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系统,调取监控摄像头的核心技术资料。”许志远在脑海中默念,熟悉的系统提示音随之响起。

“已调取监控摄像头技术资料,包括光学成像原理、电子信号转换和存储技术。”

随着海量知识涌入脑海,许志远闭上眼睛,仔细梳理着这些技术细节。一张张复杂的原理图和数据表在他脑海中浮现,他的双拳不由得紧握,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监控摄像头……如果能提前几十年实现这个技术,不仅能解决安保问题,还能为国家在光学和电子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监控摄像头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战争年代。

二战期间,德国首次使用闭路电视系统(cctV)来监控导弹发射过程,但那时的技术还十分原始。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监控摄像头逐渐开始进入民用领域。

然而,这一切对于六十年代的龙国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

“闭路电视系统的原理并不复杂,核心在于光学成像和电子信号的转换。”许志远自言自语,推了推眼镜,“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光学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制作问题。”

监控摄像头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光学镜头。然而,光学镜头的制作需要极高质量的光学玻璃,而当时龙国的玻璃制造水平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看来,得从光学玻璃配方下手。”许志远带着一叠资料走进实验室,开始了漫长的理论研究阶段。

他从系统中提取了光学玻璃的基础理论,包括折射率、色散特性和透光率的相关参数,并结合六十年代的技术条件,设计出一系列配方方案。然而,理论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实验室里的设备简陋得令人心酸,连一套标准的高温熔炼设备都没有。许志远只能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用手头有限的材料自制了一台简易熔炉。

“温度控制是关键。”许志远将玻璃原料倒入熔炉中,调整温度,静静观察着玻璃的熔化过程。为了找到最佳的折射率,他试验了几十种添加剂的比例,每一次实验都详细记录下数据。

“熔炼温度提高10摄氏度,玻璃的透光率似乎有所提升,但添加剂比例还需调整。”他皱着眉,翻看着实验记录,“再试一次。”

实验室里,玻璃的碎片堆满了角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焦的气味。许志远却丝毫不在意,连续几个昼夜不眠不休地试验。终于,在第68次实验后,他成功制备出一种折射率和透光率均符合要求的光学玻璃。

“这一块玻璃,能照出未来的影子。”许志远捧着成品玻璃,眼中满是欣慰。

光学镜头解决后,图像传感器的制作成为许志远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当时的半导体材料极为稀缺,制作工艺也十分落后。

许志远凭借系统中提供的现代技术指导,对现有的半导体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他采用化学处理和物理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试验不同的掺杂物质,试图提高材料的光敏性。

“光敏性不够,传感器就无法捕捉到足够的光线信号。”许志远站在实验台前,手里拿着一块刚加工好的半导体材料,眼神中透着一丝焦虑。

为了提高材料性能,他用酸洗和热处理对半导体进行精细加工,调整掺杂浓度,逐步优化了材料的电荷转移效率。经过数十次失败,许志远终于成功制备出一块性能稳定的图像传感器。

“有了这块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就有了‘眼睛’。”他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接下来,许志远将重心转向了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他从实验室的零件堆里翻找出各种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用一张废旧的木板搭建了简易的电路板。

“信号要从传感器传到显示设备,必须经过精确的电路处理。”许志远蹲在实验台前,拿着焊枪,一边焊接电子元件,一边自言自语。

他的手指沾满了助焊剂,眼睛紧盯着电路板的每一个细节,生怕焊接出一丝偏差。每个电阻的阻值、每个电容的容量,他都经过精密计算,确保信号能被准确处理和传输。

“参数不对,再调一次。”许志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电路板接上电源,屏息等待着测试结果。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发出的“嗞嗞”声。几秒钟后,信号成功传输到显示屏上,一幅模糊但可辨认的图像出现在屏幕上。

“成功了!”许志远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许志远终于将这些关键部件整合到了一起,制作出了龙国历史上第一台监控摄像头。

这台摄像头外形简陋,外壳是用废弃的铁皮手工弯制而成,内部的电子元件用胶水固定,镜头则是用手工打磨的光学玻璃。但它的成就却无可替代——这是龙国科技迈向现代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许志远将摄像头安装,连接到实验室里的显示屏上。当屏幕上出现院子的实时画面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发明了一台看似不起眼,却能改变时代格局的设备——监控摄像头。

虽然这东西的外壳还粗糙得像个铁皮罐头,内部电路板上手工焊接的痕迹也显得有些糙,但它的核心功能已经完全达标。

而对于许志远来说,这玩意儿不仅仅是个“安保设备”,更是龙国科技领域踏入现代化的一块敲门砖。

当然,许志远深谙“好东西得好好展示”的道理。

于是,他决定邀请赵部长也是自己岳父。——这位在技术领域一向慧眼独到的大人物——来亲自见证这一划时代的发明。

那天,赵部长正坐在办公室里,刚批阅完一份关于轧钢厂改造的报告,准备稍微歇口气。结果,他的秘书忽然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的神色:

“部长,许志远同志来了,说有重大技术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