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在归隐期间仍然心系朝中局势,在公元1360年,朱元璋把刘伯温请到了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让他当自己的谋臣。
彼时天下割据,各方林立,局势错综复杂,刘伯温根据当时的局势给朱元璋提了一个主意,说咱们不能两线作战,得一个又一个把敌人击破。
这个建议被朱元璋采纳了,在刘伯温的辅佐之下,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将矛头对准了陈友谅,陈友谅势力庞大,并且野心勃勃,攻陷了太平之后,气焰嚣张直逼应天。}
天幕下不少老祖宗们看着天幕上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首先是朱元璋,他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只觉得十分的高兴,瞧瞧他多么的慧眼识珠,最好是此时那些隐居的大拿们都看到他的潜力,看到他是个知人善用的好君主。
这样他才能更加的进步,他的大明也才能更加安稳茁壮发展,而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也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这可妥妥的一箭三雕。
而陈友谅看着天幕上的内容简直的一脑门子的问号。
陈友谅:???不是,他看起来就那么好拿捏吗?上来就拿捏他?这可不行,他可不是什么好拿捏的人物,他也不能叫其他人觉得他有多么的容易被打败,就算是死他也要死的英勇从容一点。再者说了,他也不会就这么下线了吧?怎么说现在也是他的实力更大一点,虽然最后是他朱元璋赢了,但是那可不是现在,现在的他可是好好的。
其他的老祖宗们:哈哈哈哈哈,陈友谅,你可真有意思,不过还真的是话糙理不糙,可不就是要好好的抵抗一下吗?不然也显得太容易了点。不过换了他们,可就不会做些无谓的挣扎。
陈友谅:哎呦呵,话说的挺简单的哈,他倒是看看,怎么着这么没骨气啊,跪的这么容易,这还不如他呢,最起码他没有这么软骨头。
其他老祖宗们:......说的感觉他们这么烂泥扶不上墙一样,他们也有志气的好不好,他们只不过是不想受那么多的罪。
{朱元璋手底下的大将们想法都不一样,有的人劝朱元璋投降,有的人觉得咱们的避开陈友谅的锋芒,还有的人提议咱们得赶紧跑去占领钟山。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而刘伯温一开始也不说话,朱元璋知道刘伯温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把他叫到了室内商量。
刘伯温说,那些撺掇着说投降或者逃跑的人都应该杀掉,不然的话会扰乱军心。
刘伯温觉得陈友谅这个人太傲气了,根本不把咱们当一回事,咱们正好可以利用他们的骄傲自满,听不见别人意见的毛病把他们引进埋伏圈。}
陈友谅:???好个刘伯温,这么看不起他,真当他陈友谅是个肥头大耳没有脑子的蠢货了啊?他要真是一点谋算都没有怎么可能掌握这么大个势力,还能被你们忌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