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宫】
年世兰端坐在锦榻之上,纤长的手指轻轻翻动着手中的宫廷账簿,脸庞在温暖的金色阳光下愈加娇美。
她的眉眼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兴奋,仿佛那股喜悦早已在她体内悄然蔓延,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愉悦的气息。
帐内传来阵阵馨香,是安陵容为她调制的香料,轻柔地环绕在她的周围,仿佛这片宫殿的每一寸空气都在为她而歌唱。
颂芝与兰芝低声把打听到的情况向年世兰汇报着,一边依照年世兰的要求,细心挑选着宴会所需的珍馐美味与华丽饰品。
她们的声音柔和,却充满了敬畏,似乎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
“回娘娘,”颂芝恭敬地说道,“此次战事,我方大胜。毓安将军破敌立下赫赫战功,年将军更是深入敌阵,斩杀了数位敌方重要将领,战果辉煌。朝中许多人已经开始称颂二位将军,认为他们将成为皇上身边不可或缺的人才。”
年世兰轻轻扬起嘴角,那一丝笑意藏着几分淡然和自信。
她缓缓放下手中的账簿,目光如水般清澈,注视着两位她们,仿佛在看着她们口中所描述的那些传来的消息。
“果然不出本宫所料。”她轻声道,语气柔和,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锋芒,“这场胜利对于皇上来说,不仅是为朝堂稳固政权,更是要向那些心中不安的臣子们展示他的权威。”
兰芝轻轻点头:“娘娘说得极是。若不如此,恐怕朝中的那些心存疑虑之人,始终难以服气。”
年世兰的目光缓缓转向窗外,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她似乎看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图景,眼底藏着的是深沉的思虑与长远的算计。
“这三日的庆功宴,必定是皇上展示威严、安抚心怀不安之人的绝佳机会。”她淡淡一笑,随即又道,“皇上必定会在宴会上有所动作,至于是否有人能识得出其中的深意,则是另一回事。”
正当此时,殿内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沈眉庄步入了宫殿。
她的身影如水般流畅,浅色宫装在她身上显得格外端庄优雅。
尽管她平日里一贯冷静从容,但今日眼中却难掩一丝欣喜,仿佛心中也有着些许喜悦的波澜。
“眉庄妹妹,你可算来了。”年世兰看到她,连忙招手示意她坐下,脸上露出了一抹温暖的笑意,“此次大捷,皇上已经下旨,三日的庆功宴将宴请朝廷百官及各方功臣,咱们自然要精心筹备。”
沈眉庄轻轻颔首,微微垂下眼睑,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娘娘,这三日的庆典,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犒赏将士这么简单。”
年世兰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揶揄:“眉庄妹妹真是聪慧过人,果然一语道破。”
她放下手中的丝帕,轻声道,“此次战事,皇上取得了胜利,但朝中并非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高兴。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对皇上心存疑虑之人,看到毓安将军和哥哥的势力越来越强,恐怕早已心生不安。”
沈眉庄的眼神微微一凝,低声说道:“两位将军这次立下赫赫战功,理应受到嘉奖,但若功高震主,便容易招致非议。皇上设宴庆功,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奖赏将士,恐怕更是要借机试探朝臣们的态度。”
年世兰轻轻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出所料,眉庄妹妹也看出了其中的深意。不过,不论如何,毓安和哥哥这次立了大功,皇上必定不会亏待他们,甚至可能会借此机会进一步稳固他们的地位。”
她的语气虽然柔和,却带着一股不可忽视的自信与威严。
这是一个深谙宫廷权谋、精通人心的女子,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似乎都在牵动着一场场暗潮汹涌的博弈。
沈眉庄看着年世兰眼中那份淡然的笑意,心中微微一暖。
在这座深宫之中,能有如此深厚的姐妹情谊,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温暖。
她低声说道:“娘娘说得极是,皇后娘娘和公主这次的确立下了赫赫战功,皇上必定会亲自奖赏她们。”
年世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的光芒:“她们的确应当得到应有的荣宠,毕竟,朝中不少人已经开始对她们刮目相看。”
她顿了顿,目光中有了几分深邃,“不过,我更在意的是,皇上如何借此机会处理与那些心有疑虑的朝臣的关系。”
沈眉庄听得出年世兰语气中的深意,微微皱眉,却没有言语。
她知道,年世兰作为皇宫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所思考的,往往不仅仅是眼前的胜利,而是未来深藏的权谋与博弈。
此刻的宫殿,静谧而深远。
虽然表面上是欢庆的气氛,但在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内,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暗潮涌动的张力。
年世兰眼中的光芒愈加明亮,仿佛她已经看到了未来一切发展的轨迹,而沈眉庄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坚定,似乎在无声地与她达成某种默契。
庆功宴的三日,注定将成为一场关于权力与心机的较量。
而在这场较量中,谁能在暗潮汹涌中站稳脚跟,谁又将是最后的胜利者?一切,尚未可知。
【边关·大军启程】
