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禀主公!关于人才选拔,属下有一策,不知主公允否?”

征南大将军仓曹,陈群出列说道。

“长文有何良策,请讲!”

刘备似乎早有准备,微笑说道。

“我徐州百姓,屡遭战乱,如今新政伊始,官吏紧缺。主公何不仿效那荆州刘景升,开办官学,延请天下大儒名士,前来讲学传道。如此,主公可广纳徐州学子,不论出身贵贱,皆可入学受教。世家子弟,寒门学子,亦可同窗求学,共较学问。再设中正官,加以考较,从中选拔任用官吏,日后何愁天下贤才,不尽入主公麾下!”

陈群神情自若,侃侃而谈道。

霍骁见陈群出列,还以为他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有名的“九品中正制”,没想到他却提出了另一项人才选拔方式!

他却不知,陈群此前确实向主公刘备,以及军师徐庶等人,提出了日后“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刘备初闻此举措,就颇为意动。九品中正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并非单纯看重门第出身。以品评人物所获品阶,授以相应级别官职,并逐年予以考核。

如此,便能以“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体系,制约世家大族子弟靠父祖蒙荫,垄断察举孝廉,茂才等身份,借此踏入仕途,壮大自身家族势力。

不过徐庶智谋深远,他很快意识到,九品中正制亦有不小弊端。

世家大族子弟,大多家学渊博,多承良教,较之寒门子弟,底层庶民,出仕做官便占据先天优势!

若不予以制衡,九品中正评选规制,日久必为天下各世家大族所垄断,沦为其巩固官场势力之利器。

届时,寒门学子反遭其遏制,更无扬名显身之途,而世家大族之势恐愈加强盛,尾大难制!

事实上,在霍骁这个穿越者的记忆中,后世九品中正制,也确如徐庶担心的那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反在无形之中壮大了世家大族势力,以至“进化”为两晋时期的世家门阀,导致晋朝“强枝弱干”,最终在内乱之中走向灭亡。

因此,在霍骁的内心之中,其实并不看好历史上陈群的九品中正制。

不过他也没想到,徐庶,陈群,刘备等人以利弊相较,虽没有最终采用九品中正制。

却借由徐庶在荆州水镜书院就学经历,提出了“官学”的理念。

以大儒名士“坐镇”,让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共聚一堂治学,再以主公刘备亲自指派的中正官,对学子进行统一考较。合格者方能出仕,任用为官吏。

在霍骁心中,这倒是有了些后世科举制的雏形!

果然,陈群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皆是议论纷纷,这设置“官学”一事,事关重大,如何平衡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间的矛盾,更要多费一番思量。

此等举措,是刘备,徐庶,陈群此前早已商定的结果,如今不过是借此议事之机,告知徐州文武重臣,寻求支持!

徐庶出身寒门,自然知晓寒门子弟治学不易,而世家大族子弟,出仕为官后,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如今主公推行新政,设置官学,正可一面选拔贤才,为己所用,支持新政。一面也可借寒门学子,制衡世家子弟,此乃一石二鸟之举!

思虑及此,徐庶胸有成竹地说道:

“主公欲行王道,匡扶汉室,救天下万民于水火,需得天下贤才相助!庶亦出身寒门,深知求学艰难。幸得年少时,游学荆州,得水镜先生,庞德公等大儒教导,方有今日成就!陈长文所言,打破门第之见,不论出身,皆以才学德行考较,如此主公必得天下贤才,则大业可成!”

糜竺,陈珪二人虽出身徐州世家大族,却也深知官学意义所在,他二人既奉刘备为明主,自不能因私废公,一味维护世家利益。

只见糜竺向刘备拱手施礼,诚恳道:

“主公!元直军师,长文大人所言,皆为正理!荆州刘景升设置官学,广纳贤才,聚大儒三百,学子千余,荆州至此文教大兴!我徐州官学,正可仿此例!”

陈珪见糜竺表态,也抚须笑道:

“若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求学之志,便可入我徐州官学!谅各大世家也无话可说,老朽生平亦结识不少名士大儒,若主公有意,老朽愿卖这几分薄面,延请他们前来我徐州治学!”

刘备见糜竺,陈珪二人竟也鼎力支持,当下大喜道:

“子仲,汉瑜二位以大局为重,支持出办官学,真乃徐州学子幸甚!”

随即,刘备以当朝皇叔之尊,征南大将军府名义,下令创办徐州官学,在徐州各郡设置书院,延请天下大儒名士前来治学,大兴文教。

无论世家子弟,寒门学子皆可报名入学,学成之后,一旦通过“中正官”考较。便可越过察举,征辟等途径,直接出仕为官!

刘备更下令,以徐庶,陈宫,糜竺,陈珪,陈群,孙乾,简雍等心腹文臣,暂时“兼任”首批中正官,负责官学管理,以及各方学子日后考较品评。

如此,无论学子出身贵贱,才德优劣,所得结果,皆由几人共同评判,最后再交由征南大将军刘备本人审阅,以防徇私舞弊之举。

霍骁心知,以官学选拔人才,无分世家,寒门,予以品评考较,已是当下最适宜举措。

既给与寒门子弟上升途径,又没有过多触动世家大族利益,毕竟若论“教育资源”,世家还是远比寒门有优势,若要更加“公平”,恐怕只有等到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才有可能。

但对后世的科举制度,霍骁这个“穿越者”。还是打算暂且搁置。若日后卧龙凤雏等大才归附,集合这个时代顶尖智者之力,或许才能将科举制度,真正贯彻实施!

数日之后,刘皇叔发布“求贤令”,命各地官员举荐贤才,又在徐州设置官学,不分贵贱皆可入学之事,在徐州各地不胫而走,甚至流传至徐州之外!

许多寒门子弟,此前已听闻徐州新政,如今又得知刘皇叔求贤若渴,自是欢欣鼓舞。不少有识之士前往下邳投效,更有许多出身贫苦,却志向高远之辈,欲前往徐州官学,一展抱负!

霍骁请示主公刘备,欲请诸葛亮出山一事,在徐庶的大力举荐之下,也已得其首肯。

眼见与曹操一方的三月停战之期已近,刘备一面在徐州招兵买马,打造军备,征集粮草。一面命霍骁为使者,以征南大将军,当朝皇叔名义,至荆州延请诸葛亮出仕为官。

此外,霍骁还有秘密使命,即代表主公刘备,与同属汉室宗亲的刘表相商,结为同盟,共拒曹操!

至于河北袁绍,其虽与刘备好友公孙瓒乃死敌。刘备还是在徐庶,陈宫等人的建议下,以皇叔之尊,举荐镇守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为茂才,以此示好,缓和双方关系!

下章预告“袁绍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