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376章 李善长:我们也要办一张报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6章 李善长:我们也要办一张报纸

次日,《儒报》如期发行。

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方孝孺的那篇社论——《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文采斐然,既有对流言的驳斥,更有对皇上和朝廷的歌颂。

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与现实中的事件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道理,让人读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儒报》一经发行,立刻在京城引起了轰动。读书人们争相购买,仔细研读,

他们被方孝孺的文章所折服,纷纷表示赞同。

“方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一位年轻书生激动地说道,

“把那些流言都驳斥得体无完肤,

让人看了,心里头敞亮!”

“是啊,是啊!”另一位书生附和道,

“安国公什么人?怎么会做出那种事?

那些造谣的人,真是其心可诛!”

“方先生这篇文章,真是为安国公正名了!”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道,

“也让咱们老百姓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好人,谁才是真正的坏人!”

茶馆里,说书先生也开始讲述《儒报》上的文章,

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方孝孺的文章演绎得更加生动有趣,

引得听众们阵阵叫好。

“好!说得好!”

“就该让那些造谣的人,都听听这篇文章!”

“方先生真是咱们读书人的楷模!”

在《儒报》的引导下,京城的舆论迅速扭转。那些关于朱允熥的流言,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对安国公的赞扬和敬佩。

京城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仿佛一场风暴过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夏恕府邸,气氛却与汪广洋府截然相反。

厅内,昏暗的灯光下,几个人影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

除了王纯等老人,李善长和夏恕又提拔了一批人,包括茹常、门克新、杨靖等人,替补了上次被抓的梁焕、杜泽等人。

“夏大人,这可怎么办啊?”

王纯压低声音,问道,

“《儒报》这篇文章一出,

咱们之前散布的那些流言,可就都成了笑话了!”

“是啊,是啊!”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现在京城里的人,都相信吴王殿下是无辜的,

咱们再想做什么,可就难了!”

夏恕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紧紧攥着手中的茶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的青筋,也根根暴起。

他何尝不知道,局势对他们不利。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李善长远在杭州,只通过书信遥控指挥,根本不了解京城的实际情况。

每次都是李善长出主意,让他们在京城执行,一旦出了问题,背锅的,还不是他们这些在京城的人?

“恩师也真是的!”夏恕心中暗暗抱怨,

“每次都说得好听,什么‘全力配合燕王殿下’,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可真正遇到事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把咱们推到风口浪尖上!”

夏恕越想越生气,

他猛地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

“啪”的一声,茶盏碎裂,

茶水四溅,碎片飞舞。

“都别说了!”夏恕怒吼道,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反正我是不管了!”

说完,他拂袖而去,

留下几位官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夏恕竟然会撂挑子不干了。

这下,他们可真是群龙无首,彻底乱了阵脚。

“这……这可如何是好?”

门克新颤抖着声音问道。

“要不……咱们也散了吧?”

杨靖提议道,

“反正夏大人都不管了,

咱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唉……”几人叹了口气,

纷纷起身,离开了夏恕府邸。

……

杭州,孤山。

夕阳将湖面染成一片金红,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李善长庄园内,却是一片凝重。

郁新跪在堂下,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恩师,学生无能,未能阻止《大明晚报》和《儒报》的影响……”

“如今京城舆论,已尽归吴王和苏尘掌控……”

他将这几日在京城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向李善长禀报。

从《大明晚报》如何刊登老朱的言行,到《儒报》如何驳斥流言,为苏尘正名。

再到锦衣卫如何借报纸发声,震慑宵小……

郁新不敢有丝毫隐瞒,将所有细节都详细道来。

李善长端坐太师椅上,面沉似水,一言不发。

他枯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王纯、夏恕等人分列两侧,也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整个大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郁新的声音在回荡。

良久,李善长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这么说,那苏尘,是靠着报纸,扭转了乾坤?”

郁新连忙点头:“正是如此,恩师!”

“那《大明晚报》,每日刊载上位者言行,百姓争相传阅,奉为圭臬……”

“而《儒报》,则引经据典,为安国公歌功颂德,将那些流言一一驳斥……”

“如今京城百姓,都只相信报纸上说的,对那些流言蜚语,根本不屑一顾……”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懊悔,他猛地一拍桌子,茶盏震动,茶水四溅。

“失策!真是失策啊!”

他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懊恼与不甘。

“老夫千算万算,却漏算了这报纸!”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将这报纸扼杀在摇篮之中!”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夏恕小心翼翼地问道:“恩师,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难道就任由苏尘和吴王,掌控舆论,为所欲为?”

李善长缓缓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当然不能!”

“舆论阵地,我们不能放弃!”

“既然苏尘能办报纸,我们为何不能?”

王纯、郁新等人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恩师!”王纯激动地说道,“我们也可以办一份报纸!”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将那些对吴王和苏尘不利的消息,都刊登在报纸上,让百姓们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郁新也连忙附和:“恩师,学生也赞同!”

“这报纸,的确是个好东西!”

“只要我们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就能反败为胜!”

李善长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好,就这么办!”

“郁新,你立刻返回京城,着手筹备报纸事宜。”

“记住,要快!要隐蔽!”

“绝不能让苏尘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是,恩师!”郁新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李善长又看向王纯:“王纯,你负责联络朝中官员,为报纸提供支持。”

“还有,务必与燕王殿下保持密切联系,将我们的计划告知他。”

“让他出钱出人,一起办报纸!”

“是,恩师!”王纯也连忙答应。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这报纸,就叫……《民报》!”

“我们要让百姓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他们说话的人!”

“我们要让这《民报》,成为我们的喉舌,成为我们反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