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朝,咸阳——

嬴政收到来自天勍的急信,他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通常来说,只要包裹竹简的布是红色的,就意味着宋兄有政治上的要紧事通知。

当嬴政打开包裹后,他看到里面的内容,神色一滞。

“观兵?”

古代的阅兵仪式,最初称为“观兵”,从汉朝之后,才改为“阅兵”。

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的涂山会盟,是阅兵的雏形。

《左传》记载了周宣公“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阅兵流程,也与现代有所不同。

没有走正步,而是军队分列站好,然后一群士兵站在后面,眼睁睁看着大王用弓箭射杀禽兽,然后才开始环场一周巡视。

所以,如果君主的射箭技艺不够高超,说不定,场面会有些尴尬。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学习周朝礼仪。

一年一次的阅兵名为“搜”(搜:春季打猎)。

三年一次的阅兵名为“大阅”;五年一次的阅兵名为“大搜”。

还有一种情况,在打仗前或者战斗中进行的阅兵,意图震慑敌军。

在攻打赵都邯郸之前,嬴政就在城门外进行了祭天仪式,顺便举行阅兵,这种情况又叫做“观师”。

纵观秦国历史,要说阅兵次数最多的,当属秦昭襄王嬴稷,其次才是秦始皇嬴政。

不过,这个时期的阅兵,并没有什么看头,就是简单的绕场一周,检阅士卒们的精神状态。

然后,没了......

由于宋坤在信里并没有提及为何要突然阅兵,所以嬴政还以为,天勍准备西出呢。

无论是从两朝关系考虑,还是他与宋兄的关系。

嬴政都要过去一次。

信中又提到,邀请一万秦军参加阅兵典礼。

嬴政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

并且,他给足了面子,打算在明年,亲自带着秦朝一众将领,以及百官前去助阵。

......

北疆,伊吾,长生天广场。

宋坤站在高台上,在台下,五万名勍朝战士列队站好,高昂着头颅。

“纳卡(同志)们,你们知道明年今日,是什么日子吗?”

“回单于,明年今日,是匈奴复兴的十五周年,夏勍建朝五周年纪念日。”

“很好。”宋坤往前踱步,他指了指背后那座巨大的墓碑。

“看见我身后的这块碑了吗?”

一众战士整齐划一的回答道:“看到了!是英雄纪念碑。”

宋坤大声说道:“这块碑,上面刻满了千千万万个烈士的姓名,他们也曾经与你们一样,年少有为,意气风发。”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完全是他们前赴后继,用鲜血一点一滴的筑造起来。”

“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哪来如今强大的勍朝?”

“英雄,永垂不朽!”

说完,宋坤顿了顿,他换了副口吻。

“当年,勍朝最初只有十五人的部落,先是攻灭赤峰,然后与鲜卑联手,灭亡东胡。”

“接着,月氏欺我匈奴无人,主动挑起战火,最终亡于自负。”

“西域三十六国,识时务者为俊杰,皆入我夏勍。”

“如今,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后悔吗?”

“后悔入我夏勍吗?”

底下五万名勍朝战士嘶声大吼:“不后悔!”

傻子才会怀念过去,以前有什么好的?能吃饱饭吗?能穿得暖吗?最重要的是,活着真的有尊严吗?

伟大的腾瑞单于,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奴隶制。

让大家第一次的,体验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这种感觉到底有多美妙。

从此,他们不再是贵族的货物、玩物、工具,他们,为了自己而活。

尽管依旧存在等级制度,但是大家都很服气,毕竟现在勍朝的贵族,都是很早以前跟着单于打下这片江山的大功臣。

真正的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荣誉。

全都是万里挑一的猛人!

谁不服,有本事你也去建功立业啊?

众人只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伟大的腾瑞单于?

......

宋坤指了指高空中,迎风飘扬的红白旗帜。

“这面朝旗,是我们先烈用鲜血染成的。”

最初版本的匈奴旗帜,是绿色的,图案为搭箭弯弓,直射西方。

后来,宋坤又改为白色,因为他喜欢白色,仅此而已。

在与燕军的战斗中,那面白色的旗帜,一直被某名战士虔诚的保管在胸前。

当他被一支箭矢穿透胸膛之后,并没有立即倒下,而是又坚持杀了数十人。

最后,他终于坚持不下去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旗帜小心翼翼的从胸口掏出来,临别前,深深地一吻。

直至死去多时,他的手里依旧紧紧攥住这面旗帜,难以分开。

原本是白色的旗帜,被他的鲜血染红了半边。

宋坤第一次见到这面带血的旗帜时,有被深深地震撼到。

随后决定,将朝旗改为红白渐染的形式。

当然,图案还是没变。

“向朝旗,敬礼!奏乐!”

勍朝战士们立即举起右手敬礼,高昂着情绪大喊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单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单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老。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单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等等,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北方勍人的朝乐会是《秦风·无衣》?

因为很早之前,在蒙武率领十万人前来援助匈奴部落,一起攻灭赤峰部落的时候,两军联谊会上,秦卒一字一句的教会匈奴人。

后来,匈奴战士出征前都喜欢吼上一句“岂曰无衣”。

后来者不明觉厉,见大家都在喊,也跟着一起喊。

喊着喊着,有大聪明不理解,为啥是“王于”,不应该是“单于”吗?然后就自己改成“单于”了。

还有人才专门为此谱了一首新的节奏,非常振奋人心。

渐渐地,这首词深入人心,甚至有匈奴人误以为,这首词就是他们伟大的腾瑞单于作的。

宋坤真是哭笑不得,将此事告知嬴政。

嬴政摆摆手,笑着说“送你们了”。

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无衣》成为了勍朝的朝歌。

其实吧,宋坤是想将后世的《万疆》搬运过来,结果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能无奈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