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穿书七零:恶毒军嫂出息了 > 第143章 又发现两个案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雅正埋头整理一叠尘封已久的卷宗,忽然听到王玥带着一丝兴奋与惊疑的声音在叫她,便放下了手头的资料,接过王玥递过来的旧卷宗。

“什么案子?”苏雅轻声问道。

王玥指着扉页的陈旧档案号,向苏雅解释。

“这是当年一个很奇怪的连续强奸案,凶手被戏称为‘夜行飞毛腿’。

在70年代初的时候,嫌疑人在郊区出没,专挑带孩子的年轻妇女下手,不仅作案时蒙面,而且逃跑速度极快,毫无破绽可寻。

警方一度束手无策。”

“夜行飞毛腿?”苏雅重复着,心里微微一沉。

“是的。”

王玥轻轻点头,翻开几页让苏雅看到其中的案情摘要和调查报告。

“当初案件轰动一时,还惊动了高层领导,但最终却并未彻底破案。

有传闻说案犯被抓住了,可是卷宗里记载的信息非常零散,好像后来又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让人怀疑当年抓到的只是个替罪羊。”

苏雅微微皱眉,仔细浏览档案里的字句和当年模糊不清的现场照片。

无论过去多久,带孩子的母亲被侵犯的情形都让人无法平静。

“这些受害人都是在家中或较偏僻的环境里被袭击,被害时毫无防范。”

她轻声念着报告上的记录,“作案后嫌疑人迅速逃离,身手极其敏捷,且从不留下可追踪的证据。”

王玥看着苏雅,补充道:

“而且这个嫌疑人因每次用孩子作为要挟,所以作案几乎是次次得手,且那些妇女们事后不敢声张。

甚至,有的时候,同一个受害人,他会找好几次。妇女们为了孩子的安危,只能屡次服从。

案发地四处都无明显脚印或可疑痕迹,所以当时不少人称他‘飞毛腿’。有一段时间,还闹得人心惶惶。”

苏雅合上卷宗,轻轻拂去泛黄封面上的灰尘,心中已有了判断。

看上去,这案子跟我们先前关注的敌特网络没什么直接联系,但也不排除有人利用社会恐慌来牵扯警方和军方的注意力。

再者,这样的旧案,往往有着别样的价值——也许其中暗藏的线索,并不只是一桩强奸案这么简单。

她抬起头,对王玥说:

“你做得很好。我们再进一步排查,看看这‘飞毛腿案’在当时是否真的侦破了?破案过程有没有疑点?是否存在替罪羊?

再者,案犯被‘飞毛腿’称呼,可能并不止一人作案,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核实。”

王玥听后眼神一亮,连忙记下苏雅的想法。

“好的,我会进一步翻阅相关卷宗,看当时侦破小组的调查纪录,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疑点。”

苏雅轻轻点头,然后放下卷宗:

“先把相关文件都集中整理一下,你再把其中的重点疑问列个清单。

然后咱们再开个会,大家一起看看,会不会和近期的哪条线索能对上。”

王玥露出会心的笑容:“明白了,苏警长。”

下午的时候,李静也找到了一起陈年旧案,拿给苏雅看。

“苏雅姐,你看看这个悬案。”

苏雅从李静的手中,接过卷宗看起来。

【1974年石柳村灭门案。

一、案件背景

石柳村,位于魔都西北方向约五十里处,以农耕为主,村中约有三四百户人家。

此地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但交通并不十分便利,出村仅有一条土路通往县城。

被害一家三口——梁家,被称作“梁家三口”:

梁吉昌(男,45岁)

李美(女,42岁)

梁小东(男,12岁)

