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汉与罗马 > 第80章 龟兹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龟兹城的城墙,修的并不高大约四米左右,从建筑的规模就能看出,东汉修建的龟兹城,比西汉修建的乌垒城要矮不少。

袁华感慨:“谁说历史就一定是进步的?东汉修的城池居然比不上西汉,看来国力上西汉更强啊!”

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壤,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

行走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龟兹城中,袁华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真正地踏上了历史的漫漫长河之旅。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形形色色的商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和口音,展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里有来自中原大地的汉人,他们身着华丽的丝绸服饰,举止文雅;也有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胡人,他们骑着骏马,带着异域的货物前来交易;还有来自遥远贵霜帝国的商人,他们带来了精美的珠宝和香料,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更有善于经商的粟特人,他们精明能干,在市场上如鱼得水。此外,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商人,他们各自携带着独具特色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袁华漫步其中,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他看到一个汉人商贩正在向一群胡人介绍自己手中的精美瓷器,那瓷器质地细腻,上面绘制着精美的图案,引得胡人们连连称赞;不远处,一个贵霜商人正与一个粟特商人激烈地争论着某件货物的价格,双方各不相让,互不相让的模样甚是有趣;而在街角处,几个不知名的商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当地的美食,谈笑风生。

难怪东汉要把这里作为新的中心,这里的商业之发达,可比现代时空的小县城集贸市场!

这可不是讽刺,就是这种规模和感觉,这就是袁华的真实感受。

漫步于熙熙攘攘的市集之中,袁华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世界。他饶有兴致地四处张望着,目光被一群身着绚丽服饰、身姿婀娜的龟兹人所吸引。这些龟兹人身怀绝技,个个都能歌善舞,他们的表演犹如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人陶醉其中。

而乐器,在这里更是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商品。各种各样精美的乐器琳琅满目地陈列在摊位上,有的小巧玲珑,如琵琶般精致;有的则体型巨大,似鼓一般威风凛凛。每一件乐器似乎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和魅力,等待着有缘人将它们带走。

随着夜幕的降临,市集逐渐变得热闹非凡。当袁华他们路过一家店铺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传来。循声望去,只见店门口聚集了不少人,正围拢在一起欣赏精彩的演出。原来是几位技艺娴熟的龟兹艺人正在那里尽情地演奏和舞蹈。

只见那舞者轻移莲步,翩翩起舞,她的动作优美流畅,如同风中摇曳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而乐手们则手持各种乐器,或弹拨、或吹奏、或敲击,奏出一曲曲美妙动人的旋律。那欢快的节奏和激昂的音符交织在一起,仿佛能够穿透人们的心灵,引得围观的人群纷纷驻足观看,并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起来。

龟兹的舞女,她们的舞蹈身形柔软,那动作既有现代维吾尔舞蹈的妩媚,也有淡淡的印度舞蹈风味,很多动作就像后世敦煌壁画里飞天的样子,确实是一种视觉上美好的享受。

众人找到多家客栈,这一百多人的商队,居然没有一家客栈可以让他们全部住下?

好吧!众人只能一分为四,有的住在客栈,有的住在酒楼,有的干脆出钱住了民宿。。。无语啊!

袁华准备等以后有钱了,在这里搞一个大酒店赚点小钱钱。可摸着口袋里的十枚金币,他有些气短。

所有人都对这个城市的感觉非常好,他们完全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商人和货物,一切都是新奇的。

袁华找到酒楼的胡人老板,向他打听大汉匠人们的去向。老板叫来伙计,让伙计带着他们,去找一个叫徐的匠户,他说:“徐,是汉人匠户里面的头人,他应该知道你要找的家人。”

袁华和崔力,跟着那个年轻的伙计沿着龟兹的小巷穿行。

说来也怪,袁华站在那些狭窄而蜿蜒的小巷前时,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怔怔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佛这些小巷曾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

那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玉;两旁古旧的墙壁,爬满了青苔和蔓藤,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每一块砖石、每一道门楣都似乎在向他招手。

袁华缓缓地迈动脚步,走进其中一条小巷。脚下的石板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紧闭的门户和窗棂,熟悉感愈发强烈。

随着深入小巷,那种熟悉感愈发强烈起来。他甚至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梦中的某些片段: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丝丝凉意……这一切让他不禁怀疑,这里或许真的就是自己前身的故乡。

小巷的深处,有一个打铁坊,门里有阵阵打铁声传来。

店铺伙计在门口,大声叫着:“徐,徐,有事情找你!”

不多时,打铁声停下,一个中年壮汉穿着一件单衣,袖口挽起,大汗淋漓的走了过来,站在门口说道:“何事?”

店铺伙计指着袁华说道:“这汉人要找母亲和妹妹,你知道否?”

徐大汉看向袁华,一时愣住,他猛地一把抓住袁华的手说道:“娃,你没死?”

