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 第162章 观察营地的地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墙外的几处空地是敌人必经之地,赵凌风决定在这里挖设陷阱。

士兵们顾不上疲惫,抄起铁铲便开始挖坑。

夜色中,铁铲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泥土飞溅。

陷阱深度约莫一人高,底部插满尖木桩,上方再覆上一层薄薄的草席。

若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

与此同时,在城门外的低洼地带,士兵们抬来一只只大水罐,灌满油脂后轻轻摆放在地面。

赵凌风打量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吩咐几名士兵守护这些油罐。

若敌军逼近,便立即点燃这些油脂,将敌人隔在烈火之外。

布置完成后,士兵们互相握拳以示鼓励。

守城的将士们心中清楚,此战事关家国存亡,若赫沙城陷落,北疆将无险可守。

赵凌风站在城墙之上,眼神坚毅地扫视着夜空,城内隐隐的火光映照在他的面容上。

尽管物资短缺,但凭着这些陷阱与防御手段,赫沙城将士必能与敌人一战到底。

黎明将至,赫沙城一片寂静,唯有守军的低语声夹杂在风中。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一战,将士们虽心怀恐惧,却也充满了勇气。

翌日清晨,阿古尔见赫沙城守军竟无一人射箭回击,心中冷笑,断定城中已是箭矢告罄。

他命令麾下两员猛将率先领兵攻城:“赫沙城已是穷途末路,先攻下西门,攻破此地!”

两位将领带领数百士兵,持盾前行,意图靠近城墙。

然而,刚行进至城墙近前,他们忽然听到轰然巨响——藏匿在暗坑中的陷阱被触发,士兵们纷纷落入陷阱,受陷受伤。

未及喘息,赫沙守军将滚木和石块齐齐抛下,北漠军一片哀嚎,顷刻间损失惨重。

见攻势受挫,阿古尔脸色铁青,怒不可遏。

片刻后,他挥手高喊:“传令全军,不计伤亡,强攻城门!将赫沙城彻底击溃!”

北漠军士兵闻令,接连冲向城门。

赵凌风见敌军步步逼近,果断下令守军点燃城墙外洒下的油罐,一时间火光冲天,烈焰滚滚,阻断了敌军进攻路线。

借助火光,守军高呼士气,士兵们不惧危险,拼死搏杀。

阿古尔手下的将领一时难以突破烈火防线,北漠军接连受挫,损失惨重。

赫沙城守军虽疲惫不堪,然因赵凌风的巧妙布防和坚定指挥,成功抵御了敌军的连番冲击。

战斗持续至傍晚,赫沙城上空弥漫着烟火与鲜血的气味。

赵凌风与将士们守住每一处城墙关隘,士气虽疲,但因城中众志成城,赫沙城顽强不屈。

阿古尔最终不得不鸣金收兵,暂时退回营中,愤然下令休整,谋划下一步进攻。

夜晚,赵凌风巡视城墙,与将士们一一握手以鼓励,低声道:“援军虽迟,但我等为国而战,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将士们无不动容,誓死坚守城池。

在赫沙城战斗的间隙,城中一片短暂的宁静。

将士们在休整,赵凌风依然未曾松懈,独自巡视城墙。

古自宁因为懂得一些医术,也在闲暇的时候过来帮忙做医护的事情。

她无暇停歇,时刻奔波在各处伤员之间。

战后余晖下,营帐里昏暗的火光映照出一片忙碌的身影,她低头专注地为受伤的士兵包扎、施药,血迹早已染上她的衣袖。

这时,一位被箭矢贯穿肩膀的士兵被抬到古自宁面前。

那人面色惨白,鲜血浸透了胸甲,神智逐渐模糊。

古自宁神情一凛,俯身察看箭伤,迅速做出判断。

她伸手示意旁人按住士兵的肩膀,自己用镊子细致地从伤口处拔出箭头。

她动作极其稳重,镊子在伤口间游走,终于将箭头小心翼翼地取出。

士兵忍着剧痛咬紧牙关,汗水淋漓,古自宁轻声安慰道:“莫急,很快便好。”

随即,她从腰间的药囊中取出止血药粉洒在伤口上,用干净的布条一圈圈地包扎固定。

她手法娴熟而温柔,轻轻拍了拍士兵的肩膀,鼓励道:“好生静养,定能恢复。”

在另一侧营帐里,一名士兵被箭擦伤了手臂,伤口并不致命,却因风沙侵入,已开始发红肿痛。

古自宁细致地观察后,立刻准备清理伤口。

她从一旁的水盆中舀出清水,轻轻擦拭着士兵手臂上的伤口,再将自制的草药糊敷上,为他包扎妥当。

士兵痛得紧闭双眼,古自宁轻声说道:“稍微忍忍,之后便不再肿痛了。”

她说着,又安慰他道:“别忘了每日来换药,休养几日即可。”

傍晚时分,营地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被严重割伤腿部的士兵被抬入帐中,鲜血直流。

古自宁迅速赶过去,查看伤口深度后,立即以布条在伤口上方紧紧扎住,以阻止出血。

她取出药箱中的缝针,耐心地将伤口缝合起来,动作轻柔而坚定。

士兵因失血过多而面色惨白,眼中露出些许恐惧.

