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内,气氛庄重而又带着一丝期待。太女与冯辰溪相对而坐,面前摆放着诸多关于科举事宜的卷宗。
太女轻轻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辰溪,今年乃是我朝科举不分男女的第一年,此乃开天辟地之变革,意义非凡,你我肩负重任,定要确保此次科举公平公正,顺利进行。”
冯辰溪微微点头,神色严肃:“殿下所言极是。这科举乃朝廷选材之大典,关乎国家兴衰,如今女子亦能参与,更要谨慎对待,绝不能有丝毫差池。”
太女微微皱眉,似是在思索着什么:“本宫听闻,太尉嫡子苏青竹、御史大夫嫡女白薇、郎中令嫡子于若冬、卫尉嫡女李澄、治粟内史嫡女藜露皆有意参加此次科举,且他们都选择匿名应考,这倒是颇有趣味。”
冯辰溪微微一笑:“殿下,此亦是他们想要凭借真才实学一展身手,不受家族身份所累,于科举场上公平竞争。”
太女轻轻敲击着桌面:“如此甚好,这般方能真正选拔出贤才。只是不知此次会有多少女子敢于踏上这科举之路,毕竟长久以来,女子多被囿于闺阁之中。”
随着科举考试日期的临近,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在科举考场之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前来应考的学子们个个神色凝重,或低头默背经文,或与同窗低声交流。其中,有不少女子的身影,她们虽身着儒衫,却难掩那份独特的温婉与坚韧。
一位名叫苏瑶的女子,正与身旁的女伴互相鼓励。苏瑶轻声说道:“阿玲,莫要害怕,此次科举是我们女子证明自己的机会,纵有艰难,亦不能退缩。”
阿玲微微点头:“瑶姐姐,我知晓,只是心中难免紧张,生怕辜负了家人与师长的期望。”
苏瑶握住她的手:“放宽心,你我平日所学,定不会毫无用处,且太女殿下推行此举,亦是对我们女子的信任与支持。”
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贡院内一片寂静,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苏青竹坐在考位上,神色专注,笔下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他心中暗自思忖:“此次科举,定要全力以赴,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无愧于所学。”
而在另一间考室,白薇亦是镇定自若,她目光坚定,回想着平日积累的知识,逐字逐句地书写着策论。她深知,自己身为女子,此次参加科举,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耀,更是为了天下女子的未来。
几日的考试转瞬即逝,考官们开始紧锣密鼓地阅卷。太女与冯辰溪不时地前去查看阅卷进度,太女叮嘱道:“诸位考官,评判之时定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因性别而有所偏颇。”
考官们纷纷点头:“殿下放心,我等自当秉持公正。”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众人皆翘首以盼,想要看看今年的新科才子佳人究竟是谁。
太女与冯辰溪站在高台上,身旁是负责唱榜的官员。随着唱榜声起,一个个名字被高声宣读。
“第一名,苏瑶!”当这个名字响起时,人群中一片哗然,尤其是女子们,发出阵阵欢呼。苏瑶站在人群中,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缓缓走上前去,接受众人的祝贺。
接着,“第二名,于若冬!”于若冬面带微笑,风度翩翩地走向台前。
“第三名,李澄!”卫尉嫡女李澄亦是一脸欣喜,她的出现让更多女子看到了希望。
随着榜单的不断宣读,人们惊讶地发现,中榜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女子们在科举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丝毫不输男子。
苏青竹看着榜单,心中暗自钦佩:“这些女子果然聪慧过人,此次科举,真可谓是卧虎藏龙。”
白薇亦是心中感慨:“长久以来,世人皆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今看来,实乃大谬。”
太女站在台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诸位,今日之科举结果,让本宫深感欣慰。我大楚女子才华横溢,不输男子,日后定能在朝堂之上、在治国理政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冯辰溪亦说道:“殿下推行科举改革之策,高瞻远瞩,此乃我朝之福,亦是天下学子之福。”
台下的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太女殿下圣明!”
在之后的庆祝宴会上,太女亲自接见了中榜的学子们。她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说道:“你们皆是我朝的希望之星,无论男女,都要秉持初心,为我大楚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苏瑶率先行礼:“殿下,臣女定当努力,不负殿下厚望,以所学回报国家。”
于若冬亦抱拳说道:“殿下,臣等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
太女点头微笑:“好,本宫期待着你们的表现。”
此次科举之后,大楚国内掀起了一股女子求学的热潮。许多女子纷纷走出闺阁,进入学堂,研习经史子集、治国之策。
在一所女子学堂内,女先生正在授课:“如今太女殿下开恩,让我们女子有机会参加科举,你们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像那些中榜的姐姐们一样,为国家争光。”
台下的女学子们个个眼神坚定,齐声应道:“先生放心,我们定会努力!”
而朝堂之上,也因这些新科进士的加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女官们与男官们共同商讨国事,她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为朝廷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在一次朝会上,讨论关于水利兴修之事。李澄站出来说道:“殿下,臣以为,水利兴修不可只注重大型工程,亦要兼顾民间的小沟渠修缮,如此方能保农田灌溉无虞,且可减少水患。”
她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太女点头称赞:“李卿所言甚是,此等细致入微之见,值得借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楚在这些年轻才俊的共同努力下,国力日益强盛。太女与冯辰溪时常感慨,当初科举改革之举,实乃明智之选,它为大楚挖掘出了更多的人才宝藏,让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而男女平等地参与科举,也成为了大楚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里程碑,被后世永远传颂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