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喜欢又能怎样呢?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媒妁之言,他就算喜欢玉儿,又怎么敢违背父母的意愿?而且,林玉的娘亲在年前就已经过世了,按照规矩,玉儿还需要为她的母亲守孝三年。”
王清儿心中不禁为林玉感到一阵难受,希望她并不喜欢她表哥。
否则失去母亲,又失去挚爱,双重打击下,林玉能不能扛得住。
王清儿想了想,提议说道:
“要不这样,哪天你派个人去把林玉接来家里,让她出来走走,散散心也好。整天闷在家里,肯定会憋出病来的!”
婧仪微微一笑:“嫂子,还是不太了解她。她才不会觉得闷呢,在家里整天捣鼓那些木头,玩得可开心啦!”
王清儿听了,愈发好奇起来,一个姑娘难道还会木工活计?
女孩子弄这个可不太好,将来还怎么嫁人?
“玩什么木头?”
婧仪看到王清儿的表情,知道嫂子这是误解了意思,忙解释:
“呃,嫂子,不是做木工活,是在木头上雕花,雕各种精美的图案,她那手艺还相当不错,无论什么图案在她手里都是栩栩如生的。”
“哦,这样啊!”王清儿恍然大悟,忙夸赞,“她竟然喜欢木雕,真是个有雅兴有耐心的姑娘。”
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木工活,一个姑娘家喜欢木工活可不太好。
突然间,林玉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林玉会木雕,自己的糕点铺子里正好需要一些食盒,可以请林玉帮忙在食盒外面雕刻一些精美的图案。
不仅如此,制作糕点的小模具同样需要雕刻各种图案,这也完全可以让林玉来完成的。
虽然市面上可以订制到带有精美图案的食盒,但不知为何,她就是希望这些工作能由林玉来负责。
想着林玉那么青春明媚的姑娘,无法成为自己的弟媳妇,认她做个妹妹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当两人交谈甚欢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很快便看见一个丫鬟领着和盛堂的大夫来到院子门口。
萍儿听到声响,赶忙带着翠儿她们从偏厅里快步走了出来。
“少夫人,和盛堂的大夫来了。”带路的丫鬟走进院子禀报。
“快请大夫进来。”王清儿吩咐着。
小丫鬟忙退到院门口领着王大夫走进院子。
“请问是哪位夫人需要诊治,麻烦带个路。”
和盛堂的王大夫看着眼前两位笑容灿烂、容光焕发的年轻夫人,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这两位夫人看起来并无任何病态啊!
他便以为生病的是另有其人。
“大夫,是我需要诊治。最近我总感觉有些疲倦乏力。”王清儿说道,她自是不能直接提及自己没来月事。
刚刚走到院子外面,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这哪里像是有什么疲乏的样子呢?
王大夫心里虽然这样暗暗嘀咕着,但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停顿,只见他迅速地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巧的枕头,然后稳稳地放在了石桌上。
王清儿见状,很自然地伸出手来,轻轻地放在了那个小枕头上。
一旁的萍儿见状,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块柔软的丝帕,小心翼翼地盖在了王清儿那白皙如雪的手腕上。
王大夫也随即在石凳上坐了下来,他将三根手指搭在王清儿的手腕上,开始认真地为她诊脉。
过了一小会儿,王大夫就将手收回,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恭手说道:
“夫人的身体并无大碍,夫人您是怀有身孕,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从夫人的脉象来看,胎儿一切都很正常,孩子非常健康。”
听到这个消息,王清儿的脸上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兴奋或者激动,她的表情依旧如平静的湖面一般,没有丝毫波澜。
她只是微笑着对王大夫说道:“多谢大夫,还得麻烦您再帮我弟媳也诊治一下。”
坐在一旁的婧仪和站在她们身后的几个丫鬟,听到王清儿有孕后,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惊喜的样子。
她们只是稍微露出了一些惊讶的神色,但这种表情也只是一闪而过,瞬间就恢复了平静。
她们也不知道少夫人此时怀孕是该感到高兴还是该忧虑,毕竟……
王大夫也被院中人的表现弄得有些不明所以,怎么这家人上上下下都这么平静?
一般人听说自己有孕,不都是会露出一些害羞而又欣喜的表情吗?
可眼前这一家人却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些小心翼翼,这让王大夫不禁心生疑惑。
他暗自思忖着,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不成?
王大夫心中疑惑,但面上不显,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前来诊断病情的大夫。
他也知道,像这样的大户人家,往往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秘密。
他还是赶紧干完活拿钱走人吧!免得惹上是非。
于是王大夫一甩脑中的好奇,静了静心,便接着给婧仪诊脉,诊完脉后忙又把婧仪的身体情况详细的跟两人说了一番。
婧仪的胎儿很健康,只是有些偏大,恐将来生产困难。
王大夫建议婧仪少吃些太有营养的食物,每日少吃多餐,每日只食一个鸡蛋、一些鸡胸肉或是一些牛肉,另外多食蔬菜水果。
并且让她每日多走动走动,锻炼一下身体,为将来生产而做准备,养精蓄力。
王清儿听了王大夫的一番话,觉着这个大夫医术应该还不错,还挺靠谱,下次还可以找他。
于是她笑着道了谢,又示意萍儿塞了一小袋银子给他。
王清儿忽然意识到自己还不知道这位大夫的姓名,于是赶忙开口问道:“大夫,还未请教您贵姓呢?”
王大夫连忙回答道:“夫人,小人姓王。”
王清儿接着说道:“王大夫,您也知道,我们家有两位孕妇,所以日后可能还需要您多费心。我想请您每隔半个月就过来为我们诊治一次,您看这样是否方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