古自宁微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轻声道:“别怕,莫要闭眼,告诉我你家乡在哪.

等你回去,家人定会为你骄傲。”

在她的安抚下,士兵渐渐恢复了些许神志。

古自宁将止血草药涂抹在缝合完的伤口上,再为他敷上止血纱布,长长地舒了口气。

待处理完伤员,古自宁一刻也不肯停歇,继续穿梭在帐篷中。

她为每个伤兵都耐心叮嘱。

眼中含着温柔:“你们是城墙上的守护者,赫沙城会因你们而长存。”

士兵们的目光充满感激,似乎因她的一言一行,心中生出不灭的斗志。

在古自宁的悉心照料下,赫沙城的守军士气逐渐高涨。

古自宁站在空旷的营地前,凝视着眼前这一片被战火侵扰的废墟。

若不能迅速搭建一个可以容纳大量伤员的养伤营,许多将士将失去救治的机会。

时间紧迫,物资有限,她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力和资源。

古自宁一边思索,一边手指在地面上比划规划图。

她将营地分为几块功能区域,以求最大化地利用空间:

重伤区:设在营地中央,便于看护和医治。她计划用木板与竹竿搭建简易床铺,避免伤员直接卧于潮湿地面。

轻伤区:安排在外圈,靠近出入口的地方,方便他们走动并协助营地事务。

药材储备区:靠近重伤区,用木箱和陶罐存放贵重的药材和绷带。

煮水与熬药的火塘:设在营地西侧,燃起大火用于熬药、消毒和供夜间取暖。

她随即召集一批得力人手,分派工作,以确保营地能迅速成形。

夜色渐浓,王大力拱手领命后,带着几名士兵,抄起斧头与绳索,迅速朝城内一片被废弃的空地走去。

古自宁特意嘱咐他从旧房屋的梁柱、门板中拆解出坚固的木料,这样才能保证棚屋简陋却耐用。

王大力带着士兵们来到一处破败的空营帐。

四处被风沙侵蚀,木料已有些腐蚀,但骨架尚算坚固。

他仔细敲击一番,选定几根未被虫蛀的木柱。

随后,他示意几名士兵将木柱牢牢捆绑,并用斧头将需要的木料一一砍断。

士兵们满头大汗,但在王大力的带领下,动作整齐而迅速,终于一根根地将拆解的木料堆好。

“这些木板虽旧,但经年沉积,格外坚固,用来搭棚屋再合适不过了。”

他微微点头,将这些木料系在一起,几人合力抬回营地。

回到营地后,王大力指挥士兵们将木料按大小、长度分好,再开始铺设地基。

他选择用短而宽的木板铺成一片平整的地基,尽量抬高,以隔离潮湿的地面。

士兵们照他的指挥,将木板一块块钉合稳固,形成了一个简陋但结实的地基。

接着,他取出长木柱作为支架,指挥士兵们将它们插入地基的四角,再用较长的横梁作为顶架固定其上,形成棚屋的基本框架。

几人一边扯动绳索,一边用木钉将框架稳固,以防大风吹垮。

由于木材不够,他又特地将剩余的旧布和草席铺在上面,充当屋顶,隔挡风雨。

“各位,再辛苦些,将剩下的布条和草席绑上去,”王大力向身边的士兵们喊道,“这样便不怕伤员被风吹寒了!”

士兵们齐声应和,很快将布条、草席一层层盖上。

布条和草席虽有些破损,但遮风挡雨已足够。

忙碌一整夜,简单却坚实的棚屋终于搭建成形。

王大力站在棚屋前,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有些缝隙还需加固。

他便将碎木片塞入空隙,并用绳索和木钉紧紧固定。

最后,他在棚屋四周用石块压住底部,以防风掀起草席和布条。

待一切妥当,王大力长长舒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

拍了拍身旁士兵的肩膀,笑道:“大功告成!这棚屋虽粗糙,但定能撑上数月,为伤员遮风挡雨!”