苍茫大地,金戈铁马。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朦胧的薄雾洒落在营地之上,残存的篝火还带着昨夜的余温,星星点点的灰烬在微风中轻轻飘散。
战场上的肃杀气息未曾完全散去,然而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凯旋的喜悦,宛如春风拂过大地,暖意渐生。
将士们纷纷整装待发,马蹄声和士兵们的脚步声交织回荡,仿佛一首宏大的凯歌,宣告着这场硬仗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难掩的喜悦与自豪,尽管辛劳与伤痛仍未完全散去,但那份从胜利中迸发出来的光芒,足以驱散一切阴霾。
毓荣茵静立在营地的制高点上,俯瞰着下方浩荡的军队。
她的目光沉稳,远远望去,眉宇间丝毫没有松懈的迹象。
她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虽然令人振奋,但回京的路上,同样充满了重重险阻。
稍有不慎,所有的荣耀与战功都可能付诸东流。
毓安跨步上前,身旁的盔甲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低声说道:“茵儿,军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启程。”
朝瑰公主甩了甩手腕,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这次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去了,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
她说话间,眼中闪过一抹挑衅的光芒,仿佛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京城。
毓荣茵却并未露出丝毫轻松,她缓缓转过头来,目光深邃,语气却是格外冷静:“回京之路并非那么简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她的眼神穿透了前方的晨曦,仿佛能洞察到一切潜藏在暗处的威胁,“我们此次带着赫赫战功归来,理应受到皇上的嘉奖,但有些人,却未必愿意看到我们平安归京,尤其是……延信。”
毓安的眉头微微一蹙,似乎想起了什么,低声问道:“茵儿是指……?”
“此战之后,五哥的战功赫赫,再加上年羹尧麾下的军队威名赫赫,军心归附,势力日盛。五哥本就权势极盛,如今更是如虎添翼。”毓荣茵微微侧目,语气带着一丝忧虑,“这些变化,必定会引起宫中某些人的警觉,尤其是延信。”
朝瑰听后轻轻吹了声口哨,语气有些戏谑却又带着一丝认真:“皇兄向来冷峻果决,爱新觉罗·延信再骁勇,也不过是皇上的臣子罢了。而且……这世上能让皇兄真正在意的,恐怕只有姐姐你了。”
她最后一句话带着些许的玩笑意味,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毓荣茵静静地听着朝瑰的话,心中不禁暗想《甄嬛传》中年家最后的下场。
那些曾经深得皇帝宠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权臣,最终都未能逃脱宫廷斗争的漩涡。
她不禁冷笑一声,心头涌上一阵寒意。
胤禛向来冷峻无情,对于那些阻碍他帝王之路的人,他绝不会手下留情,哪怕曾经是他最亲近的朋友、最得力的辅佐。
“是啊,若阻碍了他的帝王之路,便不再是朋友,而是隐患。”毓荣茵低声自语,眼神暗淡。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渐渐升起的太阳,脸上依旧冷静,但心中的忧虑却愈加深重。
朝瑰见状,故意转移话题,轻轻拍了拍毓荣茵的肩膀:“不过,皇兄已经不是《甄嬛传》中的那位皇上了。”
毓荣茵未再回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苦涩。
即便如此,她知道,回京的路依然充满了变数。
她不敢掉以轻心,也不敢过于依赖他人。
就在这时,毓安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还是先启程吧,回京之路漫长,时间不等人。”
他的语气坚决而清晰,仿佛要将所有的担忧与不安抛诸脑后。
毓荣茵点了点头,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前方的队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与朝瑰一起上了马车。
大清军队整装待发,准备班师回朝。
浩荡的队伍如同一条滚滚江河,席卷四方。
毓安骑在马上,头发在风中飘动,目光扫过那些整齐列队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每个士兵的眼中都闪烁着战斗的火焰,他们的步伐坚定,充满了对胜利的骄傲和对未来的期待。
“全军听令,启程回京!”毓安高声命令,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军旗猎猎作响,整个队伍顿时一齐踏上归程。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们的铠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为他们的胜利加冕。
战马的蹄声在大地上回响,滚滚尘土腾空而起,整个军队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毓安骑在队伍的最前方,英姿飒爽,面容坚毅。
年羹尧和沈子义紧随其后,两人神情平静,却隐约可见一抹自豪的笑意。
毓荣茵和朝瑰则坐在皇后的马车内,车内气氛略显沉默,毓荣茵透过车窗,看着渐行渐远的军队,心中却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齐忠骑马走在车前,稳重的神色没有丝毫松懈。
关羽和吕布则在马车两侧警觉地守护着,双眼如鹰隼般锐利,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情况。
金龙卫策马紧跟马车后面,身影矫健,始终保持着与车队的距离,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动静。