梁家在村内经营小店铺,并有几亩自家田地,家庭尚算富足,一直相对低调,平时与街坊邻里往来并无显着争端。

二、案情概述

1974年3月16日清晨,邻居王老汉发现梁家房门半开,屋内并未传出动静,感到异常。

当他进屋查看时,发现梁家三口均被杀害在正屋。

梁吉昌死于利器砍伤,身上有多处刀砍痕迹。

李美倒在灶台旁,后脑勺遭重击。

梁小东则在靠里侧的房间中被发现,死因同样是钝器敲击头部。

房内血迹斑斑,地面残留大量混乱的足迹,却看不出是否存在外来痕迹。

根据村民的反映,夜里并未听到梁家传出明显的呼救或吵闹声。

事发后,当地干部与乡政府立即联络了县公安部门,展开调查。

三、物证与现场勘查

现场环境——

正屋门口无明显撬压迹象,门插似乎从内侧被打开。

房内被翻动迹象不算严重,仅有梁吉昌卧室中柜子敞开,柜内布料被翻出,但无大笔财物缺失。

屋后院墙处,有疑似踩踏痕迹,土墙上留有一双鞋印,鞋底纹理与常见解放鞋差别较大,无法立即确定来源。

凶器——

现场并未发现凶器,仅在梁吉昌倒地处检出破碎刀痕。

调查推测作案工具应是菜刀或柴刀之类,但不排除特殊制式武器。

灶台旁留有一段沾血木棍,但木棍并非本宅所有,或系案犯自带。

指纹与血迹——

屋内血迹多处混杂,血型检验有两种:

一处为梁家三口的混合血迹,另一处或为凶手受伤后滴落,确定血型为Ab型。

指纹因现场混乱,加之家中物件老旧,提取到的指纹大多不成形。

周边调查——

邻居没有见到陌生人进出。

有村民曾在深夜听到一阵犬吠,但时间不长,随后恢复安静。

四、受害人情况

梁吉昌——

在村中经营小店铺,农忙时种地,家境尚可,并未听闻与谁有深仇大恨。

有传言说梁吉昌过去曾在县城和人合伙经商,后因亏损而回乡,不知是否存在旧怨。

李美……

性情和顺,与村人向来和睦。

近半年据说身体稍差,有在县诊所就医的记录。

梁小东——

年仅12岁,在村里的小学读书。

平时性格开朗,也未曾与人结怨。

五、主要嫌疑与调查方向

仇杀——

梁家曾有经商经历,是否在外惹下仇家?

村中是否存在长期矛盾?

目前未找到明显线索。

情杀——

无证据显示李美与外人有私情纠葛。

梁吉昌亦不曾听闻与旁人妻子暧昧。

财杀或图谋其他——

虽然现场无明显财物丢失,但柜子曾被翻动,或许凶手只找寻某件特定物品。

若目标非财物,则可能有更深层原因,如政治阴谋或移民纠纷。

敌特渗透——

由于社会形势复杂,一些案件有敌特嫌疑,但目前梁家并无特殊背景,此推测暂未被重视。

六、侦破经过

初步走访——

民警们对全村进行详细走访,暂未发现可疑人物。

但案发前2天,有个“挑担走江湖”的货郎出现过,卖些小玩意儿后离开,无法确定其去向。

技术检验受限——

时代条件受限,指纹比对与血型比对难有突破。

案发现场提取到的鞋印虽特殊,但尚缺乏与之匹配的嫌疑人。

县公安局重视——

县领导指示组成专案组,调集精干力量展开侦查,但数月过去仍无突破性进展。

专案组曾一度锁定曾与梁吉昌合伙经商的“陈姓”男子,但其有不在场证明,未能成案。

七、案件现状

时间推移至1974年年底,线索逐渐稀少,案件陷入瓶颈,最终被归档为“石柳村灭门案”悬案。

村民们对凶手是谁有种种猜测,却无法得到证实。

随着社会变动与人事流动,石柳村案件线索进一步流失。

八、案件未结原因

证据不足——

现场缺乏有效物证,技术条件也有限,无法准确识别凶手血迹或鞋印。

侦查方向不明——

凶手作案动机尚存疑问,可能是仇杀、财杀或其他复杂因素。

受时代环境影响——

1974年社会形势特殊,公安机关人手分散,侦破精力有限。

九、影响与后续

石柳村人民长期心有余悸,夜间守卫加紧,村中人心惶惶,担心凶手再次出现。

公安部门持续关注,但案子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

该案在当地被称为“石柳村灭门案”,成为一桩惊动全村、悬而未解的血案。】

看完卷宗,苏雅觉得三个人被灭门,但没有找到明确的凶器,且现场被翻动的痕迹不明显,似乎不像是简单的财杀或情杀。

如果是寻找特定物品,为什么凶手杀完人后,没有顺便拿走大量的财物?

