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心急如焚,一路疾驰,终于赶回了上都。
他面色凝重,脚步匆匆地直奔书房,去面见汝阳王。
一见到汝阳王,王保保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父王,辽东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偏偏在我出使大明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掠夺边境呢?”
汝阳王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的脸色也变得十分凝重。
沉默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据本王的暗线传来的消息,这次辽东的行动并非偶然。
陛下给纳哈出下了一道密旨,让他率领辽东的兵马在边境陈兵,故意营造出一种进攻的态势。”
王保保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身为北元的皇帝,竟然会为了党派之争,而不惜放弃国家的利益。
这让他对皇帝的行为感到极度失望。
想当年,大元王朝被张无忌赶出中原,被迫迁徙到上都,才得以苟延残喘,建立起了北元。
这个艰难的时刻,本应是君臣一心,共同努力,卧薪尝胆,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大元。
然而,如今的北元皇帝爱猷识理答腊,却为了一己私欲,为了不让汝阳王府的势力过于强大,竟然在背后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
这实在是让王保保心寒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一个月已经过去。
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着二十万如狼似虎的大军,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辽东边境。
他们的到来,使得这片原本宁静的土地顿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同时,汤和也率领着另外二十万大军,从另一个方向疾驰而来。
两支军队在边境会师,如同两条汹涌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四十万兵马,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气势磅礴,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他们的对手纳哈出也绝非等闲之辈。
纳哈出在辽东,他手握二十万蒙古铁骑,这些骑兵个个骁勇善战,骑术精湛,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
面对如此强敌,徐达和常遇春深知这场战斗的艰难,但他们毫不畏惧,决心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敌人。
两军对峙之下,辽东边境的天空似乎都凝重了几分,乌云低垂,偶尔有几声雷鸣在远方响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纳哈出站在高高的望楼上,目光如炬,穿过层层叠叠的蒙古包,直视着远方那绵延不绝的明军大营。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作为北元的将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场战役都关乎北元的存亡;另一方面,他又对皇帝的密旨心存疑虑,这样的党派之争,是否真的值得他以国家的前途为代价?
望着明军那严整的阵势,纳哈出不禁暗暗赞叹。
徐达与常遇春,这两位大明的肱骨之臣,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每一步行动都透露出训练有素的气息。
相比之下,虽然自己的蒙古铁骑勇猛无比,但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且长期的内斗已经削弱了北元的整体实力。
“将军,我们是否要主动出击?”
身旁一位副将按捺不住,急切地问道。
纳哈出摇了摇头,目光深邃。
“不可轻举妄动,明军此次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
我们若贸然出击,只怕会中了他们的圈套。”
两军交战,不仅是兵力的比拼,更是智谋的较量。
徐达与常遇春既然敢于率大军深入北境,必然有所依仗。
此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严密监视明军的一举一动。
同时,派出探子,打听清楚他们的粮草供应情况。”纳哈出沉声道。
他明白,战争往往比拼的是后方的补给能力。
明军远离中原,粮草运输必然困难重重。只要能找到他们的弱点,就有机会扭转战局。
时间一天天过去,两军对峙的局面始终未能打破。
明军虽然气势如虹,但也没有轻举妄动。
徐达与常遇春深知,纳哈出并非易于之辈,他的蒙古铁骑更是勇猛无比。
要想战胜这样的对手,必须耐心等待时机。
纳哈出这边,虽然表面上按兵不动,但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这场战争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关乎北元的存亡。
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这片土地和人民。
北元朝廷也得到了大明兴兵四十万进攻辽东的消息。
此次辽东边境的紧张局势,不仅关乎北元的安危,更牵动着整个蒙古草原的未来。
王保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荡,沉声问道:“父王,如今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已至,纳哈出虽有二十万铁骑,但面对四十万明军,他可有胜算?”
汝阳王缓缓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纳哈出虽勇,但兵力悬殊,且明军士气正盛,他若贸然出击,恐难有胜算。
况且,陛下此举,本意并非真要开战,而是借明军之手,削弱我汝阳王府的势力。
纳哈出若轻举妄动,只会正中陛下下怀。”
王保保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
他明白,父亲所言非虚,但若不采取行动,辽东边境的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沉吟片刻,坚定地说道:“父王,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即便陛下有此意图,我们也不能让明军肆意践踏我北元的土地。
我愿亲赴辽东,与纳哈出商议对策,共抗强敌。”
汝阳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露出担忧之色:“保保,此行凶险万分,你须谨慎行事。纳哈出虽为猛将,但性情刚烈,未必肯听你之言。你须以大局为重,切莫意气用事。”
王保保郑重地点头:“父王放心,我自有分寸。”
王保保便率领十万精骑,日夜兼程,赶到辽东。
纳哈出得知王保保前来,心中虽有些意外,但仍是亲自出营迎接。
两人相见,彼此心照不宣,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
王保保直言不讳:“辽阳王,如今明军四十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
我此次前来,便是想与将军共商对策,共抗强敌。”
纳哈出眉头微皱,沉声道:“小王爷,明军虽众,但我蒙古铁骑骁勇善战,未必不能一战。
况且,陛下有令,让我在此陈兵,我岂能轻易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