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古便有这样一句老话,如同一记警钟,在岁月的长河中长鸣不息:

小人物怕律法,大人物怕历史。

律法犹如高悬的利刃,让小人物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历史,那是一座无形却无比沉重的丰碑,大人物们的一言一行都将被铭刻其上,任后人评说,稍有差池,便可能遗臭万年,成为永世难以摆脱的梦魇。

洪承畴便是这样一位深陷于对历史评判恐惧之中的人物。

他自幼饱读诗书,在儒家经典的熏陶下,对历史的洞察可谓入木三分。

那些史书上的文字,在他眼中并非只是简单的记载,而是一把把犀利的刀,能将人的灵魂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深知,历史就像一位无情的审判者,其威力远胜于世间的千军万马。

遥想当年,秦桧虽贵为宰相,权倾朝野,可在杀岳飞一事上,他不过是赵构手中的一枚棋子。

若无赵构点头默许,借秦桧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对岳飞这样的忠良痛下杀手。

然而,历史的诡谲之处就在于此,最终那口杀岳飞的黑锅,结结实实地扣在了秦桧一人头上。

岁月悠悠,这一背就是五百零五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秦氏家族因秦桧的恶行,仿佛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世世代代都在世人的唾弃和鄙夷中艰难喘息,抬不起头来。

那是一种怎样的家族之痛啊!

每一个秦氏后人都在这历史的阴影下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背后指指点点的刺痛。

洪承畴目睹了这一切,他怎能不胆寒?

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秦桧相比,亦是半斤八两。

他背叛了大明,背叛了自己曾经的信仰,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污迹,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可如今,命运似乎给了他一线生机。

大明出现了中兴的希望,宛如黑暗中透出的一丝曙光。

皇帝的话语仍在他耳边回响,那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原本死寂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皇帝说得清清楚楚,可以帮他洗白,让他有机会摆脱历史的诅咒,重新找回尊严。

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次机会从指尖溜走?

于是,在煎熬与挣扎中度过了两天后,第三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洪承畴坐在书桌前,神色凝重而决绝。他提起笔,饱蘸墨汁,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对朱由榔所说的中兴大明的三条方略。

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那是他对大明最后的忠诚,也是他试图救赎自己灵魂的呐喊。

写完方略后,他又铺开一张白纸,开始书写他的忏悔折。

此时,他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着泪花,过往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眼前浮现。他回忆起自己的初心,想起了曾经在大明旗帜下的誓言,心中满是悔恨。

一行行文字在纸上蔓延,那是他灵魂的剖白,是他对历史、对大明、对天下苍生的深深愧疚。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他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仿佛完成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修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解脱后的平静。

随后,他从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毒药,没有丝毫犹豫,一饮而尽。

那毒药在他的腹中燃烧,如同他内心深处的罪孽在接受最后的审判。

他的身体渐渐瘫软,但他的眼神却一直望着窗外的天空,那里仿佛有他对大明最后的眷恋和对救赎的期待。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等待着历史对他的重新审视,希望那洗刷耻辱的机会能真正降临。

送走了洪承畴的第二天早上,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应天城的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透着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今日的南京城,大街小巷都被百姓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纷纷涌上街头,翘首以盼,只为迎接那位给大明带来希望的朱由榔。

朱由榔骑着一匹通身雪白的战马,最前方是英姿飒爽的御林军,他们身着锃亮的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整齐划一地前行,那威武的气势如同钢铁洪流一般。但这威严并未让百姓感到畏惧,反而让他们眼中的期待更加炽热。

“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

所有的百姓“哗”的一声,全部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声音犹如海潮一般,一遍又一遍的冲击着朱由榔的耳膜,刺激着朱由榔的内心,他深知此次收复应天的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夺回一座城池,更是重燃大明希望之火的关键。

首先出现在百姓们前面的是威猛的御林军。

他们身着锃亮的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整齐划一地前行,那威武的气势如同钢铁洪流一般。

紧随其后的是朱由榔,他身姿挺拔,骑着一匹通身雪白的战马。

在他左右的是李成栋和高一功。

当朱由榔从百姓们面前过时,山呼之声,尤为激烈。

这时,朱由榔的目光被一个老者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刚刚剪了猪尾巴的老者,他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拐杖放在身旁,正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朱由榔见状,猛地勒住马缰,那战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扬起。朱由榔顺势一跃而下,快步走向老者,轻轻地将他搀扶起来。

朱由榔下马,李成栋和高一功也连忙紧随其后下马。御林军见状,立刻停止了前进,整个队伍安静得只剩下百姓们激动的呼吸声。那老者在朱由榔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浑浊的双眼满是惊诧地看着眼前这位大明皇帝。

“陛下万岁……” 老者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饱含着敬畏。

“不,您老万岁!” 朱由榔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那老者一听这话,吓得浑身一哆嗦,手中的拐杖差点掉落:“陛…… 陛下,不能,老汉如何能万岁?”

李成栋和高一功听着这话,也都愣住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们在宫廷多年,从来没有听见过皇帝称呼百姓万岁的,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朱由榔再次将老者扶稳,面色郑重地说道:“我大明的百姓都应当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洪钟大吕,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

离得近的百姓们听见这话,先是一愣,继而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有人甚至忍不住抽泣起来。片刻之后,他们齐声高呼:“皇帝陛下万岁! 那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感动与忠诚,仿佛要冲破云霄。

朱由榔翻身上马,径直往皇宫而去。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百姓们的心坎上。这时,有些听见了皇帝陛下称呼百姓万岁的百姓,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到朱由榔的马前,其中几人手捧一筐红薯,高高举起,红薯那红扑扑的外皮,就像百姓们此时激动的心。他们高呼着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朱由榔弯下腰拿起一块红薯,放入嘴中。

他慢慢地咀嚼着,红薯的香甜在口腔中散开。

这一刻,他仿佛咀嚼的不是红薯,而是百姓们那一颗颗滚烫的心,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在这欢呼声和簇拥中,朱由榔向着皇宫而去,他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与这万民同欢的场景融为一体,仿佛成为了一幅描绘大明中兴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