袁华也愣住了,他问道:“你认得我?”

大汉又愣了,他反问:“你不记得我了,你打铁还是我教的!你娘用一筐鸡蛋,让我教你学打铁。”

袁华摇摇头,他真的什么也想不起来,只是觉得面前这人有些亲切。

崔力上前施礼道:“徐大哥,这娃被胡人用锤子敲过头,以前的事全都忘了。”

徐姓大汉,牵着袁华的手就往门里走,一边走,一边说:“家里说话,走,咱家里说话。”

崔力给了几个铁钱给店小二,然后施礼道:“感谢小哥带我们找到故人。”

店小二拿着铁钱,笑容满面的用汉话说道:“找到就好,我先告辞了!”

于是,双方告辞,崔力也抬步走入了铁匠铺之中。

这是一个大院子,五间瓦房,两间住人,一间厨房,一间打铁铺,一间仓库。

徐家汉子,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拉着袁华的手,在说些什么。

徐胜也是大汉匠户,他家三代前到的龟兹,世代冶铁和打铁,是世世代代的匠户世家。

徐匠户的妻子和儿子也出来了,他们看到袁华也高兴的很。

徐盛问袁华:“娃,这些年你在哪里?”

袁华想了想,说道:“匈奴人把我和崔叔卖成了奴隶,我们想跑被打了个半死。后来趁着战乱就跑了出来,匈奴人一路追杀我们,带着一群老弱只能逃,一路逃到了很远的西面,在那里建了一个城,叫山海城。”

徐盛听到山海城这三个字的时候,也是一愣,他问道:“你等一等,我去取个物事。”

说完,徐盛进房间,不久拿着一把剪刀出来,指着剪刀上的一个钢印说道:“可是这个山海城?”

袁华以前还真没注意,他拿过剪刀,真的在上面看到了一个钢印,上面写着“山海城三”。

袁华看向崔叔,崔叔笑道:“这确实是我们的钢印,山海城就印山海城,江海就印江海城,三代表是第三工坊做的。”

徐盛坐下来,问袁华:“我是从一个胡商那里买的,你们山海城居然用这么好的钢口,来做剪刀?还如此便宜”

崔力解释道:“我们有千斤水力锻机,所以锻打的百炼铁,确实好一些。”

徐盛和他的儿子同时疑惑道:“千斤?水力锻机?”

崔力指着袁华说道:“他想的!我们用河水推动水车,用水车和齿轮组举起铁锤,然后自动起落,工匠只要放入铁料就可以,力量比人大的多!”

袁华笑了,他用手指沾清水,在石头桌面上向徐盛和他儿子介绍水车,这把两个工匠惊到了!

“一个铁锤,居然能有三千斤?一天能起落一万四千次?”,徐盛倒抽冷气,这简直就是神力啊!

崔力笑着没说话,袁华可能也不知道。源启城有一个五千斤的铁锤,现在应该也开始用了,双水车带动,一天起落能到达两万次。

袁华这时问道:“徐叔,我母亲和妹妹现在在哪里?”

徐胜拍了拍脑袋,说道:“瞧我这记性,你母亲在这里等了你三年,日子过得清苦,两年前带着你妹妹回渭城了,说是去投奔亲戚。”

袁华愣住了,渭城?渭城在哪里?

崔力也吃了一惊,他问道:“长安附近的渭城?我听老一辈说,回长安有七千四百里,这要走一年啊!”

徐盛说道:“他们是跟着商队走的,有马车,听说要走一百八十天才能到渭城。”

袁华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父亲呢?”

徐盛叹息道:“你父亲在你八岁,你妹妹一岁的时候就走了,原本他也是铁匠,手艺不错,可惜死的早。”

袁华问道:“所以,我是我娘养大的?”

徐盛点点头,徐婶也说道:“你娘帮胡人守店铺,才养大的你和英子,命苦啊!”

袁华想了想,站起来对着徐盛作揖道:“师傅,徒儿必须去找娘和妹妹。”

徐盛站起来,说道:“汉子就当如此。”

袁华知道这个时代,师傅其实就是给口饭吃的再生父母,他留下五枚金币,对徐盛说道:“师傅,请收下,这是徒儿的一点心意。”

徐盛,拿过一枚,然后将另外四枚装进袁华的口袋,说道:“此去长安七千里,路上用钱的地方多的去了,身上当多留些。若是下次回来,有钱就给师傅带着酒水,我心足矣!”

徐婶可不让他们走,无论如何要留袁华和崔力吃个晚饭。

于是袁华和门口不奴族的护卫交代了一下,让他通知大家,今夜不用等他和崔力,让大家先去吃饭。

这一夜,崔力和徐盛聊的极为开心。听到袁华他们的经历,山海城的种种趣事,各种神奇,以及大匠师制度,这些都让徐盛对山海城和不奴族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