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杨嗣昌这边稳如泰山,东林这边慌了,从一开始东林就误认友军,认为李俊业是自己人。

崇祯即位之初,曾经也重用东林,并且在东林的忽悠下,亲自拔除阉党,可到了中后期,崇祯对这群嘴炮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从孙承宗的致仕不被起复,就可见一斑,此刻的东林已经被崇祯打压得够惨了,六部主官皆无东林,连朝中领袖钱谦益再也两年前被赶出了朝廷。

如果卢象升再被打压下去,东林在朝堂中岌岌可危,此战东林可谓也是拼了老命。

可最让东林郁闷的是,崇祯到底是什么态度,如果说杨嗣昌已经被崇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按理来说这锅得卢象升来背,可崇祯却偏偏未提卢象升,反而将一个小小的参将李俊业抬了出来。

从中东林似乎又看到了转圜的余地,京中又无朝中大佬坐镇,东林也是众人无主,商议了一下后,决定敌不动,我不动,先以静制动,先观望一下再说。

就在双方都在观望的时候,一个叫做华远明的御史却出现了。

他风闻言事,上奏一本弹劾李俊业,言在青山口解救百姓的时候,趁机强掠了两千女子入军营,配与士卒,日日淫略,再者组建了一支由良家女子组成的女子医护队,男女杂居,混同一室,与礼不符,有伤风化。

所谓风闻言事,是指可以利用道听途说的传闻来进谏或者弹劾官员。

风闻言事,也是大明言官的权利之一,明朝言官的权利其实是很大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出现了这样一章奏本,崇祯第一感觉这是两派故意投石问路。

当即派东厂番子,将这个叫做华远明的御史,从头到尾的查了一遍,发现这人,出身干净,无朋无派,前身穷困潦倒,到了五十多岁,方才考上进士,最近才开始担任御史一职。

这本弹劾奏章,也是他担任御史的第一本弹劾奏章。

这厮完全就是那种迂腐的比榆木疙瘩还硬的那一类人,此次完全是歪道正着。

崇祯微微一笑,当即大笔一挥,着令兵部,大理寺和锦衣卫一起赴边关调查实情。

没多久,调查人员就回来,一切自然是子虚乌有。

通过这次调查,皇帝弄清楚了事情缘由之后,当即派内侍去将这个御史大骂了一顿,并且言辞非常犀利,

所谓风闻言事,是指可以利用道听途说的传闻,用以进谏或者弹劾,这种方法看似不科举,但是可以很多的监察百官,帝王往往都是鼓励。

御史风闻言事,本来就是职权之一,这位御史不过是正常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这次崇祯却破天荒的派内侍去将他狗血淋头的大骂了一顿。

崇祯利用这件小事彻底明牌了,东林和杨嗣昌的党羽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帝王之意。

东林众人自然是乐见其成,可杨嗣昌的党羽却不干了。

几个少壮派的门生故吏来到了杨嗣昌的家中。

“恩师,看陛下之意,似乎是要宽恕这个李俊业,可是这个李俊业毕竟是卢象升的人,陛下这也是抛砖引玉而已,如果这李俊业能够轻易的保住,循循渐至,这卢象升也保得住,照这样下去,依学生们来看,这样对恩师不利。

杨嗣昌环视了他们一眼,不动声色地道:“那依你们看,该怎么办?”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除其羽翼,减其枝干,如此对恩师最为有利!”这群人中的领头者给事中吴吉达应对。

这个吴吉达就是当初朝会上第一个跳出来给杨嗣昌解围的人,为人精明强干,颇得杨嗣昌青睐,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杨嗣昌听完后,不言不语,漫不经心的看向了窗外。

“老师”

见杨嗣昌许久并无反应,吴吉达轻轻的提醒道。

“哦!”杨嗣昌“哦”了一声后,方如梦初醒一般,离开窗户,步入中堂,只留下一个背影。

这几人一时如坠云中,又尴尬万分,只得又喊了一声“恩师。”

杨嗣昌回过头来,“好一个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那依你们的意思,是该将他杀头呢?还是该将他废锢呢?”

吴吉达连忙道:“李俊业虽是罪臣,但也是功臣,何况获罪之事,也是事出有因,若是将他杀头,这也太有些过了,恐怕天下人也不服,也影响恩师清誉,不若将其废锢,永不叙用,如此也亦能达到除其羽翼,减其枝干的目的。”

“哼……你倒是考虑的周到啊!”杨嗣昌冷哼一声,怒容已悄然浮现,“将他废锢,你等众人日后,谁能替我挡住建奴兵锋?”

众人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低头不语。

“哼……好的不学,东林这些党同伐异的招数,却学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生糊涂,还请恩师训斥!”

吴吉达等人慌了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杨嗣昌怒意难消,继续说道:“吾为天下执牛耳者,必要为天下苍生担责;必要分陛下分忧,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岂能因自己一私欲,置国家栋梁于不顾。”

“学生们受教了。”

吴吉达等人顿时羞的将脑袋压的低低的。

虽然杨嗣昌与督抚们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但他绝非小人,对于自己政见不同者,也有打压,但从未将何人直接置之死地。

他名义上不是首辅,可实际上是帝国的执宰,已经到了他这个位置,人臣之极了,只要没有野心,对于权力的欲望,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相对而言,他更多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如何能够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当今朝廷正是用人之计,李俊业无疑是可造之材。

虽然李俊业和卢象升关系过于亲密,但自己作为中枢执牛耳者,名义上李俊业和卢象升还是自己名下的将帅,李俊业每砍的一个人头,记功薄上都能捎带着记上自己一笔。

在对于李俊业的处理问题上,可以说杨嗣昌和崇祯是惊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