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楚国皇城那古老而威严的城墙之内,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皇宫的太监宫女们如往常一样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期待与紧张。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他们正等待着早朝的开始,心中皆在揣测着边疆战事的消息。

“陛下驾到!”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文帝迈着沉稳的步伐步入朝堂,他的面容看似平静,可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他缓缓坐上龙椅,扫视了一眼朝堂下的群臣,轻咳一声,说道:“众爱卿,今日早朝,朕希望先听到关于边疆战事的奏报。朕心忧前线,不知长乐公主与我楚军战况如何。”

话音刚落,朝堂下一片寂静,大臣们皆低头不语,气氛凝重得仿佛能让人窒息。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寂静,由远及近,直至皇宫大门前。

“报——边疆急报!”一名满身尘土的信使冲进朝堂,跪地高呼,双手高高举起手中的战报。

文帝猛地坐直身子:“速速呈上来!”

太监急忙上前接过战报,小心翼翼地呈给文帝。文帝展开战报,目光快速扫过,渐渐地,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与惊喜交织的神情,双手微微颤抖。

“好!好啊!朕的长乐公主果然不负朕望!”文帝忍不住大声赞叹道。

原来,战报上详细记载了长乐公主在边疆的赫赫战功。她先是巧妙地制定战略,率领楚军如天降神兵般夜袭北城,成功突破了魏国精心布置的防线,夺回了这座战略要地。紧接着,她马不停蹄,挥师南下,针对杭城和蜀城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战术,或引蛇出洞,或挖掘地道,将这两座城池也顺利收复,成功夺回了被魏国侵占的三城失地。然而,长乐公主并未因初战告捷而满足,她以非凡的胆略和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准时机,果断下令大军继续深入魏国境内。在她的英明指挥下,楚军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又接连攻克了魏国的五座城池,让魏国军队闻风丧胆,极大地拓展了楚国的疆域。

朝堂下的大臣们听闻文帝的赞叹,皆面露惊讶之色,纷纷交头接耳。

“长乐公主竟有如此军事才能,实乃我大楚之福啊!”一位老臣感慨地说道。

“是啊,起初听闻公主带兵出征,我还心存疑虑,没想到公主竟能立下如此战功。”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此时,京城的大街小巷也沸腾了起来。百姓们听闻长乐公主的战绩,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

“长乐公主真是巾帼英雄啊!”一位年轻的书生兴奋地喊道,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旗。

“公主为我们夺回了城池,还打下了魏国那么多地方,以后咱们楚国可就更太平了!”一位老者热泪盈眶地说道。

“我就说公主不一样,从小就聪慧过人,这长大了更是厉害得不得了!”一位妇人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在皇宫之中,文帝对大臣们说道:“长乐公主此次出征,不仅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更彰显了我大楚的国威。朕决定,待公主凯旋归来,要为她举行盛大的庆功宴,重重嘉奖她与出征的将士们。”

大臣们齐声应道:“陛下圣明。公主立下如此大功,确实当得此等嘉奖。”

随后,文帝又说道:“朕也希望诸位爱卿能从此次战事中吸取经验,日后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朕,共同为大楚的繁荣稳定努力。”

“臣等遵旨。”大臣们纷纷行礼。

而在边疆战场上,长乐公主望着远方被楚军攻克的城池,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楚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将士们,我们的胜利是属于大家的!是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才让我们大楚有了今日的荣耀。”长乐公主站在高坡上,对着整齐排列的将士们高声喊道。

将士们齐声高呼:“公主千岁!大楚万岁!”

长乐公主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我们虽取得了胜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安排好各城的防守,安抚好百姓,同时,派人将胜利的消息和这里的情况详细禀报给父皇。”

“是,公主殿下。”将领们领命而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乐公主的事迹在楚国境内越传越广,人们口口相传,将她视为传奇。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听到人们讲述长乐公主的英勇故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着长辈们讲述公主如何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眼中满是崇敬与向往;诗人们则挥毫泼墨,写下一首首赞美公主的诗篇,在文人雅士之间传颂;艺人们将公主的故事编成戏曲,在戏台上演绎,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在楚国的学堂里,先生们也在课堂上讲述着长乐公主的事迹。

“同学们,长乐公主此次出征,为我们大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不仅熟读兵法,更有着临危不惧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你们要以公主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为大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先生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纷纷点头,心中充满了对长乐公主的敬佩与崇拜。

而长乐公主在边疆也没有闲着,她一边加强城防建设,一边与当地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推动战后的恢复与发展。她的仁慈与智慧,让魏国百姓也渐渐对她心悦诚服,原本因战争而对立的两国百姓,在长乐公主的努力下,开始有了交流与融合,为两国边境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