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郎别怕,我有挂 > 第337章 花荣回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守卫在花荣身旁的虎贲军将士瞥见武植朝着他们所在方向匆匆走来,其中一名将士赶忙凑近花荣身旁低声说道:“花将军,王爷来啦!”

正沉浸在睡梦中的花荣,听到“王爷已来”,瞬间惊醒。他猛地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武植一脸关切之色正急速朝自己走来。

花荣急忙伸手叫醒身旁沉睡的两名亲卫,而后抱紧怀中锦盒略显踉跄地站起身来。

“花兄,你怎会如此狼狈?可是前线发生了什么变故?”抵达花荣身前,武植看着眼前这位一脸疲惫、眼中布满血丝的爱将,关切地问道。

听到武植的关切之言,花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他赶忙整理了一下衣袍,躬身回禀道:“王爷请放心,前线战事已然结束。如今,我大宋军队已成功占据高丽全境,高丽君臣也尽被我大军擒获,局势尽在掌控之中。”

武植听了花荣所言,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可很快眼中又涌起疑惑,问道:“那花兄怎么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

“王爷!”武植话音刚落,花荣便激动地回应。

“末将在高丽王宫寻到一件宝物,对王爷至关重要。眼下王爷举行登基大典,这宝物意义非凡,所以末将马不停蹄从高丽出发,一路护送,希望能赶在王爷登基时把它交到您手上。”

说完,花荣双手捧着锦盒神色郑重地递向武植。

“重要宝物?”武植的目光被吸引到花荣递来的锦盒上,他心中清楚,花荣向来稳重,绝非是不识轻重之人 ,当下脸上也不自觉地泛起丝丝期待。

伸手接过锦盒,武植将其缓缓打开,只见锦盒之内躺着一方玉玺。这玉玺的边角处有一处缺损,却巧妙地用黄金镶嵌。

瞧见这玉玺的瞬间,武植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前世的记忆被唤醒,脑海中迅速闪过一物——唐末时期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 。

念及此处,他神情微动,伸手将玉玺轻轻取出,凑近眼前端详起来。

可不,玉玺底部“奉天承运,即寿永昌”八个大字镌刻得极为清晰,毋庸置疑,这正是那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竟然是唐朝末年失传的传国玉玺!”武植内心虽已认定眼前之物便是,可还是难以置信,忍不住再次向花荣询问确认。

花荣兴奋地点点头,回应道:“王爷说的不错,这正是我中原王朝失传百余年的社稷重器——传国玉玺。”

自唐末至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不知多少帝王为寻这传国玉玺,耗费无数财力物力,却始终一无所获。

其中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也曾动用皇城司在大宋境内及周边各国四处探寻,然而多年过去,传国玉玺依旧毫无消息。万万没想到,就在自己即将登基的这天,它竟被花荣送到了眼前。武植心中只觉此事太过不可思议 。

自己即将登上帝位,竟然寻回了失传近百年的传国玉玺,若将这消息传扬出去,天下百姓,哪怕是那些意志坚定的无神论者,想必也会更加认可自己的地位。

毕竟连他自己这个坚定不移秉持无神论的人,都觉得此事太过玄幻,更何况是身处古代、对这类祥瑞之事尤为看重的百姓呢。

回过神来的武植望向花荣,高声说道:“好!花兄不仅率兵平定高丽,还为本王寻回这稀世重宝,当真是功不可没。花兄既然已返回京师,就留下与百官一同参加本王的登基大典吧。”

说着,武植伸手拉过花荣,朝着百官所在的方向走去。

百官之中,宗泽、武松、林冲等一众大臣,目光触及花荣的身影时,神色一凛。

此时花荣理应在高丽领军作战,怎么竟会现身于汴京城中?再瞧向花荣那狼狈模样,他们与武植一样,一时间以为前线战事出现了变故,神情微变。

武植何等敏锐,还未走近就捕捉到一众朝臣神色异样。他立刻开口安抚:“好了,各位爱卿不必忧心。花将军此番返京,并非前线战事出了问题,而是带回了天大的喜讯。”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前线战事已然结束,高丽已被成功平定!”

武植并未把传国玉玺的事告诉众臣,他准备在大庆殿那种庄重肃穆的场合宣布此事,才更显郑重。

百官听武植这么一说,脸上的忧虑之色渐渐褪去。

宗泽反应最快,率先站出来拱手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在即将登基时刻,花将军一举覆灭高丽国,为我大宋拓展万里疆域,实乃大天大喜讯!”

身后一众百官见状,也都纷纷快步上前,拱手向武植道贺。

武植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内心却暗自嘀咕:“等着吧,待会可有你们震惊的。”这般想着,他迈步率领着一众百官踏入皇城,径直来到大庆殿内。

抵达大庆殿,武植身后的文武大臣们依品级,整齐地分列于东西两侧。

而武植则迈步向大殿正前方行去。此时的大殿中央,一位翰林学士正恭敬地跪捧着禅位诏书,此人正是十多年前武植参加科举时的主考官——刘翰林。

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刘老学士,武植神色不禁有些恍然,往昔的记忆涌上心头 。

可眼前的刘翰林心中更是感叹世事无常。他和武植在正式场合的交集并不多,但每一次碰面,都让他惊叹不已。

犹记初次相见,武植还是科举考场上那个青涩的学子。

第二次见面时,武植已摇身一变,成了统帅一方的领兵大将。

第三次碰面,武植已然位居朝廷左相,秦王之名天下皆知。而这一次,更是即将登上帝位。

刘翰林想到这里,神情恍惚,心中对命运的奇妙变幻感慨万千。

大殿内的群臣见武植与刘翰林两人对视无言,脸上纷纷露出疑惑的神色。

这时一旁的司礼官瞧着这僵持的局面,实在按捺不住,轻咳了几声。

这几声咳嗽仿佛一道惊雷瞬间将武植和刘翰林从各自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刘翰林心中一惊,意识到自己失态,赶忙双手高高捧着禅位诏书,递向武植,恭敬地说道:“秦王殿下,请宣读禅位诏书。”

回过神的武植从刘翰林手中接过禅位诏书,宣读起来。这份禅位诏书是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备好的,此刻武植宣读,不过是走个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