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楚国那被战争阴云笼罩的营帐之中,太女与冯辰溪相对而坐,面前的地图上标记着三国联军的兵力分布与楚国的山川地形。太女秀眉微蹙,眼神中透着凝重与决然:“辰溪,如今三国联军来势汹汹,魏国于西、晋国在南、寒国居北,呈合围之势。但我观其联军虽众,却各有盘算,此乃其破绽所在。吾等当以巧计破之,方可保我楚国社稷安宁,你可有良策?”

冯辰溪微微沉思,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游走,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臣以为可针对三国不同之态势,施调虎离山与擒贼擒王之计破魏,声东击西之策退晋,釜底抽薪之法御寒。如此,或能扭转战局,使我楚国转危为安,进而克敌制胜。”

太女微微点头,示意冯辰溪继续详述。

冯辰溪指着地图上魏国的方位,说道:“殿下,魏国此次出兵最多,其主力由魏虎率领,集结于我楚国西边的襄阳城外。此军锋芒毕露,似欲直捣我楚国腹地。然臣观魏宏此人,生性多疑且极为自负,对其麾下大将亦多有猜忌。我等可先遣一支疑兵,佯装成我楚国主力,大张旗鼓地向魏国境内进发,做出欲偷袭其都城大梁之态势。魏宏闻之,必恐老巢有失,定会急召魏虎回援。此乃调虎离山之计。待魏虎回援途中,我军再于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以精锐之师伏击之,力求擒获或斩杀魏虎。魏虎一除,魏国大军群龙无首,必陷入混乱,我军便可乘势反击,此即擒贼擒王。”

太女目光一亮,轻轻击掌:“此计甚妙。然这疑兵需选派得力之人率领,方能令魏宏深信不疑。”

冯辰溪抱拳说道:“殿下,臣愿亲率疑兵前往。臣会在行军途中,多设旗帜,广布烟火,营造出大军压境之假象。且臣会故意泄露一些行军路线的消息,让魏国的细作能够探知,确保魏宏能及时知晓我军动向。”

太女微微摇头:“辰溪,你乃我军之核心将才,不可轻易涉险。可令太尉嫡子苏青竹率此疑兵,他熟读兵书,才思敏捷,定能不辱使命。你则留在襄阳城外,统领主力,准备伏击魏虎。”

冯辰溪略作思索,点头道:“殿下圣明,苏青竹确是合适人选。臣在襄阳城外,定会精心布置,不使魏虎逃脱。”

商议已定,苏青竹领命而去。他率领着一万楚军,伪装成十万大军的规模,浩浩荡荡地朝着魏国方向进发。一路上,旗帜蔽日,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魏国国内,魏宏听闻楚国大军竟欲偷袭大梁,顿时大惊失色。他在朝堂上焦急地踱步,怒喝道:“这楚国好大的胆子!竟敢趁朕出兵之际,偷袭朕的都城。魏虎何在?速令他回援大梁!”

群臣面面相觑,一位谋士上前劝道:“陛下,此或为楚国的疑兵之计,陛下不可轻举妄动。”

魏宏却不以为然:“若大梁有失,朕这魏国将根基动摇。朕宁可相信其为真,也不能冒险。魏虎的大军离大梁最近,唯有他回援,朕方能安心。”

于是,魏宏急令魏虎回援大梁。魏虎虽心有疑虑,但君命难违,只得率领大军匆匆往回赶。

而在襄阳城外,冯辰溪早已率主力部队在一处山谷中设下了重重埋伏。山谷两侧,楚军的弓箭手隐蔽在树林之中,手持强弓劲弩,箭头闪烁着寒光。步兵们则手持长枪大刀,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冯辰溪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道路,心中默默计算着魏虎的行军速度。“传令下去,全军务必保持安静,待敌军进入山谷深处,听我号令,方可出击。”

当魏虎的大军行至山谷之中时,只见四周寂静无声,唯有山谷中回荡着他们自己的脚步声和马蹄声。魏虎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勒住缰绳,高声喝道:“此处地势险要,谨防有埋伏,全军戒备!”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就在他话音未落之际,冯辰溪一声令下:“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如飞蝗般射向魏军。魏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惨叫着倒下。

