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知在御花园内走了没多远,便在一处假山附近找到了萧以成。
二人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就到了宫宴快要开始的时间。
桑知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乾坤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烛火摇曳,珠帘轻垂,乐声悠扬。
桑知虽然是独身前来,但她有官身,便按照官阶顺序,在萧以成不远处坐下。
皇上与皇后端坐于主位,两侧依次是皇亲国戚、重臣及其家眷。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主位下的众人便来齐了。
众人皆身着华服,神情恭敬,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而皇上的表情却并不严肃,甚至带着几分笑意,皇后也是端庄肃穆的跟在皇上身后不远处。
落座后,皇上举起金杯,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洪亮而威严:“今日宫宴,既是庆贺我朝国泰民安,也是与诸位爱卿共叙君臣之谊。望诸位尽兴,不必拘礼。”
皇后微微一笑,接过话头,语气温婉:“皇上所言极是。今日难得齐聚一堂,本宫也借此机会,祝愿我朝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她顿了顿,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三皇子的方向,又道:“诸位皆是朝廷栋梁,望日后继续为皇上分忧,为国效力。”
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
随后,皇上示意开宴,宫女太监们鱼贯而入,端上珍馐美味,殿内顿时香气四溢。
桑知偷偷打量着高台上的皇后。
皇后娘娘虽然抹了浓厚的脂粉,但仍遮掩不住脸上的虚弱之色,她笑意盈盈,时不时跟皇上说上两句话,但却几乎没有怎么动筷,不曾吃些什么。
桑知眼底划过一抹沉思。
她刚刚在御花园的时候,就听萧以成提及。
如今大齐皇后,身体孱弱,但手段却一点不弱。
她曾育有一儿一女,却都早早夭折,而后她又亲自挑选了三皇子养在膝下,如今也是有望继承大统。
然而不知皇后心中作何打算,又将没了母妃的五皇子也接回宫一起教养。
五皇子能力也是不凡,尤其是一身武艺,令人敬服,只是相较三皇子来说,五皇子年纪轻了几岁,身上稚气未脱。
席间,皇上忽然放下酒杯,微微叹息:“可惜五皇子远在边疆,未能参加此次宫宴。他年少有为,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今日却不能到场,只能在边关饮风喝沙,朕一想起来这个皇儿,心底难免一阵牵挂。”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前线战士战事吃紧,朝内没有武将可用,陛下只能将五皇子送至边关,是历练也是考验。
好在五皇子吃得下苦,这次南朝城一战,虽然有南疆先行退兵的因素在,其中五皇子的贡献也不小。
若不是他不顾安危,带着几队轻骑对围困着城池的南疆士兵频频骚扰,令南疆以为大齐来了增援从而不敢轻举妄动,南朝城等不到撤兵,也只怕早就被攻破了。
三皇子闻言,心中警铃大作。
他深知父皇对五皇子的器重,而母后在他和五皇子之间一直态度暧昧,立储之事一直悬而未决。
五皇子虽远在边疆,但其战功显赫,深得民心,若父皇有意立他为储,自己多年的筹谋恐将付诸东流。
三皇子迅速起身,恭敬地向皇上行礼,语气诚恳:“父皇所言极是。五弟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儿臣深感钦佩。不过,儿臣虽不及五弟英勇,却也愿为父皇分忧,为朝廷效力。近日儿臣在户部处理政务,深感民生多艰,已拟定了一份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的奏折,正欲呈给父皇过目。”
皇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点头:“哦?你有此心,甚好。待宴后你将奏折呈上,朕仔细看看。”
皇后微微一笑,语气柔和:“三皇子果然心系百姓,皇上应当欣慰。”
三皇子心中一松,连忙谦逊道:“母后过奖了,儿臣只是尽本分而已。”
席间众人见状,纷纷附和称赞三皇子贤能。
叶清挽坐在席间,目光微闪,心中暗自盘算。她瞥了一眼身旁的桑知,见她神色淡然,似乎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悦。
皇后的目光不着痕迹地看了三皇子一眼。
随后,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玉箸,目光温柔地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皇上身上,语气温婉却带着几分深意:“皇上,五皇子虽远在边疆,但心系朝廷,前些日子还特地派人送来了边关的特产,说是献给皇上和臣妾的。这孩子,虽身在战场,却始终惦记着家中。”
皇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微微颔首:“五皇子确实有心了。他年纪虽轻,但行事稳重,朕甚是放心。”
皇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五皇子在边关不仅立下战功,还时常关心边民疾苦。前几日臣妾收到他的书信,信中提及他在边关推行了一些惠民政策,减轻了边民的赋税,还亲自带领将士们修筑水利,开垦荒地。边关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称他为‘仁德皇子’。”
皇上眼中赞许之色更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五皇子能有如此作为,实属难得。朕心甚慰。”
三皇子脸上的笑意微微僵硬,手中的酒杯几乎快要被他捏碎。
三皇子阴沉的看了她一眼。
这些年母妃时常左右摇摆,总是给他一颗糖,又喂给五弟一块蜜,然后高台端坐,看着他和五弟争的头破血流。
三皇子阴郁的喝了一口酒,将酒杯轻轻地放在桌上。
他总觉得这女人是自己死了儿女,而后就心中就变态了,看他们二人之间争斗,就像斗场的看客那决斗场中的斗鸡互啄。
根本就是故意的。
不过......他不得不争!
三皇子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父皇,五弟确实才华横溢,儿臣自愧不如。不过,儿臣近日也在翰林院推行了一典籍的编纂,期中选取了不少才子的佳作,如今此书已经有了初本,儿臣特意呈上请父王观阅。”
说罢,三皇子拿出一本书,请身侧太监替他送上去。
皇帝笑了:“此事事关我朝千秋万代,至关重要,拿来给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