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汴京酒楼大掌柜 > 第57章 龙门石窟的守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北宋那风云变幻的时代,龙门石窟宛如一颗璀璨却蒙尘的明珠,亟待修缮。而修缮的资金,就像一条条隐秘的溪流,汇聚而来。

在龙门石窟外,有一家官家管理机构,要想全方位了解、剖析石窟内壁构造,必须得和这官家人只多打交道。

为此,向平一直在这徘徊,等待机会。

先说那官方拨款,这可是大头。朝廷的金库里,银子在烛光下闪着胘目光芒。朝廷重视啊,文化与宗教的发展就像国家的两条臂膀,缺一不可。

龙门石窟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有着极高宗教文化价值和艺术地位的圣地!朝廷把它的修缮看作重要的文化建设大事,每年都会从国家财政中划出一笔款项,那银子就像带着使命,流向龙门石窟。

而洛阳的地方官员呢,也没闲着。这洛阳城本就是重要之地,龙门石窟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保护它是责任也是义务。

地方财政里,也有一部分钱是专门留给石窟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缮的,这些钱就像是守护石窟的卫士,虽不显眼,却至关重要。

再看那信众捐赠,这可热闹得很。佛教在北宋就像一棵大树,信众多得像树下的小草。那些虔诚的信徒啊,心里怀着对佛的敬畏,把向龙门石窟捐赠财物当作积累功德的大事。

有钱的信徒,金银财宝不在话下,就像那些富贵人家,出手就是一大箱金银。普通的信众呢,也有自己的法子,粮食、布料,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积攒起来也能变现。

还有民间的佛教团体,那是有组织的。他们就像一群热情的蚂蚁,号召成员集资,每个人拿出一点,汇聚起来就是一大笔。

富商们呢,也不甘落后。有的是因为信仰佛教,有的是敬重文化,还有的是想提高自己的名声,总之,他们的捐赠那是相当慷慨,大把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注入到修缮资金里。

还有寺产收入这条线。龙门石窟周边的寺庙,那可都是有产业的。大片的土地、田庄,在阳光下泛着希望。寺庙把这些土地租出去,田庄经营得红红火火,收入源源不断。

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寺庙自己的生活,一部分就流向了龙门石窟的修缮。香火钱也不少呢,信众们朝拜时留下的香火钱,还有捐赠的物品,寺庙都会拿出一部分。

寺庙还会举办各种法会、宗教仪式,那场面可壮观了。信众们在参加的时候,纷纷捐赠财物,这些收入除了维持寺庙的日常和宗教事务,也有一部分悄悄流向石窟的修缮工作,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龙门石窟这颗古老的明珠。

在北宋那悠悠岁月里,龙门石窟宛如一颗夜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朝廷对它的管理与守护,有着独特的故事。

有个官职,名曰“石道公事”,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有专人担任此职,每日的任务就是维护龙门石窟前端的道路。

要知道,那道路就像一条生命线,对于前来参观的游客、虔诚朝拜的信徒,还有运输物资的车马来说,都至关重要。道路平坦安全,石窟的管理和保护才能更顺畅。

那官员每天带着手下,认真查看道路的每一处,修补坑洼,加固路基,只为了石窟能一直热闹繁荣。

龙门石窟的佛像,那是经历了无数劫难。曾经的灭佛运动,让它们伤痕累累。可北宋时期,修复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那可不是个小数目,整整多尊佛像得到了修复。

在卢舍那大佛的佛座上,刻着“东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记”,那十个名字和时间,就像是对这段修复历史的庄重见证。

这些工匠们,怀着对佛的敬畏,精心修复每一斧每一刀,让佛像重新焕发光彩,那是官方对佛教造像重视的体现,也是守护宗教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而卢舍那雕像,更是重中之重。朝廷特地为它加盖了九间木构屋檐式建筑,大家都称它为“九间房”。这“九间房”就像是忠诚的卫士,为佛像遮风挡雨。

无论是狂风呼啸,还是暴雨倾盆,佛像都能在它的庇护下安然无恙。自然的侵蚀被大大减少,佛像也能在岁月中多留存些时日。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虽没有现代这般科学的保护体系,但北宋官方对龙门石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就像一盏明灯。

正是这些努力,才让龙门石窟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依然能屹立不倒,向后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北宋洛阳城如明珠般闪耀,而龙门石窟则是这明珠上最璀璨的文化之光。

在汴京朝堂之上,宋真宗赵祯高坐于御座上,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珠串微微晃动。下方群臣朝拜,口中高呼:“拜见官家。”赵祯微微抬手,其声如洪钟般响起:“众卿平身,今日所议之事,乃龙门石窟守护与修缮,此乃关乎祖宗文化之事,诚为大焉,万不可轻怠。”

“传,将作监李大人觐见。”赵祯下令,声音在殿堂中回响。

不一会儿,将作监李大人匆匆而来,行礼后,赵祯开口:“龙门石窟的守护事宜,朕已多有耳闻,你有何见解?”

李大人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以为当派专人常驻石窟附近。可从厢军中挑选忠勇之士,组成护窟军,一则防贼人破坏,二则可监察石窟状况。”

官家微微点头:“此计甚好,就命你着手安排。至于修缮之资,可从内库拨出一部分,再令洛阳府协同当地富户、商贾募集。”

在洛阳,官差们在城中张贴告示,详述龙门石窟修缮之事。城中富户聚集在商会之中,议论纷纷。

绸缎庄的王老掌柜抚着胡须:“这龙门石窟是咱洛阳的骄傲,咱不能让它毁了,我愿捐银千两。”其他富户也纷纷响应。

而在龙门石窟,护窟军已经到位。为首的张校尉每日带着士卒在石窟内外巡逻。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洞窟之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石窟内,工匠们也开始了修缮。老工匠陈师傅带着徒弟,看着佛像上的裂隙,眼中满是怜惜。

“这佛像受损,乃是吾等之罪过,定要精心修复。”他们用着官家拨下和募集而来的资金,购置材料,小心地修复着每一处破损。

在官家的重视和各方努力下,龙门石窟的守护与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那千年的佛窟又重焕生机,佛光在伊水河畔闪耀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