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庄子里,一片静谧。月色如水,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屋内。
天刚蒙蒙亮,第一缕晨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柳清漪已经睡不着了。
她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
她坐在床边,眼神有些迷茫,脑海中还在不断回放着梦中的场景。
她的梦境如同走马灯一般,不断闪现着与范嫣然有关的种种画面。
那些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却又如此真实,让她的内心始终无法平静。
稍作休息后,她强打起精神,开始仔细梳理着这些线索,将梦中的经历与现实中的范嫣然一一对比。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柳清漪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范嫣然是重生的。
虽然这个推论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她心中却笃定,此事八九不离十。
自从来到这里,她的每一个梦境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多次验证后发现,梦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想到这里,柳清漪不禁感到一阵头疼,她在心中暗自思忖:该如何破局啊?
依梦中情形,范嫣然的破坏力可不小,把她留在农庄,那些淳朴善良的人怕是要遭殃。
虽说她现在年纪小,还不到两岁,力气可能有限,但范嫣然的心智绝非常人可比。
她曾做过杀手,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她的手段在梦中也仅仅只能窥见一鳞半爪。
自己对上她,都没有太多把握。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害人的手段层出不穷,又该如何防备呢?
柳清漪向来不是个怕事的人,但此时她也清楚地意识到,范嫣然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思来想去,她觉得还是将范嫣然留在自己身边更为保险。
柳清漪认真地考虑着如何安置范嫣然,她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还是先观望一番。
算算日子,范聿恒这几日就要从西域回到临安城了。
她还有许多事情要与他商量。
虽已与婆母达成散尽家财报保平安的初步共识,但范府偌大的家业是在范聿恒手中继续发扬光大的,说到底,那也是她的夫君。
有些话说开了比较好,她不能把精力用在内耗上,内忧外患可是取死之道,只有一头抵定,才总是好的。
柳清漪起身,唤来丫鬟如意。
如意手脚麻利为她拿来一套淡蓝色的锦缎衣裳,衣裳上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淡雅又不失高贵。
柳清漪在如意的服侍下,换好衣服,正准备让如意通知大家今日要启程回府,还没来得及吩咐,如意已经说起别的事。
“夫人,管事的说村里的里正带着一些村民来道谢,他们想见见您。”
“道谢,见我?”柳清漪微微皱眉,一时没有想通其中缘由。
如意见状,轻声提醒道:“夫人,您忘了。
您捐出钱财,在临安各个村落设学堂的事了?”
柳清漪一拍脑袋,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说道:“瞧我,竟把这么重要的事都忘记了。
学政大人真是尽责的父母官,这办事效率真高。”
如意看着柳清漪的样子,忍不住捂嘴偷笑,心想:夫人做了学政家公子的干娘,这说话果然亲近许多。
可很快她注意到柳清漪脸色并不好,眼神中满是担忧,关切地问道:“夫人,是不是换了地方不适应,昨夜没有休息好?”
柳清漪摆摆手,笑着道:“不打紧的,左右今儿个就回去了。”
“那夫人,里正他们您还要见吗?
实在不行的话,奴婢让管事的打发他们离开?”如意提议道。
柳清漪想了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还是见一面吧,也好具体了解些情况,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棘手的事情。”
如意点点头,说道:“夫人,我帮您梳妆。”
整理好妆容,柳清漪气色好了许多。
她身着淡蓝色锦缎衣裳,腰间系着一条同色的丝带,头发高高挽起,插着一支白玉簪子,整个人显得端庄优雅。
她和如意二人来到会客厅,此时,已经有许多人在那里等候。
一个身形板正的老人,身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但却十分整洁的粗布衣裳,率先走上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眼中满是崇敬之色,说道:“柳夫子,您是神仙下凡,来世间救苦救难的。
感谢您做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柳清漪忙还礼,笑容真诚:“里正,不必如此。快请坐,慢慢说。”
那里正看到柳清漪认出他的身份,也不觉得奇怪。
在他心中,柳夫子是何等人物,岂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揣摩的。
里正不敢直视柳清漪,闻言便道:“柳夫子,您坐。”
柳清漪也不再推让,率先坐下,里正这才跟着坐下。
柳清漪笑着招呼那些拘谨的村民入座,村民们一个个摆手推辞,脸上带着羞涩的神情。
“柳夫子,不用管他们,他们累不着的。”里正笑着拒绝,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希望柳夫子莫要嫌弃。”里正指着地面上堆着的一些袋子,袋子里装的都是一些腌制的鱼、肉之类的,还有一些晒干的菜和水果。
柳清漪看着那些眼巴巴看着她的村民,感受到他们的情谊,心中触动,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微微点头道谢。
里正见状,咧嘴笑得开怀。
柳清漪询问里正学堂办得可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里正激动得满脸通红,眼睛亮晶晶的,说道:“都挺好的。有识字的先生定期来教导孩子们识字。
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再多也不敢奢望。
只盼着孩子们明理,不是睁眼瞎,可以少受些苦,若是真有能改换门庭的,我们全村都不会忘记柳夫子的大恩大德。
定要为柳夫子建立祠堂,子子孙孙供养。”
柳清漪忙推辞,摆了摆手,说道:“里正言重了,这并非我一人之功,全仰仗方学政和苏知县。”
里正忙附和,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学政和知县大人都是青天大老爷。”
柳清漪有着让人放下防备的能力,里正和她相处,不知不觉就放松下来,说了许多平日轻易不敢说的话。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时间过去很久。
里正这才意识到自己耽搁了很久,脸上露出些许歉意:“柳夫子,讨扰您许久,我们该回去了。”
柳清漪挽留他们,到了饭点,一起留下来用午膳。
管事的也跟着帮腔,劝里正他们留下。
里正哪里肯,拼命拒绝了,再次感谢一番后,带着村民离开了。
管事的有些歉意,他走上前,微微低着头,说道:“夫人,是小的不好,不知道里正他们会待这么久,让您到此时还未用过早膳。”
柳清漪丝毫不介意,笑着道:“管事的,不用介怀。
这都是好事,他们能来,说明学堂的事情办得顺利,我心甚慰。”
管事的忙安排传膳。
柳清漪让其多准备一些,用膳完毕,他们要启程回范府了。
管事的听到这话,忍不住惊呼道:“这么快吗?
夫人不多留两日,是不是小的做的不好。”
柳清漪夸赞道:“你管理得当,花儿也养得很好。
只是临近年关,府里事情很多,等开春再带孩子们来赏花,以后机会多着呢。”
管事的这才松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都是小的份内之事,小的定会努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