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真踏入宫门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未央宫的壮阔。
巍峨雄伟的金銮殿就在前方静静矗立,踏上高高的台阶,就能往大庆权力的中央走去。
她呼了口气,身边的许光理了理衣领,两人对视一眼,抬脚往台阶上走去。
好不容易爬上去,陆真抬眼看屋檐上的洒落的光,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敲门的时候,内侍快步走过来为她引路:“陆大人,殿内正在议其它事,请到偏殿稍等片刻。”
金銮殿内虽能容百官,陆真这种不是京官的官员只能等待陛下宣见,一旁的许光紧张地咽了咽口水,陆真只好同他聊起陇右的公事,帮他缓解一下。
“税务司的账本我仔细看了,类目做得很细致,总账册可以按照大类汇总,便于做大类环比、同比的分析以便对比。各县明年的预算还没审,以往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得想个法子。”
许光顺着她的话想了想,回道:“永新县那边倒是提了个建议,华主薄提了个县村发展与预算强相关的法子,县报预算的同时要报当年重点发展的项目,按照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来分批投入,及时调整。”
“这样一来,县内的开支就分为常规性的支出和项目支出,比简单按照类目来记录的账册而言,能够看到项目的投入能否带来更大的收益。”
陆真眼睛一亮,笑道:“不错,这样一来,县级官员的财政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但这事有两个地方咱们需要先注意......”
“宣陆大人觐见!”
正殿中传出了一道声音,陆真耳朵动了动,抬眼往外看去,不一会儿,便听得更近的一声:“宣陆大人觐见!”
内侍连忙过来躬身说道:“陆大人,陛下有宣。”
陆真只好收住了话口,和许光带着账册入殿。
殿内不知道前面经历过什么,宣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微愠,见陆真一身官袍入殿才稍微缓和了些。
“参见陛下。”
陆真行臣礼,许光跪下行民礼,他的功名止步于秀才,按理说是不能入殿,但陇右实在是太耀眼了,陆真又说许光是关键的人才,宣帝干脆特例特办一回。
在长安城里闹了这么一回,臣子们都“认识”陆真了,如今当面一瞧,只觉得她端方有仪,身上的官袍看似轻飘飘,举手投足间却又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
如此一个人竟将多少人都做不成的事给做成了。
“陆卿免礼。前些日子内阁已经收到了陆卿交上来的账册,户部因此还专门加班加点研究了税改的可能性。郭卿,这方面有何疑问,现在便可问。”
被点到名的郭长治抬眼看了一下陛下,缓步出列:“谢陛下。户部这几年收上来的税确实一年不如一年,税改让臣看到了一个希望,可这其中的运作方式,让臣还有几点顾虑。”
陆真看到两鬓霜白的郭长治,心中有些惊讶,这位户部尚书不及四十就已经如此老态,看来户部的工作确实是熬灯油。
“郭尚书请说。”
“其一是税改的类目,为何要将税收类目分得如此细致?比如盐、铁、糖等税,以往的税率是过半,改了以后却不足一成,这样如何禁止民间私自开采?”
“其二是田赋中新增的养殖税、种植税,这类税应是杂项,不应作为重点类目来征收;而且为何要将田税的税率调低?其他地区的税粮都是三成,而陇右去年的税粮是两成半,还有大量的土地被改为养殖区,不种植粮食,非长久之计。”
“其三是商税的类别分得不够细致,且税率相对粗暴,这其中如何界定商业活动带来的价值?尤其是这个增值税,太难实行了。”
“其四便是陇右去年收入超三十万两,为何未曾有过上交朝中的奏本?”
郭长治的这段问话,看似心平气和地探讨税改的实践可能遇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质问与质疑。
陆真收回她的笑容,朝陛下拱了拱手,回道:“来长安以后臣发现一个问题,便是工部名下的工坊竟然都是与私人工坊合作,捏在自身手里的工坊寥寥无几。盐、铁、糖等都是战略资源,更是战争资源,这些东西只有在国家手里受控的时候,才能保证来源和去向。而且矿产的开采本就是国家的事情,民间开采猖獗多少也反映了一些市场问题,户部不妨细查。”
“大庆有三十七府,地域辽阔,粮食种植各有特点,且受水资源限制较大,比如并州多种植棉花、小麦、交州多种双季水稻,在解决水利问题以前,最好的方式是因地制宜。”
“至于商税的问题,过细则容易管死,商业活动就是要灵活,至于增值税的问题,几句话说不透彻,可后面再细说。这最后一个问题,便是朝廷财政与府、县财政的划分问题,探讨这个问题,需要约定好朝廷与各府、县的权责归属,朝中各位是否已经有论断?”
内阁几位臣子互相看看,吏部的严正蕃在心里暗自咂舌,这位陆大人,可比想象中的厉害许多,还敢直接在陛下与六部衙门面前直言不讳提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行政权的问题,是个人物。
郭长治抬眼看宣帝,后者沉思片刻,请教道:“陆爱卿所说的朝廷与各府县的权责归属,包括哪些?”
“眼下最重要的便是行政权划分,其次是教育、司法以及财权。若陇右旱灾,百姓急需赈灾粮,朝中什么时候能调动多少粮食应对灾害?又假设陇西被匈奴扰边,屠杀了几个村落,朝中与府、县在其中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越是细致、规范的行政制度,才能让国家这个机器更高效地运转。
陆真看着宣帝,后者也在深思这其中的关键,可总有些人是为挑刺而生的,听到陆真在廷中的对答后冷哼一声,出列说道:“陛下,此人所言扰乱朝纲,请陛下严惩!”
这人是一个御史,上管宣帝后宫养多少面首,下管长安城内下了雨后要不要洒水的闲得发慌之人,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陆真此人,乃奸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