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辰的眼睛复明了。

朱高炽则是琢磨着给韩辰物色几个妻妾,准备找一批秀女来让韩辰进行挑选。

这天,他亲自带了十几个过来,都算是秀色可餐的,出身也不错。

韩辰那是断然拒绝了,这不成了在牲口市场上挑牲口了吗?他不可接受这样的事情的。

不过朱高炽倒是有心了。

朱高炽就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难不成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不成的吗?这种事情,自然那也是讲究你情我愿的。

没办法,朱高炽只好作罢了。

“我听说那个教坊司前几天,死了人了。”

韩辰提及了教坊司。

事实上,这个教坊司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说起来,跟青楼的性质差不多,然而实际上,还不如人家青楼呢,人家青楼女子,是要收钱的,至于教坊司的那些女的,可没钱拿。

“哦?有这样的事情吗?我倒是没有听说过。”

朱高炽愣了一下。

教坊司死人,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的。这种小事情,自然不需要通知朱高炽了。

“教坊司属于礼部管辖,我建议废除掉吧!这地方,其实就是一座囚笼,都是些女流之辈,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人。”

韩辰建议。

教坊司这种地方,就不应该存在。

“老师,教坊司,这取消不取消,还得看父皇的意思,我这也做不了主啊!这裁撤,是需要父皇同意的。”

朱高炽说道,他确实做不了主。

“这个我知道,到时候我跟你爹说。”

韩辰相信,自己能够说服朱棣的。

取消教坊司,也算是积了功德。

第二天,韩辰就去皇陵,朱棣的坟墓,动工修建也快有一年了,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主要就是修建地宫,要封闭完全,不能浸水下去。

动用的工匠,也有几千人,这是属于细致活。

皇帝的陵墓,肯定也是要讲究规制的。

这个规模,别说是埋一个人了,就算是埋一百个人,也足够了。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用人殉葬,至少建文帝,整过这一出的,用活人去给朱元璋殉葬,一般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喝毒酒,另外一种,那就是给条白绫让上吊的。

至于朱棣,会不会有样学样,那就不知道了。

“真是劳民伤财啊!”

韩辰不由感叹。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要那么大的地宫做什么呢?还要陪葬不少的宝物,这不是让盗墓贼惦记吗?

这也是封建的极大表现,死了也要讲排场的。

至于这些工匠,到时候会不会被处死,还很难说,朱棣那是做得出来这种事情的。

韩辰随便看了看就走了,一般人,是不允许靠近的,不过韩辰作为太傅,也是没有人敢拦他的。

这些天,他也跑累了,开始闭门不出,在家里喝喝茶,下下棋什么的,日子倒是过得非常滋润的,也是有滋有味的。

过了几天,前方传来捷报,朱棣大获全胜,鞑靼投降了。

他们也没有多少人口,充其量,也可能就是十几万人,就算全民皆兵,这点人又能怎么样呢,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的。

一部分鞑靼人北迁,投降的,还得到了朱棣的封赏,不日,就可以凯旋而归了。

这次作战,打得也是非常快的,可以说是速战速决,这也能够节省不少的钱财。

韩辰不以为然,大明朝这个体量,现在打谁打不赢啊!打赢了很正常,打输了才丢人。

朱棣是想要文治武功,文就是永乐大典,武就是自己带兵出征了。

可以说,也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在皇帝的排名当中,朱棣是进不了前十的,别的不说,这个靖难之役,就会拉低他本来的位置。

叔叔夺了侄儿的位置,这并不光彩。

可以说,这是朱棣最大的污点的。

倒是建文帝去当了和尚避世,韩辰有所怀疑,难不成真是朱元璋留得后手吗?按理说,不应该啊!

就算是要留后手,也不应该留这样的后手。

据野史所说,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剃刀以及和尚的衣服,就是想到了有一天燕王会反,因此,给自己的孙子,留了一条退路。

但并没有证实,估计,也就建文帝本人能够证实了。

现在吧,建文帝肯定被监控着的,他一辈子,都得待在寺庙里,这也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自古以来,丢了江山的皇帝,没有几个能够有好下场的,这个结局,也算是善终的吧!

紫禁城,已经盖起了几座宫殿,完成了大概有五分之一。

朱高炽平日里,就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他可以动用传国玉玺。

韩辰去看望了一下,顺便给朱允炆分担一下。

那些个奏章,是乱七八糟的,地方上,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要跟朝堂上报,分明就是找存在感。

不过,写得字是真好看。

“这些奏折,你没有必要全部都看,浪费精力,可以找人处理了,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话,人是会短命的。”

韩辰提醒。

这勤奋的皇帝,一般岁数活得不大。

“你不需要自己去做事,而是监督别人做事,选择合适的人。”

韩辰建议找几个得力干臣,处理奏章。

“老师!不行啊!奏章只能亲自处理,我现在监国,这件事情的话,不能交给他人。”

朱高炽摇了摇头。

闻言,韩辰也没有再说什么了,这可能是担心权力落空了,奏章都让别人处理了,那自己不就是成了一个摆设了吗?这可不行。

朱允炆看了奏章之后,就会写一个阅字。

传国玉玺就放在一边。

这玩意,雕刻得倒是栩栩如生的。

不过,在韩辰的眼里,就是一块石头。

这传国玉玺,后面好像下落不明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成了一个历史的疑案。

韩辰拿起来看了看,还挺沉的。

“老师啊!有的事情,我不得不提醒你啊!虽说你我师生之间,不拘一格,但是,在皇帝的面前,还是要郑重一些的。”

朱高炽迟疑了一会儿,而后认真的提醒。

自己这位老师,见到皇帝,从来都不行礼,也不尊称陛下。这可以说是大不敬之罪。

“我这个人,向来骨头比较硬,他不会计较这些的,他真正在乎的,是权力。”

韩辰耸了耸肩。

一般,有所成就的皇帝,是并不在乎虚礼的,只在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