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750章 这年头的乡村口音英语老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0章 这年头的乡村口音英语老师

“啊……啊?”许灼脑海里的睡衣被忽地一下吹掉,他顿了顿道:“那个您的意思是,剧院啊,它是不是就是‘戏院’?”

“都新时代了,哪能这么老古板?肯定是戏班子和电影放映交替来啊。”

“嗯……啊?”许灼整个人有被雷到。

其实这年头一般都叫“剧院”。

电影院是有大幕布,幕布前一般都是舞台。

没电影时可以用来看表演。

毕竟这年头片子素材也不多,来来回回那几个。

相较之下,表演还多一些。

“小许,你说这事儿有没有搞头?咱们直接把公社放映员拿过来,对吧,然后培养自己的戏班子,这赚的钱呢,诶~还能给村里增加点收入。”

“那个……全书记,您想过没,咱们村医疗卫生这块还没搞呢。”

“呃……两不误嘛。”

“这年头大家小病自己熬,大病没钱治等死,我觉得不能这么干看着,还是得先拿出一部分钱来,组建咱们村的医疗队。这个医疗队,先去各个医院当护士,当各个科的医生助理进行实习。等回过头来,再来为咱们村的人看病。这块儿得找找门路,把它给撑起来。医疗,教育,这两块掌握在村委手里比较好。”

许灼这么一说,全为民建设戏班子的心一下就没了。

的的确确,眼下这件事也是时候折腾起来了。

挂了电话,他也松口气。

基础建设还没完全起来呢,老头子就膨胀了。

虽然他也早有预料会这样,毕竟老头子骨子里有好大喜功、想做牛逼事的特性,但本质上也是为国为民的真好人,倔强是倔强了点,劝也是劝得动的。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趟旅程七天没满,就得提前结束。

“咱们这几天稍微累一点,把配料,流程给摸透,把设备如何使用,运行程序,人员配置,材料采买,原料处理,厂房设置问题等,都给记仔细了。回头要自己亲自上手干下活,熟悉下情况,找一找问题。”

挂了电话后他立刻开了个小会。

其实砖厂大致流程都已经摸透,眼下还有几个细节要推敲。

人家看全为民面子开放给你学习,甚至给你看配料。

这第五砖厂做出来的砖块,质量还是非常好的。

可你不能让人嚼烂了再喂你吧?

到中午时,天授村忽然打来了一个紧急电话,是催着他回去的。

说是村里来了一大群老外,因为没人带,全为民也不敢擅自处理,就把这些人直接带领到了双桥菜市场乔桥茶社休息。

“你们没去学校里请英语老师吗?”许灼没料到事情这么突然。

那头楚跃华哭笑不得道:“我觉着……咱们的英语老师口音有点重。”

“呃……”许灼沉默了,天授的英语老师教过他,有且只有那么一个,他还是知道的,普通话不标准,口音确实很重,开口一股子吴侬英语。

那英语听起来和日语有九分像。

类似puter这种单词,她的发音是conpluda。

那个you这样的音,很容易读成本地话的“路”这个音。

虽然吐槽归吐槽,可她到底还是全天授英语最好的。

至少许灼虽然口语好,可不怎么会写,人家发音不标准却听说读写无碍。

“大伯,你切记把这里所有机器型号,规格,原厂家产地,操作等,全摸明白,村里有事,我得立马回赶。”

挂了电话吩咐完后,他这个领队拍拍屁股跑了。

自然,天授村委这边也打了招呼,直接派了快艇来接他。

没错,村里订的所有船都已经交付,只有他的船还没好。

目前村里甚至已经开始用船只来运输货物,载客载人,非常方便。

这使用频率比许灼想象的要高。

上午八点钟,正是工作繁忙,今天是周六,村里人工厂上班的都放假,但菜市场上班的服务业没有放假,只有调休,也正是生活热闹的时候。

天授村双桥巷双桥河码头,到菜市场大楼前,这里已完全浇筑成平地。

除码头之外,菜市场前面这片广场,全用青黑色金砖铺成。

旁边的天杏楼这几天楼骨建成,外面窗户安装好,内部正在紧锣密鼓地硬装,作各种基础装修,不过周末也还是照样停了。

虽然停,但是有工资。

没活干的众人怎么办?