“不要慌乱,向前冲!”魏虎挥舞着大刀,试图稳住阵脚。但楚军的步兵已经如潮水般从两侧杀出,将魏军围在山谷之中。

冯辰溪更是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海,左挑右刺,所到之处,魏军纷纷倒下。“魏虎,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冯辰溪大喝一声,朝着魏虎冲去。

魏虎见冯辰溪杀来,心中一凛。他深知冯辰溪武艺高强,但此时已无路可退,只得硬着头皮迎战。两人瞬间战在一起,刀光剑影交错,火星四溅。

“冯辰溪,你以为你能轻易取胜吗?”魏虎边战边吼道。

冯辰溪冷笑一声:“魏虎,你中了我楚国的计谋,今日插翅难逃。”

在激烈的战斗中,冯辰溪看准魏虎的一个破绽,猛地一枪刺出,正中魏虎的胸口。魏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冯辰溪,缓缓倒下。

随着魏虎的战死,魏国的大军顿时土崩瓦解。楚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魏国占领的大片国土,并且一路朝着魏国境内推进。

在南方战线,面对晋国的进攻,太女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她召集诸将,说道:“晋国大军正猛攻我荆州城,其志在必得。然我观其后方的粮草营地,防守相对薄弱。我等可先在荆州城墙上多竖旗帜,佯装增兵,让晋国以为我军欲在荆州与他们决一死战。然后,派出一支精锐骑兵,绕道敌后,突袭其粮草营地,断其补给。”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楚军在荆州城墙上大张旗鼓地忙碌起来,不断有士兵扛着旗帜登上城墙,城墙上的旗帜密密麻麻,仿佛楚军的兵力无穷无尽。

晋国的李将军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疑惑:“这楚国难道还有后援?为何突然增兵如此之多?”但他又不想放弃即将到手的荆州城,决定继续攻城。

就在晋国大军全力攻城之时,楚国的精锐骑兵在郎中令嫡子于若冬的率领下,悄悄地绕道晋国后方。他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朝着晋国的粮草营地奔去。

当于若冬的骑兵抵达粮草营地时,晋军的守卫们还浑然不知。楚军如天降神兵,迅速冲入营地,四处放火。一时间,粮草营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不好,粮草被劫了!”晋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呼喊着。

李将军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他深知没有粮草,大军将不战自乱。“速速回援粮草营地!”李将军无奈地命令道。

但当晋军回援时,于若冬早已率领骑兵消失得无影无踪。晋军在来回奔波中,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太女看到晋军阵脚已乱,果断下令楚军出城反击。楚军如猛虎下山,冲向晋军。晋军此时已无心恋战,纷纷溃败。楚国趁机收复了荆州城及周边地区,晋国的势力被大大削弱。

在北方战线,寒国的军队在寒王萧霸天的率领下,虽然兵力相对较少,但凭借着北方勇士的勇猛,给楚国的北方边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太女与冯辰溪商议后,决定采用釜底抽薪之法。他们深知寒国之所以能够出兵,是因为其国内有一些贵族支持这场战争,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

太女派出御史大夫嫡女白薇,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前往寒国。白薇抵达寒国后,秘密会见了一些反对战争的寒国贵族。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诸位大人,这场战争只会让寒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楚国与寒国本无深仇大恨,何必为了魏国和晋国的野心而牺牲自己的子民呢?若诸位能够说服寒王退兵,楚国愿意与寒国建立友好的贸易关系,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这些反对战争的贵族们被白薇的话所打动,他们开始在寒国国内游说其他贵族和大臣。渐渐地,寒国内部反对战争的声音越来越大。

寒王萧霸天看到国内局势不稳,又得知魏国和晋国在战场上纷纷失利,心中开始动摇。“难道朕真的错了?这场战争不该发动?”萧霸天心中暗自思忖。

就在此时,白薇又向寒王提出了一个优厚的条件:“寒王陛下,若您退兵,楚国不仅愿意与寒国建立贸易关系,还会赠送一批珍贵的礼物给寒国,包括丝绸、茶叶、瓷器等寒国稀缺之物。”

萧霸天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退兵。寒国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撤回国内,楚国北方的危机也随之解除。

随着魏国、晋国、寒国三国联军的节节败退,楚国乘胜追击,抢占了大片的国土。楚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国力也日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