题,基本就由王鹏的那几个“坏小子”给解决了。
葫芦、铁锹和小龙就是解决此事的最佳人选。
它们先在宿营地附近的地下修建了几个大的储水池,然后再把那些蓄水池进行联通,挖出的那些碎石等就被靛色葫芦收走了,王鹏那七彩葫芦就把里面存储的淡水注入里面了,这下就基本不会为水的问题发慌了。
小龙还在当天刚刚移栽的防护林带那里喷洒了少许的雨水,那些树木和树林间播撒的牧草种子就能存活成长了。
那三个小子就来过一次,以后的工作基本就交给靛色葫芦和铁锹负责了。
它们把吸收的那些碎石就投放在德佑西南方向300公里的海里,进行填海造田了。
由于对移栽以后的树木浇水及时,再加上全部都是带着土进行移栽的,树木基本上都成活了,树林间的那些牧草成长的也很好。
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就把靛色葫芦给累坏了,几乎就是一周一次;铁锹也没有闲着,巴丹吉林沙漠那里的沙丘高差特别的大,里面几乎没有一块平地,于是它也使用铁锹平整沙丘了。
为了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一般都是晚上才开始工作的,也就是悄悄的我来了,悄悄的又走了,带来的是水,带走的是碎石和沙子。
沙漠基地的水源管理都是高桂香的那些信徒,他们明白那里有水源。
刚开始挖坑移栽树木的时候,浇水就是使用的大型槽罐车进行浇水,那些车辆就一直跟随植树大军前进,这些植树大军都是沙漠基地里面的老员工,对这些工作特别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进展速度很快。
后面跟随的就是那些维护大军,他们一部分就是从沙漠基地调来的,一部分就是新加入的那些劳动力。
一般他们就在那些蓄水池附近安营扎寨,铺设输水管道,利用燃油发电机带动水泵,对那些防护林带进行滴灌作业。
就这样很快巴丹吉林沙漠四周的那些红砂岩区域就完成了植树作业,于是就开始向里面的沙丘进军了。
这里的沙丘高耸,施工难度特别的大,工作量也很大,所以进展比较缓慢。
尽管有一部分沙丘被铁锹给平整了,当时区域还是很小的,于是大家就先在那几块平整区域作业,同时也在那里建设宿营地,那里也有七材葫芦利用沙子炼制的巨大蓄水池,那些蓄水池就直接放到那些沙丘形成的巨大坑洞的底部,可见这里的沙丘高度相差多厉害呀!
那些沙丘的高差一般都有200米左右,最大的高差也有500米呀!
如果这里没有靛葫和铁锹提供的地下水池系统,植树造林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就平整沙丘这一项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呀!
这也多亏沙漠基地有经验,还有以前种植的那些适合沙漠生存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