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143章 光棍二叔的生日(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光棍二叔的生日(三)

就在这时,村支书找到了土根,把他拉到一旁。村支书的神情有些严肃,但眼神里透着关切。他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土根,这场席除掉所有开销,还进了四万多。”村支书的话让土根有些愣住了,他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有这么多么?”土根心里也在疑惑,二叔这场生日酒,他想到了大家会支持,但没想到最后还能有这么多结余。

村支书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村里人都心疼二叔啊。”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他为人实在,以前帮了村里那么多人,这次就想借着这个机会,给他留点钱,以后生活也能宽裕些。”村支书的话让土根心中一暖,他想起二叔平时的点点滴滴。二叔虽然没有亲生子女,但对村里的每个人都很关心,无论是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他帮人修过房子,给孤寡老人送过菜,还在村里修路时出过力。他的善良和无私早已深入人心。

土根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村支书:“支书,二叔他这辈子不容易,我们都欠他太多。”村支书点了点头,拍了拍土根的肩膀:“这是大家的心意,也是对二叔最好的回报。”

土根听了村支书的话,眼眶瞬间一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快步走到二叔身边,轻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二叔愣住了,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站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神中满是震惊和感动。泪水再次夺眶而出,顺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仿佛是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在流淌。

“孩子们,你们这是……”二叔的声音有些颤抖,哽咽着说道,“我韩三壮何德何能,能得到你们这样的厚爱。”他的眼神中既有感激,也有自谦。二叔一生坎坷,没有儿孙绕膝,但他却用自己的善良和勤劳,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和爱戴。他曾经帮助过村里无数的人,却从不求回报。如今,村民们用这种方式回报他,让他感到无比温暖,也无比意外。

“二叔,您别这么说,”土根握住二叔的手,那双手粗糙而有力,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劳动的茧子。土根的语气坚定而诚恳,“您是我们村里的大好人,这都是您应得的。”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您以前帮了村里那么多人,修路、盖房、照顾孤寡老人,您做的好事数都数不过来。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您就是我们村的好心人,是我们最敬重的人。”

二叔的眼泪还在不停地流着,他用袖口擦了擦,但泪水却怎么也擦不干。他看着土根,又看了看周围忙碌的村民们,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自己虽然没有亲生的子女,但在这个小村里,他有无数的“孩子”,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他的爱和感激。

“谢谢你们,孩子们,我真的谢谢你们。”二叔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他环顾四周,看到村民们都在默默地忙碌着,脸上都带着温暖的笑容。他知道,这份情谊是无价的,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院子里的气氛变得格外温馨,虽然酒席已经结束,但这份温暖却在每个人的心中久久不散。二叔的眼泪,土根的真情,还有村民们默默的付出,都汇聚成了这个小村里最动人的画面。这一刻,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村民,他们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守护,彼此关爱。

其实,二叔的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的善良和正直,早已在村里传为佳话。但有一件事,至今仍让村民们记忆犹新,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的一段往事。

那时候,村里来了几个自称是四川来的陌生人,带着一个年轻女子。他们声称女子的母亲重病,急需二万块钱救命,而女子愿意卖身救母。消息传开后,村里几个光棍都心动了,毕竟在那个年代,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奢侈的事。然而,一听这价钱,他们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二万块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这些靠种地为生的村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二叔。二叔在村里算是比较宽裕的人家,他勤劳能干,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二叔的母亲看着年轻女子长得俊俏,心里也喜欢,觉得要是能娶进门,也是个不错的媳妇。可是,二叔却摇了摇头。他看着母亲,认真地说:“娘,这钱不能动。我要给咱家盖新窑洞,这是给咱娘改善生活的钱。”二叔是个孝子,他心里清楚,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住在破旧的窑洞里,他一直想给她盖几间新房子,让她过上好日子。

陌生人见二叔不肯松口,便开始软磨硬泡。最后,王思萍的姑姑松了口:“一万八千也行。”一万八千块钱,对于二叔来说,仍然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还是犹豫了。他想了想,又开始讨价还价:“一万三怎么样?”陌生人面露难色,但二叔态度坚决,最后双方僵持不下。二叔想了想,咬了咬牙,说:“一万五千块钱,不能再多了。我实在拿不出更多了。”陌生人见二叔态度坚决,也无奈地接受了。

当天晚上,王思萍(后来才知道她真名叫王思霞)脱下衣服,二叔看到她遍体鳞伤,听她哭诉了自己被骗的遭遇。二叔听着她的哭诉,心如刀绞。他一夜没合眼,满脑子都是王思霞的遭遇,还有她那无助的眼神。

原来,王思霞是被那些陌生人骗来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卖到了这里。她哭着说了自己的经历。在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小山村,名为羊角峪。这里的山路崎岖蜿蜒,像一条条沉睡的巨龙,将村子与外界隔绝开来。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和石块所建,错落分布在山坡上,历经风雨的侵蚀,显得破旧不堪。王思霞的家,便是其中一间最为简陋的屋子,墙壁上的裂缝好似一张张狰狞的嘴,透着丝丝彻骨的寒风。

王思霞的童年,本应如春日里的花朵,绽放着绚烂的光彩,可命运却在她年幼时,无情地蒙上了一层阴霾。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留下她、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在这艰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家庭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她那稚嫩的肩膀上,从懂事起,她便学会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还要跟着母亲下田干农活。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她小小的身影上,那股坚韧与懂事,总让人忍不住心疼。

日子虽过得清苦,可王思霞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与母亲相互依偎,在这贫寒的生活里寻找着点滴温暖。夏日的夜晚,她会和母亲、弟弟一起坐在院子里,听母亲讲述古老的故事;冬日的清晨,她会早早起床,为家人准备简单的早饭,那冒着热气的粥,便是家的味道。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母亲突然晕倒在地,手中的农具散落一旁。王思霞惊慌失措,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她扔下手中的活儿,拼尽全力将母亲背到了村里唯一的诊所。一路上,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可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母亲。

医生的话语在空气中凝固,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王思霞站在医院的走廊上,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冰冷的诊断书,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一个个沉重的铅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母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性命堪忧。而那高达一万元的手术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王思霞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她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她想起母亲平日里总是强忍着病痛,不愿让她担心,想起母亲那双满是爱意的眼睛,如今却在病床上虚弱地闭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咬着嘴唇,努力不让它们流下来。她知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母亲需要她,她必须坚强。

她回到病房,母亲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到王思霞进来,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霞儿,别愁了,妈这病,拖一天是一天吧。”王思霞的心如刀绞,她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握住母亲的手,低声说:“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凑齐手术费,救您的命。”

从那天起,王思霞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她白天在村里的小工厂加班加点地干活,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母亲。她的手指被机器磨出了血泡,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知道,每一滴汗水、每一分辛苦,都是离母亲康复更近一步的力量。

她四处借钱,向亲戚朋友求助,甚至去镇上打听是否有临时工可以做。她不再害怕疲惫,不再害怕困难,因为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母亲。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思霞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愈发瘦弱,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定。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跨越那座大山,让母亲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