当然是该喝茶的喝茶,该运动的运动,该打孩子的打孩子,该买菜的买菜,该出来透透气的透透气,该钓鱼的钓鱼……

整个双桥河这里排满了钓鱼佬和看钓鱼的。

这些渔具都是许灼从姑苏买来的,也是人家手艺人纯手工制品。

当然鱼线还不是。

鱼线和鱼钩,他这里用的还是从城里红玫市场里买入的进口货。

广场上都是人,菜市场里都是人,一楼外各种饭馆都是人,二楼超市都是人,三楼茶馆都是人,四楼图书馆冷清得一逼,往上几层还没开放。

不过铺设金砖的天台也都是人。

修好的双桥路和天授长街路段,都是人。

码头这里,打投部管理着各处赶来摆摊卖菜的小农,这里也都是人。

十七号门前人也不少。

甚至有些人在这里拍照——门前摆姿势拍照的那种。

许灼虽然还没有弄来照相机,不过五村集镇照相馆里的摄影师,基本被请过来驻守在这里,为各种人拍照提供方便。

于是十七号就成了拍照背景板。

这拿十七号拍照,门前金砖晒场最前面入口左右,是两棵老黄杨树,一直到门口左右,那是两尊光滑油润如同包浆的古色古香上马石。

上马石后面到门柱前,则是用柱础垒起来的墙。

然后是这生漆髹了许久,加上碳化,如同瓷器般的简单却精致的外大门。

十七号没有门槛,门一开就能看到金砖铺地的里头庭院。

不过鉴于人多眼杂,戚苦玫平时并不开门。

旁边十九号和天杏楼、双桥大酒店一样,都用帷幔围起来了。

如今平日客流量稳定在五千往上,周末两日的人数最多能到八千。

不仅周围村的都过来,全公社也都会过来买东西。

许灼在菜市场独立占据了一个一楼到二楼贯通的门面。

就叫“全国农民特产老店”,从山西运来的各种东西,苏州进来的,还有皮具,篾编,精品木制品,家具,以及服装厂做的精品衣服,都在这里有。

这里来的人不少,买的人不见得多,毕竟价格都昂贵。

可一天下来的营业额,却是目前单门面销售额最高的速食店的小十倍。

这店就在服装店和炒货铺中间。

因为贯穿一楼和二楼,进行了额外装修,那招牌也是挂在了中间。

招牌是黑漆底金粉作字打了玻璃的,不是方的是面三角形竖着挂。

里面的字是中,英,日三国语言。

这三角形也不是正常旌旗的倒三角,而是正三角。

虽然是平地朝下尖朝上,但却是斜的。

这与众不同的风格,不管是谁来了都会多看几眼,忍不住进去。

在这繁华景象的角落,一个不起眼的老头抽着旱烟,面色发愁。

楚跃华从村委里走出来,瞧了瞧,不禁道:“老书记,您愁啥。”

全为民叹了口气道:“后悔搞那么高了。”

“是因为有几层没想好怎么用,对吗?”

“不是,人这么多,万一这楼塌了该怎么办啊……”

楚跃华怔了怔,突然哭笑不得起来。

“我原先也担心这个问题,后来问过许书记。许书记说,一般商场楼层标准承重是每平米四百公斤。但双桥菜市场这栋红顶大绿楼,是咱们标志性建筑,人没到就看到咱们这楼,不管谁都知道那就是天授村了,以后人不会少。所以这楼层他用料上作了调整,加到了五百公斤左右,也就是半吨。”

全为民听了之后又疑惑又担忧:“半吨,你咋知道的?亲眼看到的?”

“许书记说的,我就信了,那能不信嘛?”

“哼……”

一平米半吨承重,这数据当然不是许灼自己研发弄出来的。

如今大部分人造楼,铺设楼板,都是钢筋混凝土直接上。

但钢筋上可以做立体支模,还能铺设尼龙网来增强粘结性。

一平米能站几个人?

算他五个人,这年头平均每个人体重撑死也就六十公斤上下。

街上除了孕妇就看不到哪个人是挺着肚腩的。

这也是为啥当初许若谷长了几层下巴时,别人一眼就觉得她是怀了,不是胖了,毕竟这年头能胖得肚子鼓起来,得每天吃多少油水?

就在两人聊得热络时,前面码头也忽然热络起来。

只见一艘,两艘,三艘……观光船,涌入码头。

随着船只靠岸,一群金发碧眼或红毛白肤,几乎都牛高马大,穿着不能说时尚,但与如今青蓝灰白黑红为主时代截然相反的老外,涌入了天授村。

一船数量有三十来个。

三船一百多个。

“啥情况?”全为民问楚跃华。

楚跃华也茫然道:“不知道啊,这……这咋办?”

“还能咋办?先去把小刘叫过来,把人缓一缓。然后把兔崽子叫回来吧,咱们快艇不是到了嘛,直接去接吧……”

“老楚!电话!”

突然,村委里头又冲出一个干部,看到楚跃华连忙喊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