每个细节,每个动作,都透露着一股无法忽视的威慑力。
战马奔腾,军队浩浩荡荡,朝着那遥远的京城进发。
【御书房】
桌案上摊开的正是刚刚从藏边送来的战报。
清晰的字迹在昏黄的烛光下格外显眼,胤禛的目光扫过那些文字,眼底闪过一抹难以捉摸的神色。他的修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敲击的节奏缓慢而有力,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思索着什么。
战报的内容并不复杂,藏边的战事取得了胜利,抚远大将军爱新觉罗·延信指挥得当,敌军溃不成军。
消息本应令人欢欣鼓舞,但胤禛的眉宇间却并未显露丝毫的轻松,反而是一抹深沉的忧虑。
就在这时,苏培盛轻步走入,低声禀报:“皇上,抚远大将军爱新觉罗·延信已经派人进京,请求觐见。”
“嗯?”胤禛微微一愣,目光未曾离开桌面上的战报。
片刻后,他轻哼道,“他倒是比朕想象中更急了些。”
“皇上,是否要接见?”苏培盛小心翼翼地问道。
胤禛缓缓抬头,眸光一冷,透过窗棂望向远处。
那遥远的天际仿佛与他的心境相映成趣,冰冷而深邃。
他的声音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玉石,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冷冽:“让他暂且留在军营,不必急着入宫。”
苏培盛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他便恢复了恭敬,低声应道:“奴才遵旨。”
胤禛不再看他,而是缓缓起身,轻步踱向窗前。
他站在那里,静静地凝望着外面的夜色,微风拂过,带着一丝寒意,轻轻吹动着窗前的帷幕,也吹起了他衣袍的衣角。
他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爱新觉罗·延信……”胤禛低声自语,声音低沉而冷冽,“朕倒要看看,你到底是有几分本事,能在这江山之上占得一席之地。”
他的话音未落,心中那股莫名的压力愈发沉重。
延信的权势,已渐渐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个刚刚有了些许战功的将军,竟然敢如此急切地要求觐见皇帝,这背后,绝不仅仅是寻常的忠诚与礼节。
延信的野心,不言而喻。
然而,胤禛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他从来不是一个轻易示弱的人,而他更加清楚,任何一个想要威胁到他帝位的人,必将面临他的雷霆一击。
“既然你急着来,那么,就给你一场盛宴吧。”胤禛喃喃低语,语气里带着一种近乎冰冷的决绝。
此时,苏培盛依旧站在一旁,恭敬地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
胤禛却似乎没再注意到他,依旧注视着窗外那片黑暗的夜空,若有所思。
胤禛轻轻一笑,眼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既然他急于进京,那便让他知道,朕不是一个好惹的对手。”
说罢,他转身从案几上取过一份摊开的地图,沉吟片刻,将其卷起,递给了苏培盛:“给岳钟琪送去。”
苏培盛心中微动,心知这意味着什么,立刻答道:“是,奴才这就去安排。”
胤禛目送着苏培盛离去,脸上的神色渐渐变得深邃。
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扳指,心中却是在想着那名身处边疆、手握重兵的将军——爱新觉罗·延信。
他的每一步,或许都在胤禛的掌控之中,但这一步,便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关键。
“延信,朕的江山,岂是你们能轻易触碰的。”
【京城外】
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大军终于在清晨的曙光中抵达京城。
晨曦的光芒洒在凯旋的队伍上,金色的光辉仿佛为这支历经无数艰难与血与火考验的军队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将士们的盔甲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疲惫的面庞上依然能看到自信与荣耀的神色,眼中燃烧着属于胜利者的光芒。
毓安静静地骑在马背上,目光扫过那一排排士兵。
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虽然饱受征战的劳顿,却依旧昂首挺胸,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无法言喻。
或许,这些都是他所付出的代价——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妹妹——大清皇后钮祜禄·毓荣茵而战,更是为了大清,为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未来。
“姐姐,你看,前面就是京城了!”朝瑰从马车窗帘探出头,指着远方逐渐清晰的城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的眼睛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仿佛要将整个京城的景象都收入眼底。
毓荣茵的目光柔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是京城的城墙在阳光下透出一股威严的气息。
她深吸一口气,感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但就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她的心中却隐隐泛起一丝不安。
“蓁蓁,回京后,我们要小心行事。”毓荣茵低声说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警惕的韵味。
朝瑰眉头一挑,疑惑地望向姐姐:“姐姐,你是担心吗?乌雅皇太妃?”