古自宁赶来检视,见到这片简朴而结实的棚屋,满意地朝王大力点头。

她微微一笑道:“有此棚屋,伤员便能安心养伤,王大力,这番辛劳你当得一声赞许。”

王大力听后,朗声一笑,拱手道:“只要能护住兄弟们的性命,这些粗活何足道哉!待敌人来时,我定再站回城墙!”

李婆婆接过古自宁递来的薄木牌,拂去额头上的一缕银发,目光坚毅而沉稳。

战时药材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怠慢。

她看着营地中那一批批受伤的士兵,暗自决定。

必须用尽一切办法收集足够的药材,才能维持这片养伤基地的运行。

李婆婆招来几名伤势较轻的士兵,指着营地西侧的山丘。

说道:“这山间生有一些常用的草药,如金疮草、野艾叶,正好可用于消炎止血。

但你们去时要当心野兽,不可走散。”

士兵们纷纷点头,将背篓和采药的小刀背在肩上,朝山间出发。

李婆婆目送他们远去,转头又吩咐留在营地内的几名士兵:“老木箱和破旧柜子里往往藏有老药材。

把它们拆开看看,或许能找到还能用的干药材。

记住,药材要分门别类存放,不可混乱。”

她又在药材区设立了一块薄木牌,仔细刻上每日的药材消耗记录。

她每日检查木牌的记录,将药材的库存和伤员的需求一一对照,尽量避免浪费。

每一次配药,她都会亲自过目,确保所有药剂浓度和剂量都恰到好处。

每天清晨,李婆婆都会在火塘边架起药罐,亲自熬制药汤。

她将新采来的药草细细捣碎,与从老箱中拆解出的干药材混合,加入清水后慢慢煮沸。

药罐中的汤药逐渐变成浓黑色,药香弥漫在营地四周。

她小心地控制火候,偶尔添柴,却始终不让火焰过旺,以免药力挥发。

熬好的药汤被一碗碗倒入陶碗中,由士兵们送到伤员手中。

李婆婆叮嘱他们:“每人三碗汤药,一日分三次服下,不可多也不可少。”

然而,随着伤员增多,药材的储备越来越吃紧。

山间草药虽有,但采摘不易,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李婆婆眉头紧锁,心知仅靠几名士兵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整个养伤基地的药材供给。

她思索再三,决定亲自去向古锦岩申请更多人手。

一日傍晚,她拄着拐杖走进营地指挥帐,见古锦岩正伏案思索。

她上前施了一礼,开门见山地说道:“古将军,如今药材紧缺,靠几名士兵远远不够。

若能请城中父老乡亲帮忙,定能减轻不少压力。”

古锦岩抬头看着她,略显迟疑:“如今城中也是兵力吃紧,让百姓出力,恐怕会引起不满。”

李婆婆却一笑,语气坚定:“百姓也盼着将士能活着回家,只要告知他们,我们救的是守护城池的英雄,定会有人愿意帮忙。

请将军准许我去召集一些老乡,帮忙采药。”

古锦岩思索片刻,见她态度如此坚决。

点了点头:“好。让陈猛随你一同前去,若有百姓愿帮忙,他负责护送回来。”

李婆婆带着陈猛去到城中,挨家挨户说明情况。

不少乡民听说是为救治守军,纷纷表示愿意出力。

几位老人自愿跟随李婆婆上山采药,还有一些妇女愿意帮忙晾晒、捣制草药。

两日后,一批新鲜药材和处理好的干药陆续送回营地。

李婆婆看着这一筐筐药材,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她向帮忙的乡民一一道谢:“多亏了你们的相助,这些药定能救活不少兄弟。”

回到营地后,李婆婆将新药材逐一分类存放,并在木牌上细致地记录每一份药的来源和用途。

她又加固了火塘,用陶罐将药剂熬得更为精细。

一时间,营地内的士兵们渐渐恢复了元气,重伤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古自宁来看望时,见药材区井井有条。

忍不住夸赞道:“婆婆,若非有您在,这营地怕是早已乱作一团。”

李婆婆笑着摇头:“只盼这些药材能派上用场,让更多的将士重返战场守护城池。”

张小牛接到古自宁的命令,深知伤员们体弱需要食物补充体力,而营地的物资却极为有限。

他决定想方设法,在城中搜集尽可能多的粮食,以确保每日能熬出足够的稀粥。

张小牛带着几名轻伤士兵,从营地一路走入城内废墟。

他们挨家挨户地搜寻,仔细查看残破的房屋和废弃的仓库,寻找任何残存的粮食。

每次发现一袋干粮或一把米,张小牛都会小心翼翼地装进布袋,甚至连野菜、豆类、干果也一并带走。

战乱中的赫沙城已经极为贫瘠。

为不打扰百姓,张小牛还特意从空置的粮仓中搜出一些被遗弃的粗粮。

比如糙米、陈旧的杂粮,甚至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干豆子。

回到营地,张小牛马上开始熬粥。

他在火塘上架起一只大铁锅,将搜集到的粗粮、陈米和豆类一一放入,加入大量的水。

为了让这些杂粮煮软,他先将米豆泡在水中,然后小火慢炖。

“小牛,你要留心火候,粥水不能太浓,务必让所有伤兵都能分到一些。”

