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杀旗之特种兵1938 > 第175章 不谋而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海洋将收缴来的枪支弹药,仔细清点、整理完毕后,马不停蹄地全部送往了团部。

他深知,这些武器都是战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每一支枪、每一颗子弹,都承载着击退日寇、保家卫国的希望,必须妥善安置。

送完物资,张海洋顾不上歇息,立刻就和徐正国钻进了作战室,就特战连接下来一段日子里的重点与关键任务,展开了深入且严肃的商讨。

屋内气氛凝重,桌上的烛火随着两人的话语声,微微摇曳,映照出他们坚毅的面庞。

张海洋微微前倾身子,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想法一一道来。

他目光炯炯,言语间满是果敢与谋略,从人员调配到战术运用,从情报收集到后勤保障,无一不阐述得详尽细致。

一旁倾听的政委倪雅欣,始终专注地看着他们,眼神中不时闪过思索的光芒。

待张海洋汇报完毕,倪雅欣不禁轻轻点头,脸上露出了极大的认可,与支持之色。

这些日子以来,倪雅欣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已然发现并预估出了,小鬼子未来的结局走向。

如今,小鬼子在中华大地四处肆虐的嚣张气焰,虽还未完全熄灭,但明显已呈衰败之势。

他们兵员损耗巨大,补给线屡屡遭受我方军民的顽强打击,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倪雅欣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趁着其他抗日队伍,还未完全察觉这一细微变化,独立团必须敢为人先,勇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一举措,从独立团的长远发展大局来看,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

回首往昔,独立团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从最初的穷困潦倒、缺枪少弹,到如今的兵强马壮,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

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在师部乃至旅部所管辖的队伍当中,那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一场场漂亮的胜仗打下来,独立团声名远扬,不仅让战士们信心倍增,更让部队实现了物资保障的自给自足。

再也无需,频繁向上级伸手讨要枪支弹药。

特别是近几个月,各营连主动出击,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敌人心脏。

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与出色的战术,频频抢夺鬼子、伪军,甚至是为虎作伥的土匪手中的枪支、药品和粮草,使得独立团的实力,愈发雄厚。

与曾经那支装备简陋、人员不足的独立大队相比,如今的独立团,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徐正国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微微皱眉,心中其实早就怀揣着类似的大胆想法,只是多年的征战 ,让他行事愈发谨慎,不敢过于冒进。

毕竟,战场上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战士的生死,关乎着独立团的存亡。

然而,此刻听了张海洋一番条理清晰、充满激情的话语后,他心中那原本被谨慎束缚的心思,一下子就活泛了起来。

是啊,一味地忍让与躲避,又怎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如今时机已然成熟,是时候挺直脊梁,和小鬼子好好地“讨个说法”了。

常言道,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进攻,这话当真蕴含着深刻的战场哲理。

遥想前些年,小鬼子刚踏上这片土地时,凭借着精良的装备、残忍的战术,确实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给我方军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就拿突袭鬼子的飞机场来说,在那时,若不出动多于小鬼子三四倍的兵力,想要成功端掉敌人的飞机场,简直如同以卵击石,难如登天。

可如今,局势已然逆转。我方战士在一场场浴血奋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如今,独立团的两个连队便能轻松吊打鬼子的一个中队,这一鲜明对比,已然充分说明了,诸多关键问题。

见三人想法,不谋而合,徐正国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绝的光芒。

他大步走到墙边,一把拉开遮挡地图的布帘,随后拉着张海洋来到地图前。

地图上,独立团四周那一个个,标记着鬼子膏药旗的占领区,显得格外刺眼。

徐正国和张海洋凝视着,这些代表着 敌人势力范围的标记。

眼神中透露出浓烈的战意,仿佛燃烧的火焰,足以将一切侵略者焚毁。

独立团所处之地,强敌环伺,四周的每一股敌人,都如恶狼一般,虎视眈眈地围困着他们,妄图将这支抗日的新生力量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独立团硬是凭借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绝境中谋发展。

尤其是特战连,更是发挥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多少次,张海洋亲自带队,如暗夜幽灵一般,穿梭于深山老林之中,与小鬼子展开殊死搏杀。

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敌,用热血和生命,为独立团开辟出,一条成长壮大之路。

如今,独立团已然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再也无需忍气吞声。

是时候向小鬼子展示一下的实力,给小鬼子,好好地上一课。

让他们知道,中华儿女的热血不容践踏,中国的土地,他们休想侵占分毫!

徐正国紧盯着墙上的地图,眉头微微皱起,片刻后,他侧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张海洋。

“你瞧瞧,如今咱们独立团四周,虎视眈眈地围着六七股敌人,局势可谓是险峻万分。”

“但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得主动出击,你心里琢磨琢磨,先对哪一股敌人下手最为妥当?”

“这里头学问可大着呢,只要咱们能成功打下一处地方,那带来的影响,可不单单是军事上的胜利。”

徐正国微微一顿,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期待。

“到时候,消息必然会像春风吹过大地一般,迅速传开,无形中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咱们独立团的实力与决心。”

“他们定会深受鼓舞,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咱们的队伍中来。”

“这种隐形的胜利效果,从长远来看,那价值可是远远大于,单纯打败敌人所获得的直接收益啊。”

张海洋站在一旁,微微仰头,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地图,听着倪雅欣的这番话,心中不禁暗自赞叹:还得是政委啊!”

“这看问题的眼光,就是独到、长远,远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这其中的深意,政委一眼就看穿了本质,既着眼于当下的战斗局势,又考虑到了未来,队伍的壮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