毓荣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静静地望着远方,眼神似乎穿透了层层叠叠的景象,直指朝堂和后宫的阴暗角落。
她轻声说道:“胜利虽然值得庆贺,但也会招来嫉妒和猜忌。你我身处高位,而五哥又立下赫赫战功,这样的局面,不会让所有人都心安理得。”
朝瑰的眉宇间浮现一丝冷意,她顿时理解了姐姐话中的深意:“如果真有人敢动不轨的念头,我绝不会袖手旁观。”
毓荣茵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朝瑰的肩膀,眼中透出几分安抚:“你呀,总是那么冲动。不过,正因有你在身边,我心里倒是更加踏实了。”
话音刚落,马车渐渐驶入京城的外围,接风宴的场地也出现在眼前。
红毯铺地,彩旗飘扬,乐声悠扬,仿佛这座京城的每一处都在为这场盛大的庆典而热烈欢腾。
胤禛亲自带领文武百官,站在城门前迎接凯旋的大军。
看着那支英雄般的队伍渐渐走近,胤禛的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激动的情感。
他的眼神紧紧锁定着远处缓缓驶来的毓荣茵的马车,心底隐隐涌动的情感几乎无法抑制。
“皇上,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已经到了。”一旁,苏培盛匆匆跑来,低声禀报。
胤禛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立刻挥手道:“快,随朕前去迎接!”
他的大步向前,似乎要在这一刻迎接属于自己的荣耀与妻子的归来,身后众人紧随其后。
皇后的马车终于清晰地出现在视线中,风尘仆仆的将士们整齐划一地行进。
毓荣茵与朝瑰先后从马车中走出。
毓荣茵步伐稳重,容颜依旧不改英气,虽然疲惫,却显得愈发成熟与稳重。
朝瑰则轻盈地跟在她身后,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激动。
“皇上!皇兄!”毓荣茵与朝瑰前后下了马车,快速行至胤禛面前,深深地行了一礼。
胤禛看到她们的身影时,眼中不由得一亮,那股隐忍已久的感情在这一瞬间涌上心头。
他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直到站到毓荣茵面前,才稍作停顿。
那一刻,他的心跳似乎也有了节奏的波动。
“茵儿、蓁蓁,你们辛苦了。”胤禛伸手扶起毓荣茵与朝瑰,目光在她们的脸上停留片刻,声音低沉而温柔,仿佛在用尽全身的力气传递自己的情感。
“茵儿,你终于回来了。”他的声音微微哽咽,那种压抑已久的激动涌上心头,竟让他一时语塞。
毓荣茵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几分柔和与安抚:“皇上,臣妾不负所托,幸不辱命。”
胤禛伸手扶住她的肩膀,眼中满是柔情:“茵儿,朕为你感到骄傲。”
朝瑰看着两人的互动,脸上也满是欣慰,她带着一丝顽皮的笑意说道:“皇兄,我们赢了!”
胤禛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身后那些屹立的将士们,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诸位将士辛苦了!朕已经为你们准备了盛宴,接风洗尘!为大清的英雄们庆功!你们用鲜血和勇气换来了大清的安宁,你们的英勇与忠诚,必将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将士们齐声高呼:“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大清万岁!”
这一刻,整个京城仿佛都沉浸在胜利与荣耀的气氛中,每一位将士都因为自己的努力与牺牲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而在这光辉的背后,毓荣茵的心中却依旧未曾放下那份对朝堂暗流的警惕。
她知道,凯旋的背后,才是她更为复杂的挑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