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 第352章 兵马未动 土改先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州东海郡

作为齐州防御主将的匡章虽然坐拥70万作战部队,加上齐州15万卫戍军,足足统领着85万兵马,又有都城齐通城的50万大军相呼应,齐州本应固若金汤。

然而此刻匡章却陷入了两难境地,皇帝命令他快速支援淮州的田横,且田横的求援书信已经来了三封,但他却不敢贸然救援。

只因齐州这三日里沿海烽火台就没熄灭过,先是东海郡沿海遭大量汉军舰队袭击,接着第二天又是北海郡遭到大量汉军舰队袭击,今日在南边的齐南郡发现大量汉军舰队……

齐州守军一日三惊,生怕汉军舰队突然大举登陆,而匡章的机动部队则来回支援,疲惫不甘,他不敢赌,要知道汉军还有个天武军团没动呢,只要一登陆成功汉军随时可以抽调出百万大军跟上,万一让汉军登陆齐州,兵临齐国都城下,到时北方防线必然动摇。

“回复田横,让其固守广陵和淮南两郡,切莫经易与汉军野战,等齐州防务稳定,本将便会派兵支援!

再回信陛下,齐州沿海出现大量汉军舰队,为防止汉军声南击北登陆齐州,齐州大军暂不能经意调动,请陛下先从他处召集兵力支援田横!”

在淮州收到消息的田横大感无力,本来自己有八十万主力大军还有十万卫戍军,但琅琊丢了十万,如今七十万还要分兵防御其他郡,防止汉军突袭。

能调动反攻的也就五十万不到,且大军有一半是战力不强的新兵,没有援兵根本无法跟汉军野战。

而在徐晃占领琅琊所有城池后,关羽军团则顺利登陆琅琊郡,反攻时机已过,田横无奈只能被动防守周边城池。

淮州坐拥六郡,分别是靠海的广陵郡和琅琊郡,西南的淮南郡,西面的淮西郡,中间的寿阳郡和北面的淮北郡,淮州首府便在寿阳城,田横在寿阳郡屯兵三十万,又在广陵和淮南分别布置20万人马防御,随时相互支援,汉军若要强势攻取也是不易。

而这几日关羽到来后并未急着攻城,反而不停利用战船运输粮草物资到琅琊城,大有赖着不走的趋势。

另外在全琅琊郡内实行土地政策,没收齐国官绅及政府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各地城镇皆张榜快速实行。

大汉土地安置榜文

奉天承运,大汉皇帝诏曰:

自即日起,琅琊郡纳入大汉版图,为安民生、兴郡治,特颁土地新政,以昭皇恩,以顺民意,凡新纳入大汉之疆土皆可按此实行,凡加入大汉国籍之中原百姓皆可按此分配土地。

往昔齐国官绅,多有兼并土地之恶行,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耕者无田,赋税繁重。今大汉革故鼎新,将全面收拢昔日官绅所占土地 ,重新平均分配,确保耕者有其田,且只按三十税一收税,废除其他税种。

凡琅琊郡百姓,自愿加入大汉籍者,皆得分发土地,以作安身立命之本。自本通告下达之日起,收到通告百姓必须五日内进行登记。

愿留居淮州者,无论男女老幼,人均分得肥沃耕地五亩,从此安居乐业,耕织为生。

愿前往夷州,可得十亩田地,另赐羊一头,助其在新地立足,男子额外获得东夷婆娘一人。夷州沃野千里,资源丰饶,发展机遇众多,数日便至,前往者定能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愿向往威州、苏州、秦州、牧州、蒙州这五州的百姓,每户可得八十亩牧场,用于畜牧养殖,另赐牛一头、羊五只,男子额外获得东夷婆娘或匈奴婆娘一个,助其成家开展畜牧事业,走向富足之路。

凡加入大汉卫戍军者,额外多得地十亩,银百两。

收到通知五日后仍未登记加入大汉者,视为奸细,将统一迁出淮州,送往夷洲,所得田地减半。

大汉以仁为本,此举意在促使民众融入大汉新秩序,共享太平,摆脱暴齐压迫。望淮州百姓珍惜时机,踊跃响应,莫失良机。

本政令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望军民知悉,互相转告。如有疑问,可前往各郡县衙门问询,官府将竭诚为百姓解答。

大汉破穹元年八月十六日

大汉的土地政策一公布,整个琅琊郡都沸腾了,马良马谡两兄弟先是对俘虏的十五万降卒进行宣传和思想工作,本以为当俘虏后生死难料,要么是当奴隶,要么被当炮灰。

降卒们很快被马谡将情绪带动起来,只见马谡不停在上面喊,降卒们不停在下方回应。

“琅琊郡的兄弟们,是谁带领你们推翻腐朽罪恶的齐国官绅?”

“是大汉皇帝陛下——”

“是谁发给你们土地,建设新家园?”

“是大汉皇帝陛下——”

“是谁给你们减少赋税,发放牛羊,发婆娘?”

“是大汉皇帝陛下——”

……

在马谡的神情讲述下,这些俘虏纷纷被带动得斗志昂扬,马谡安插在中间的汉军根本无需配合,降卒们便已经激动的跃跃欲试了。

等胆子大的亲自确认榜文的真实性获得奖励后,降卒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抢着报名加入汉籍,有些老兵甚至请求加入汉军作战,马谡趁势招收部分卫戍军配合主力驻防琅琊郡。

而那些齐国新兵,很多本来就是被强征入伍的,并不喜欢当兵,这些降卒害怕万一汉军守不住琅琊,害怕到时被齐国重新翻旧账,大部分纷纷报名带家人前去夷洲或苏州等地。

整个琅琊郡在这十五万降卒的带动下很快引起了剧烈的反应,作为第一批支持者,关羽还大庭广众给每户发放十两银子作为安家之资,第一批加上家族足有近五十万人,使得汉军的土地政策出奇的顺利。

琅琊郡的百姓在齐国的不断扩军加税下本来就生活困难,土地大多在那些官老爷手里,如今这些官老爷都被拉出来公审了,真是大快人心。

虽然齐国统治了琅琊郡几百年,忠君思想民众大家都有一些,不乏一些愚忠之人殉国,但汉军榜文已经明令,齐民只有从和被服从两条路走。

与其被强制迁到夷洲,土地减半,不如顺应政策,财土双收,且汉军的政策跟齐国政策可是一个天一个地,就是减半也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仅仅数天便有大量百姓登船前往夷洲,也有一部分故土难离留在当地,留在当地的害怕土地以后被齐国收回,青壮纷纷报名加入大汉卫戍军,反过来抵抗齐军,也有一些其他州郡的齐人被马谡讲解政策后发放路费回家乡宣传汉军土地政策。

刘威建立大汉以来,走的便是掠夺路线,而不是对内剥削大汉百姓,汉朝百姓的赋税只需够维持朝廷运转和养一部分汉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