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屠戮妖魔传 > 第433章 不可阻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拓闻言,神色凝重,轻轻点了点头,他深知这段历史的沉重与残酷。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谓的“义民”,其实是各地富户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发组织起来的私人武装。他们虽然名为义民,实则是在乱世中求生存的一种无奈之举。

“而我,作为曹家的二小姐,见证了那段历史的风起云涌,也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晓佩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

而宋拓与薛漾,则像是被这段故事深深吸引,静静地聆听着,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晓佩一同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在那混沌未明的辛酉之年,一个关于勇气与背叛的故事,在我们这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上悄然上演。那是一段关于守护与牺牲的传奇,其色彩之浓烈,即便是时间的长河也难以将其完全冲刷淡去。

故事发生在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一支由绝望与饥饿编织而成的流民大军,如同乌云蔽日,不期而至。他们的队伍绵延数里,尘土飞扬,声势之浩大,仿佛能撼动山河。而在这支大军面前,是一座小小的庄落,它静静地伫立在白水之畔,仿佛是大地之上的一块顽石,誓要阻挡这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庄主,一位年迈而睿智的老者,他的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深知,面对这股洪流,唯有团结一致,方能有一线生机。于是,他号召庄中的每一位勇士,无论是义军的军士还是普通的庄丁,都紧紧相依,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像是一只只勇猛的犄角,相互支撑,共同抵御着外敌的侵袭。

流民军几次试图冲破这道防线,却都如撞上了铜墙铁壁,无功而返。于是,他们选择在白水对岸驻扎下来,与庄落遥遥相望,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争。这一望,便是数月之久,流民军似乎打起了持久战的算盘,企图用时间耗尽庄落的意志与资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周围的村砦开始动摇,宗家族长们的心中也泛起了涟漪。他们聚在一起,商讨对策,最终有人向庄主提出了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建议——用几千斛粮食换取流民军的退兵,以避免血光之灾。

然而,庄主却坚决反对,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贼军之所以至此,乃是因为缺粮。他们现在虽然攻势猛烈,但实则外强中干,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若是我们此刻示弱,给他们粮食,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让他们看出我们的软弱。而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贼人终究难以攻取,时日一长,他们的粮食耗尽,自然会不攻自破。况且,朝廷的援军迟早会到,到那时,贼人自然不敢久留。”

然而,庄主的智慧并未能说服所有人。流民军的首领也施展了狡诈的手段,他向各村的宗家族长寄去了密信,承诺只要借些粮草,他日必将加倍奉还,并给予高官厚禄。如若不然,便要大开杀戒,鸡犬不留。面对这赤裸裸的威胁,那些原本就动摇的族长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忘记了庄主平日里的种种恩惠与帮助,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竟不惜出卖庄主,以曹家一族的财产为代价,换取了数百里内各村砦的短暂安宁。

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当庄主还在沉睡中时,那些背叛者悄悄打开了庄门。流民军如同饿狼一般,瞬间涌入庄内,他们的刀光剑影在晨光中闪烁,将宁静的庄落化为了一片修罗场。庄主惊醒时,眼前已是一片狼藉,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绝望。

然而,他深知,即便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也不能倒下。因为,他不仅是这座庄落的守护者,更是无数人心中的信仰与希望。

宋拓与薛漾静静地听着晓佩的讲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撼与同情。他们仿佛能够看到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听到那些无辜者的哀嚎与哭泣。而在这场悲剧的背后,是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勇气与背叛的交织与碰撞。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晓佩家的宁静被一伙穷凶极恶的盗贼无情撕裂。

还未及穿上家族世代传承的铠甲,晓佩的父亲便如风中残烛,被破门而入的寒光一分为二。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留下悲壮的回响在空旷的宅邸中徘徊。

晓佩的母亲,那位温婉而坚韧的女子,目睹了丈夫的惨状,她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不屈的火焰。当贼人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她与年幼的女儿时,她选择了最悲壮的方式维护尊严——在贼人的刀锋下,她毅然决然地用头颅撞上了锋利的剑尖,绽放出生命最后一抹绚烂的红莲。

而晓佩的姐姐,那个还未来得及绽放青春花朵的女孩,在无助与绝望中被强行掳走,从此音讯全无,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在晓佩心中萦绕。

晓佩的家,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一夜之间化为修罗场。金银财宝、粮食布匹,一切的一切都被洗劫一空,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绝望与血腥。白水曹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就这样在历史的尘埃中,默默承受了灭顶之灾。

讲述这段往事时,晓佩的声音平静得令人心悸,就像是在讲述一本古旧的、与她无关的历史书页。“当我看见那些暴徒一步步逼近,我心中没有害怕,只有解脱的释然。我用尽全力,将手中的剪刀刺向了自己的喉咙,那一年,我正值豆蔻年华,十六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宋拓闻言,不禁长叹。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浩劫,而在那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家庭在默默承受相似的悲剧?那些年,似乎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无辜者的鲜血,历史的书页上,染满了哀伤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