古自宁的话一直回响在他耳边。

为节省粮食,张小牛不断往锅里加水,并用木勺缓缓搅拌,让米汤均匀地煮开。

火塘中的火焰跳动,锅中的稀粥逐渐煮出香味,米粒在锅中微微膨胀,汤水粘稠却不稠密,恰好适合伤员服用。

当粥煮好后,张小牛将稀粥一碗碗盛出,分发给每一位伤员。

他叮嘱大家:“你们放心,这粥虽清淡,却能暖胃养身。

等你们身体恢复了,我再为大家准备更好的!”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喝上稀粥,他一遍遍仔细计算着粥的量,确保每位伤员都能分得一碗。

他还嘱咐轻伤的士兵耐心等待,先让重伤的兄弟们先喝。

尽管粥水每日足够分发,但他也担心长久之计。

为此,张小牛想到去营地周边采集野菜和草根。

他带着几名士兵在城外寻找可食用的野菜和根茎,甚至将捡来的杂草和野果洗净晒干,以备不时之需。

在张小牛的努力下,营地内伤员的食物供应得以稳定。

虽是清粥,但那温热的米汤却成了伤员们每日的支撑。

他们端着粗陶碗,喝下稀粥时,眼中不禁带上几分暖意。

古自宁听闻后,特意来慰问张小牛:“小牛,若无你这般细心料理,怕是大家早就挨饿了。”

张小牛憨厚一笑,拍着胸膛保证道:“将军放心,我定不让一个兄弟挨饿!

等有了更多粮食,还能煮得更香呢!”

古自宁将营地的防护任务交给陈猛后,他立即行动,召集了几名士兵,开始布置营地周围的防御工事。

养伤营虽然简陋,但容纳了大量重伤士兵,一旦被敌人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猛决定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力打造一个坚固的防护圈。

陈猛首先定下巡逻的路线。

他指着营地四周,对手下士兵们说道:“营地周边分成四段,每段有两人守夜轮值,三更一换。

白天轮流巡查,但夜间绝不能放松,一刻不巡,就是一刻的危险。”

士兵们领命,将营地周围分为东、南、西、北四段,各自占据要点,轮流交接。

为方便巡逻,陈猛特意让人用草绳系在几个显眼的树枝上,以便士兵在夜间摸黑也能辨明方向。

巡逻路线确定后,陈猛带着士兵开始加固营地的外围防护。

他选择了一片废弃木料,砍成尖锐的木桩,沿着营地的外围一圈一圈地钉下。

士兵们将木桩的尖端削得锋利,并且倾斜向外,布成一道粗陋却有威慑力的“木刺墙”。

“这些木桩虽然简陋,但若敌人摸黑靠近,定会被扎得毫无防备。”

陈猛一边指挥士兵加固木桩,一边观察营地的地形,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防护。

此外,他还在木桩之间布置了一些绳索,将破布、草席编成细密的网状,挂在木桩间。

一旦有风吹过,布条会发出沙沙声,便于士兵在夜间听到风吹草动。

陈猛思索再三,担心这些木桩与尖刺不足以完全防御敌袭,便又让士兵在营地外挖掘出几条简易的沟渠,将土块堆成土墙。

沟渠不深,但在黑暗中足够绊倒靠近的敌人。

他还让人将烧焦的树枝插入沟渠两侧,伪装成普通树丛,以掩饰防御设施的存在。

夜幕降临前,陈猛亲自巡查一遍防护设施,并在各个巡逻点放置了火把,以便士兵们能随时点燃照明。

同时,他安排人手在营地四周挖掘几处掩体,以便士兵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躲避或展开反击。

入夜后,陈猛一边巡视,一边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他走到各个巡逻点,叮嘱手下士兵:“夜里精神要抖擞,任何声响都不得忽视。若有异常,立即吹响号角,不得延误。”

士兵们纷纷拱手领命。

夜间,巡逻队伍默默穿行在营地外,时而低声互相通报情况,确保没有一处被疏忽。

偶有风吹过,布条和草席发出细微的声响,士兵们立刻警觉地停下脚步,屏气凝神,直至确认安全后才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