对于凶手而言,他顺手拿走财物,不仅能让他有钱花,还可以迷惑警方的视线。

一举两得的事情,他没做。

而且这70年代初的检验方式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多痕检和尸检的过程,可能会忽略很多细节。

苏雅又往回翻看了一下那几张模糊的现场照片。

血迹的飞溅角度、分布形态均没有被记录。

一来,可能是这个年代没有重视这部分,二来,相机交卷也确实不便宜。

能理解。

卷宗里提到的“屋后土墙上留有少量鞋印”,可这个年代的鞋,它大多数都是解放牌的啊……

当时的侦破重点,很有可能就放在“谁和梁家有仇”之类的人际纠纷上,忽视了其他可能性。

两年前的现场,苏雅不知道还会保存到什么程度,但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些发现的吧?

“元康,李静,你们俩跟我去一趟这个案子的现场。”

俞元康和李静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谨慎。

自从他们加入苏雅负责的陈年旧案专案组后,便对她的睿智与沉着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此刻,虽疑惑为何要在两年后去勘查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现场,却也毫不迟疑地应声道:

“明白,苏警长!”

自从章富贵来档案室宣布她升职后,这个俞元康就改了口,从小苏姐,变成了苏警长。

嘿,小伙子。

还挺懂职场的。

“苏警长,这案子两年了,村里的人也可能把屋子清理过,甚至有人住进去了呢。还能找到啥痕迹吗?”

苏雅抬眼看了看他,眼中闪过一丝笃定。

“时间也许会抹去一些表面的东西,但破案往往就靠那些被忽略的微小线索。

或许屋后土墙上的那双鞋印有什么特别之处?

或者血迹飞溅角度当时被忽略了,却可能还留有痕迹。

我们需要亲眼去看看。”

李静想了想,附和道:

“对啊,万一房子并未再住人,现场也许半荒置,可能还有残留。就算有人住,乡下条件有限,也不会大动墙体之类的。”

苏雅朝她点点头:

“是这个理。再者,村民们对这场灭门血案应该刻骨铭心,说不定还能问出一些当年没引起重视的传闻。”

俞元康一听,也来了兴趣。

“打探消息,我在行!”

他一直觉得,跟那些门口的大妈们聊天,其实挺有意思的。

在去现场的路上,苏雅给俞元康和李静讲解自己的思路。

她先从案子的大体情况讲起,强调受害者梁吉昌一家三口被灭门,却没见财物丢失、翻动痕迹也并不多。

她说,这说明凶手既不是单纯图财,也不太像是纯粹的情杀。

“你们看,这里关于血迹分布和飞溅形态,当时没被仔细记录。

以我们现在的法医认知,血迹飞溅能告诉我们凶手站位和行凶手法,可那时候技术不完善,这一块就被忽略了。

还有这条——屋后土墙上说留了少量鞋印,但既然是七十年代初,普遍穿的是解放鞋。

可这里提到的纹理跟解放鞋不同,我怀疑是外地或特别制式的鞋。”

苏雅放下卷宗,回想起手头发现的线索,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

“我还想到,如果村民们还记得当年的事,说不定有人听过风声或者瞧见可疑人物,却一直没跟警方说。

或许他们碍于情面,或担心惹事,就把消息埋在心里。

现在过去两年多,不知道有没有人搬进梁家,要是宅子依旧空着,屋里屋外的格局大体上就不会变,我们也许还能发现什么遗漏的痕迹。

其实有时候就差一条谁也没留意的线索,就能看出凶手的行事风格和动机所在。

别小看任何细枝末节。

等我们到了村里,一定要仔细问访,让这份陈年旧案有个交代。”

由于公安厅附近就有一家生产队,她们打算过去借用生产队的三轮车,让俞元康拉着她和李静,蹬过去。

“苏警长,三轮车借到了!”

俞元康见苏雅过来,兴冲冲地挥手。

“生产队很爽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就是车子有点老,别介意啊。”

苏雅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没事,只要能走就行。咱们去那村子又不算太远,骑三轮应该够了。辛苦你蹬一趟了。”

“怕啥,我身体好着呢!”

俞元康一拍胸脯,露出自信神色。

苏雅正要招呼李静上车,却看到远处有两个人正往这边走来。

仔细一瞧,是霍野和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