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全部表演全部结束之后,郑雪要回去跟家人一起守岁,他林子旭今天就见不到她了。
所以他就趁着这会儿功夫,跑到后台才能跟她短暂的见一面,聊聊天。
顺便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出去。
看着他走远的背影,林鸣云忍不住低头跟杨婉嘀咕道:“看你儿子这不值钱的样子,真是没眼看。”
杨婉白了他一眼,“说的好像他不是你儿子似的。”
林鸣云夫妻俩在海岛过完年,初三就买了车票回沪市了。
毕竟大过年的就两个老人在家里,虽然走之前已经拜托了邻居帮忙照看他们。
但是过年只有两个人老人已经很孤单了,过完年他们再不早点回去总是不太安心的。
********
大年初一,要拜年。
天还没亮呢,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昏黄的灯光,林婉莹家也不例外。
魏保国先醒来的,他穿上衣服点燃煤油灯,去厨房烧了一锅热水。
拿着把团团的衣服放到灶台前烤热乎,把还在熟睡中的女儿抱出来,给她穿好衣服。
然后才叫醒林婉莹,让她穿衣服起床。
今年过年的流程跟去年差不多,就是去村里辈分高的人家里拜个年,走一圈之后就没什么事了。
年初二跟李翠花一起回莲塘大队走亲戚。
年礼李翠花之前就买好了,因为年前的那场大雪,魏保国他们回来的时候自行车都没有骑回来,所以他们今天都只能步行去走亲戚了。
走路,路上的雪还没有完全化干净,他们走了快两个小时才到。
走到地方不光是几个孩子,就连一群大人都累的不行了。
李老太太今年又轮到三房李平安家养了,所以今年他们是去的李平安家吃饭。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天气太冷的原因,李老太太感冒了。
李翠花坐了一会儿,见李老太太一直咳嗽个不停,面带担忧。
转头看向她三嫂,“三嫂,娘这是咋了,怎么一直咳嗽啊,看医生了没?”
“看了,怎么没看。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下雪天气变冷,娘受着凉了,年前就给娘拿了药了,不过这都吃饭五六天了,还是不见好。”说起这个王园园也叹了口气。
她也不想老太太生病啊,毕竟生病就要吃药,这都是要花钱的啊。
虽然钱是三家一起兑的,但是她家小儿子就要结婚了,总归是想能省一点是一点的。
听着她这话,一旁的张玉玲不乐意了,“弟妹这话说的,好像是我故意凉着老太太似的,那天气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啊。”
老太太是还在她家的时候病的,所以一听王园园特地说老太太病了五六天了,就总觉得她是在阴阳怪气地说她没照顾好老太太一样。
“二嫂这是说的啥话,我也没说你怎么了啊。”王园园觉得张玉玲的话有些莫名其妙的。
自己又没说她是故意的,毕竟就算张玉玲平时爱占点小便宜,但是在照顾老太太方面还是不敢太过分的,毕竟她还是怕李来福会生气的。
由于李老太太病了,下午回去的时候李翠花没跟着一起回去,而是住了下来,想要陪陪老太太。
来的时候她原本是没打算在这住下的,所以她也没带口粮,因此还让魏保家跑了趟回家,装了一个人几天的粮食送过来。
王园园自然客气说不用,但是李翠花也知道他们家现在也不宽裕,所以还是让魏保家跑了一趟。
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变暖了一些的原因,还是因为李翠花住下了,老太太高兴。
没几天病就慢慢好了。
老太太病好了,她还一直住在娘家这边就不合适了,所以李翠花初七下午就回了南山大队。
魏保国初十上班,所以初九下午,李翠花跟林婉莹她们就一起回了县城。
魏小芬也跟着她们一起去了。
到县城的时候天已经不早了,临时生火太慢了,林婉莹加了块新煤球,去了隔壁向笑笑家借了块烧着的煤球回来。
上面放上两块新煤球儿,烧了壶温水,几个人先把床铺卧室给擦了一遍。
晚饭也是热了几个从家里带过来的包子解决的。
第二天魏保国去上班,剩下三个女人就在家里打扫卫生大扫除。
后面两天魏小芬大部分时间,都跟林婉莹在楼上,商量着她们生意的事情。
李翠花也知道她们两个在做的事情,现在比刚知道的时候平淡多了,也没上去打扰她们两个。
期间李秀兰也来过一次,是魏保家陪她一起过来的。
李秀兰这次来就是特地来拿货的。
对于跟着林婉莹他们卖衣服的事,之前李秀兰就跟魏保家说过了。
在市里上过一年大学的魏保家,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想法跟眼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愿意支持李秀兰。
他们走的时候拿了一件大衣,跟两条喇叭裤,还有三对发夹,三个塑料发箍。
阔腿裤林婉莹给她按的7块钱一条,两条14块;发夹是按2毛钱一个算的,三对1块2毛钱;塑料发箍按4毛,也是1块2毛钱;一共是32块4毛钱。
价格之前在大队就跟她说过了,所以她是带着钱来的。
还有之前买工作还欠魏小芬的200块钱,她也一起带过来还给她了。
前几天在家没还就是因为在犹豫,要不要把魏小芬的钱一次性还清。
毕竟她今年一年的工资去掉一家子吃花,还有魏保家跟三个孩子的学费,也只剩下两百多块钱了。
她如果想跟着她们做生意,势必需要一定的本金。
最后还是觉得一直欠着魏小芬的钱不好,再加上李秀兰前几天又发了上个月的工资,手里又稍微宽裕一点了,就干脆把欠款都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