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350章 下官的死相,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0章 下官的死相,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楚国崇明府。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属于冲积岛屿,也是中原第三大岛屿。

自古以来,就有长江门户的美誉。

最初,崇明岛隶属苏州府。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楚国便将这一岛之地的行政单独归类为府。

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历年来,楚国都将其视为海防重镇,更是成立海巡署,驻军总兵更是高至正三品。

在与倭寇的交战中,崇明府水师官兵作战勇猛,多次重创倭寇。

军民一体紧密结合,是楚国前哨较为全面的防御作战堡垒,也是楚国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州府了。

武楚两国在长江沿线打了三场不大不小的水战,楚国伤亡惨重。

归结其原因,是他们被孙无须给卖了,孙无须想剔除军队的毒瘤,一人独揽所有军政大权。

为了感谢赢世民,以议和的方式,把崇明府割让给了武朝。

由于崇明府是一座军事要塞,赢世民便委派杜玄龄的儿子杜文建出任崇明府尹,从登莱府抽调罗次元担任崇明县令。

杜文建是儒将,主管军政;罗次元在登莱府进修之后,捞钱是一把好手,故而主管内政。

来到了崇明府才知道江南的水果多么丰富,那些吃不掉的竟然奢侈到用来喂鸡鸭狗猪。

罗次元把握住机会,立刻在崇明府建了一座大型的罐头厂。

瞬间拉动了崇明府的经济,也解决了大部分庄户的就业问题。

大家都是中原人,罗次元还主动见了楚国的苏州知府。

武朝把崇明府列为自治州府,就算是和苏州府联营做生意,也不算是通敌叛国。

再加上苏州府还要靠崇明守军抵御海盗,互惠互利的事情,两个人也是一拍即合。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竟然有一船水果罐头被抢了。

要知道,整个渤海湾以及大部分黄海海域已经没有海盗了。

他们要么被登莱舰队招安,要么就是被剿灭了,突然又杀出一批海盗,这就让人十分意外了。

苏州知府名叫孙无权,是楚国皇帝孙无须的堂弟。

经过孙无权一番详细的调查后发现,打劫商船的不是海盗,而是琉球国的正规军。

打劫的理由也很简单,他想知道谁是在中原正统,他要和中原正统通商。

琉球国在先秦的时候,一直和中原保持紧密的贸易往来,国人大多数都是六国遗民和沿海的逃亡的囚犯,经过几百年的战乱之后,这才形成统一的君主制国家。

因为中原遗民居多,所以他们的建筑风格也多和先秦相似,甚至是在岛上还建有长城。

先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三十年左右,琉球国王亲自来中原,请求成为先秦的附属国,始皇帝一高兴,就赐他尚姓,并给予一方国王金印。

自此,琉球国成了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号称“万国津梁”。

但在三家分秦之后,武楚两国相继禁海,琉球国的经济一落千丈。

海上的倭寇几乎被荡平了,琉球国王尚可顿喜上眉梢,坐等武楚两国使节的到来,可左等右等,等得花儿都谢了也不见他们到来,商讨通商的事宜。

于是,在尚可顿一怒之下,就派水师远渡黄海,打劫了武朝的商船。

看着公文,杜玄龄大骂杜文建不成器,藩属国打劫了宗主国的商船,仅仅是为了重新恢复商路?你让宗主国的颜面往哪搁?哪有宗主国屈身藩属国的道理?

“这个没用的东西!”杜玄龄气得直拍桌子,“这要换成李北玄……不,哪怕是换成刘睿,早他娘的打过去了……陛下,严办,必须严办这个逆子!”

“爱卿。”赢世民抿抿嘴,“如果朕真的严办了,你夫人那里,你准备怎么交待?”

“……”杜玄龄瞪大眼,不可思议地看着赢世民:卧槽,老赢同志,你什么时候学会往人伤口上撒盐了?

“这不是严办不严办的事情。”张子房无奈地摇摇头,“你再仔细看看奏报,杜文建这厮……就他妈的是钓鱼执法,船队没有一路北上,而是故意绕了一个弯……”

赢世民也重新拿起奏报,里面有一句话是商队迷路,跑向了对马岛的方向。

迷路?

每天都有船只北上,你他娘地告诉我迷路了?

再看看战斗经过,是对方故意诈败,引诱武朝的船队进入了伏击圈,最终抢走了商船。

作为一名常年征战的将领,杜文建绝不会贪功冒进,此战还无一人伤亡。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钓鱼执法。

赢世民和三阁老相互对望,瞬间明白了杜文建的意图。

三家分秦,琉球国王尚可顿不知道谁才是正统,他投靠武楚哪一国,都会引来另一方的不满,只能刻意地派兵抢一下。

杜文建看破了尚可顿,就假意战败,这样武朝才有借口派使节前往琉球国“兴师问罪”,达成合作关系。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杜文建想借助这个机会,扩编通州水师,打着护卫商船的旗号掌控整个黄海水域,压缩楚国的海域空间。

想通了其中奥妙,赢世民立刻下了旨意,通州水师扩编,杜文建兼任水师提督,并从渤海舰队挑选百名业务骨干,辅助通州水师练兵。同时,派出使节出使琉球国,对尚可顿“兴师问罪”,促成两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如此一来,武朝在沿海就有了两支舰队,他们相互协作,将来也是攻打楚国沿海的重要军事力量。

………………

松州城。

忠国公石有贞盯着地图,气就不打一处来。

吐蕃五万大军,就驻扎在城外十五里。

原以为是一场硬仗,可对方就是按兵不动,急得石有贞抓耳挠腮。

双方都很克制,只有斥候们上演了一场场遭遇战,谁也没占到便宜。

召集守将们开会,所有人一致认为,五万军队是来逼婚的。

毕竟,吐蕃使节团已经去了京城。

谈拢了,他们就会退兵;谈不拢才会武力胁迫。

一想到自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石有贞的火气更大了。

环视军中的文臣,目光落在了录事参军张延益身上。

“本帅想派人出使吐蕃大营,张大人愿往否?”

张延益略微沉思,“下官此去,定能说服吐蕃将领罢兵。”

石有贞点头道,“本帅亲自撰写公文,为你请功表彰,史书上必然留下一笔。”

张延益一怔,很快答复道,“下官乃上国使节,此去定当身首异处。”

石有贞眼睛一亮,带着期待的语气问道,“如果青史留名,追封爵位,庇佑儿孙,该当如何?”

张延益躬身,对石有贞行了大礼,“老公爷,下官的死相绝对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