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海贼 > 第103章 烟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台南,一处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有溪流贯穿,向阳而且地势较高,不会淹水。此刻一片金黄,这是烟叶,刘少康准备让人精心栽培的。

烟叶长势极好,而且已经采摘一部分晾晒后正在等待处理。

烟叶处理刘少康很熟悉,自家老家有位长辈就自己种烟草,制作烟丝。

他在烟叶种植基地旁边建了一个工坊,这里有两个大铁管,现在正在加热,旁边均匀摆放好烟叶,也就是烤烟。后世的香烟基本上都是烤烟,这是最原始的方法。

烤烟的目的是烘干水分,去除杂质,能有有效防止烟叶腐败,同时烤完的烟叶会出现一些化学变化,使烟叶出现香味以及提升口感。

直接用明火烤也可以,但温度不好控制,容易烤糊,还影响口感。

烤烟需要注意烟叶的变化,最好是变成金黄色,不能焦黄或者枯黄。

烤完的烟叶也可以直接吸用,但口感还是差了意思,想要获得最好的口感还需要进行发酵。将烤干的烟叶用温水加湿,当然,台南天气潮湿,只需要放置一晚也可以。

变湿的烟叶可以像绸子般折叠,接下来准备切丝,切丝前把烟筋去除,折叠后用小铡刀切成细丝。

为了保证烟丝的质量刘少康找了一位精细的手艺人,在他的手下烟丝又细又均匀。将切好的烟丝平摊案板上,然后用这个时代能够制作出的喷壶,里面装满高度白酒和蜂蜜混合的液体,进行喷洒搅拌均匀。喷洒高度酒精可以醇化烟丝,还能杀菌、杀虫卵,蜂蜜可以减少烟叶的苦涩和辣度,有助于燃烧,还能保持水分,不让烟丝迅速干燥。

将这种搅拌好的烟丝放入密封罐子里密封保存,为了避免把控不好水分导致烟丝发霉,可以放入炒好的黄豆,可以当做天然的干燥剂,还能让烟丝更加醇厚。

一般发酵十天就可以,时间越长越好。

发酵完毕就是上好的烟丝,发酵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其它天然香料,还有肉豆蔻、麦芽粉、姜黄、芝麻油甚至一些中草药,如甘草、胖大海。金银花、薄荷等等。

刘少康现在刚刚试制,手边没有这些材料,而且烟叶本身就有香味,用酒精和蜂蜜醇化后口感也不错。

他从发酵好的烟丝里拿出一点,早就备好了陶瓷烟斗,然后点燃,深吸一口,口感微甜,比后世的一些廉价烟要好抽的多。毕竟自己使用的是纯天然原料,蜂蜜是野生的,酒精就是大米酒,光这两样就能碾压。

“不错,以后烦躁的时候终于有烟抽了!”

“大都督,给我来一点。”

郭怀一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得到刘少康的许可迫不及待的点上,那滋味,顿时身心舒畅。

“好烟,好烟啊!”

他一口气吸完,接着又连点三锅,直到有些头晕。

“好啊,比喝酒还舒服。”

刘少康本想劝他少抽,毕竟吸烟有害健康,不过随即把话收了回来,这个时代,估计没有听的进去。

烟丝已经有了,当然要制作卷烟了,烟袋锅子显得根不上档次。

为了让香烟畅销他专门派人制作了专门的纸张,用麻浆和木浆混合,一种为乳白色,一种为黑褐色。

自动卷烟器无法做出来,但手工卷烟器完全难不倒这个时代的工匠们。

成品很快做出来,刘少康欣喜异常,以后台湾又多了一项专卖品。

他点燃一支不断吞吐,心情说不出的惬意。

陈阿彪好奇的点了一支,随着烟进入肺里,“咳咳咳……”

这是很多第一次吸烟人的反应,适应了就好了。

“这东西竟然还有人买?”陈阿彪好一阵才缓过劲来。

刘少康笑道:“当然,我准备定价十两银子一盒,一盒二十支。”

陈阿彪瞠目结舌,五百文,自己手中这支小东西竟然值五百文,心里一阵憋闷,有钱人的世界他是真的不懂。

刘少康没有再理会陈阿彪,开始和工匠师傅们讨论制作香烟盒子,盒子要尽量做到密封,否则烟干燥了就不好抽。

而且盒子上印刷宝岛两个汉字,以后台湾产的就叫宝岛牌了。

本来想做雪茄烟的,可雪茄烟制作复杂,需要用到棕榈树皮陈化,周期长,对于眼下的产量根本不适合。

宝岛牌香烟定型后立刻进行生产,如果销量还可以,那就多开辟一些烟草土地。等将来人们发现烟叶值钱后必然会自发种植,到时候他可以进行收购。当然,也必须出台一些政策约束,耕地必须要以粮食为主,每户可以有一块或者两块土地进行种植。

刘少康装了两盒烟,想分给郭怀一,不过后者没要,他只要了一些烟叶。不是他矫情,而是定价十两,生怕抽惯了自己以后没钱买,自己的俸禄根本消费不起。

得知郭怀一的顾虑后刘少康一拍脑袋,暗道自己光想着高档货了,还可以制作一批普通烟丝,加一点肉豆蔻或者麦芽粉等便宜香料,也可以用廉价纸张卷制,这样也可以发展一大批客户。

解决了香烟问题他来到制酒作坊,前阵子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在台湾地区储存不易,所以决定将其中一部分做成酒,否则光处理烟丝就不够。

在给烟叶喷酒精时忽然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消毒酒精,军医官还在用温开水清洗伤口,如果有了七十五度的酒精,伤口发炎问题会大大降低。

作为穿越者七十五度酒精制作没有太大难度,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蒸馏技术,无非就是要反复蒸馏三次,得到九十五度的酒精。然后就是现代灵魂发挥了,数学可不是白学的。一升水差不多两斤,虽然明朝一斤有点轻,可也差不多。然后将装满两斤水的玻璃容器内定好刻度,按照一升的刻度进行划分,最后制作出两百五十毫克的容器,因为一升九十五度酒精需要两百六十七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才能成为七十五度酒精。最终结果可能有上下浮动,但也差不多,不影响使用。

他将需要制作的东西写下,等台南的船出发一起送到鸡笼,一个来回至少要十天,眼下先生产高度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