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春节期间,宋运萍嫁给了雷东宝。婚礼举办的很热闹,因为社会风气的变化,宋父的问题带来的影响也渐渐减弱,所以这次借着宋运萍的婚礼,大家好好热闹了一番。
姐姐的出嫁令宋运辉伤心了一阵,但是看着婚后姐姐幸福的样子,又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只要雷东宝好好的对姐姐就行。
在雷东宝再次拿着小雷家的问题询问的时候,宋运辉也耐心的讲解。姐姐宋运萍在一边织毛衣,爸妈在厨房做饭,这样幸福祥和的生活让宋运辉很满足。
改革开放,社会上的经济复苏,也出现了走街串巷的生意人。一开始大家还躲躲藏藏,但是看着没有人抓之后就放心大胆的做生意了。
杨巡,杨主任的大儿子,和宋运辉很熟悉。因为读了一些书,也想改善家里的生活,就扛着扁担卖馒头。
这个活是辛苦,但是确实挺赚钱的。
小杨巡很有生意头脑,不仅可以买馒头,也可以用东西换馒头。但是政策的时刻变化,也影响着政府人员对政策的过度解读。
所以有时候在执法过程中,就会造成过度执法的情况。
这天,是宋运辉从学校回家的日子,他在镇上下车之后就发现镇上很乱。执法部门的人在抓这些商贩,其中还有一个熟人:杨巡,也被抓住了。
宋运辉对杨巡是当弟弟看待的,而且现在抓人本就不合法,他一路跟着车子来到了派出所,一定要把杨巡放出来。
经过一番政策的辩论赛,杨巡最终是被关几天之后再放出来。
宋运辉从杨巡的这件事上意识到,可能出事了,不仅是个体户门,还有小雷家可能也是。
现在是改革开放期间,很多的政策,法规还在试行阶段。所以小雷家的这个集体经济:砖窑厂,就被举报了。县里也要求关停。
村民们当然不同意,因为他们的砖块便宜,质量又不错,生意很好,附近的村子还有镇上的一些都来下订单,这些订单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这次举报,县里要求关停,这是损害小雷家利益的事情。
雷东宝知道小辉回来了,就来到家里,问他城里的一些变化,确实是出现了小雷家这样的情况。
“你们现在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的,县里没有理由关停你们的厂子。”宋运辉的是支持雷东宝发展小雷家的经济。
雷东宝在知道自己的做法不违法之后,就去县里找领导。因为是转业军人,他的人脉还是挺广的,认识了县里一位主管经济的书记:徐书记。
徐书记之前就听说过小雷家致富的事情,他很支持这个决定。但是徐书记是外调来的,本地的官员们团结一起,他很难开展工作。
之前支持小雷家,就是以小雷家为突破口,主抓经济的发展,没想到这次竟然还是和小雷家有关。
徐书记见了雷东宝,也听了雷东宝的一番话,认为这位书记是位敢想敢干,一心为公的好书记,他很欣赏雷东宝。
雷东宝结识了徐书记,又把宋运辉引荐给了徐书记。宋运辉现在还是学校的学生,带着理想与热血,锐意与锋芒,是徐书记喜欢的一类人,他同样也很欣赏宋运辉。
再次开学之后的宋运辉被庄老师介绍了一个兼职:英语老师。
是她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一年后要出国,现在要补习英语,争取在出国前把英语说的熟练起来。
这位要补习的小朋友叫梁思申,今年上小学六年级。
初次见面的时候,宋运辉就知道这位小朋友的性格很与众不同。她自信,张扬,骄傲。无可厚非,是出众的家世带给她的,同时也是良好的教育所赋予的。
梁思申尽管骄傲,但是宋运辉的学识征服了她。在面对比自己厉害的人时,梁思申一般都会收起自己的利爪,变得乖乖巧巧的。
她很聪明,即使之前没接触过英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过的单词都记得不错,发音也很漂亮。这可能与宋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
梁思申很成熟,可能因为她的家人亲戚都是干部,从小见到的,听到的比较多,所以和宋运辉沟通起来没有代沟,两人的师生之情很快就建立起来。
“小朋友”在宋运辉的口中出现的频次增加,三位叔叔们还以为是宋运辉有情况了,问了半天才知道是位小学生。
“嗐,小辉,你可真没意思,大学怎么也不谈恋爱啊?”三叔对于宿舍里这个比自己还帅气几分的“侄子”有点酸。
“是呀,是呀。咱们学校的女生可多都喜欢你呢,还有隔壁专业的找我打听你的情况呢。”大叔像也是酸宋运辉,他的年龄可比宋运辉大一旬呢,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宋运辉不理会三位叔叔的打趣,他现在一心学习,并不想别的。
小梁同学的英语学习进展的不错,简单的对话可以说出来了,更复杂的就是词汇的问题了。出国以后,在英语的环境里生活一段时间,估计还是没问题的。
1981年,宋运辉大四,即将毕业。
大学生都是香饽饽,毕业会分配工作。宋运辉比较倾向于金州化工,这个国营厂和他的专业相配,而且就在金州,回家也比较方便。
大叔、二叔他们是分配到原籍,他们也比较倾向于回家。三叔虞山卿也倾向于金州化工,就看最后金州化工的招工情况了。
就在焦急的等待分配通知的时候,结果出来了,宋运辉和虞山卿都留在金州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