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咱们得赶在这 60天内把高温环境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孙业同一边疾步往外走,一边大声说道,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张景坤也迅速反应过来,二话不说,转身去拿实验记录本,那动作敏捷得完全不像平日里沉稳的他。

阎庆俞站在原地,自家老师跟孙业同的状态回答了他的疑问。

论文应该是过了,只是需要补充一些数据而已。这样的话,只是相当于微调。

时间虽然不多,但60天也足够。之前过程太慢,一来走外交信使需要程序,二来初次审核是需要排队的。

《科学新闻》的编辑们可不都坐班,向来是一个坐班编辑觉得没问题,转发给其他两位编辑,由三人共同判定后,给出最终裁定。

这样一来,就取决于这些编辑的位置了。

倘若都在欧洲,那速度还算快。可真要说发往其他大洲,那就且得等着了。

阎庆俞看着分头离开的二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

自己本身是来请假的,过完年,天气逐渐的变得暖和。雷师父那头准备开工仪式,时间都定下来了,可现在看来,恐怕是得换个日子了。

这高温实验虽说没有太多的难度,可毕竟论文的影响因子在那里摆着,又是达到世界领先的一个技术,不论是孙业同,还是自家师父,都极为看重,他不可能因为自己的院子装修,而放弃这最后的一哆嗦。

温城那边,虽说放弃了争夺自己,可回了设计研究院,也是不断的帮着自己,扩大这篇论文的影响。

就眼下而言,这篇论文,在他们这个圈子里,算不得沸沸扬扬,却也小有名气。

所有人都在为了他的事儿出工出力,这让阎庆俞破天荒的头一次生出了想在科研这条路子上发展的想法!

我怕是想不开了!

阎庆俞使劲的晃了晃脑子,赶紧把这个想法抛出天际!

66年以后,做教授的日子可不好过……

“庆俞,愣着干什么,赶紧跟上来!”

孙业同走出老远,一扭头,阎庆俞竟然还呆在原地,不禁冲他喊道。

阎庆俞轻轻一颤,如梦初醒,迅速跟上孙业同教授的步伐。

“孙教授,机械厂有马弗炉?”阎庆俞有些诧异。

“有。”

孙业同走的飞快,不过还是给阎庆俞解释道,“机械厂需要进行一些样品实验,耐压、耐高温,都是基础指标。之前他们有一台老式的,不过已经坏了有一段时间了。

毛熊的专家撤走,那玩意儿他们自己修不了,只能是找上头重新申报了一台,前不久刚到!

他们这次到的马弗炉虽说是小尺寸的炉膛,不过对于我们也够用,刚好小尺寸的路子对于温度控制的精度能够做的更好,对我们更加有利。”

学校有配车,对于他们这种级别的教授都有优先使用权,等到张景坤快步过来上了车,车子径直出了校门。

一路上,孙业同不停地念叨着马弗炉的各项参数和实验要点,张景坤则在一旁不时补充几句,两人的语速都很快,像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阎庆俞全神贯注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努力消化着这些重要内容。

人民大学内部没有这玩意儿,想要使用,只能借用别的工厂。

红星机械厂厂长办公室。

孙业同将事情的情况,与他们的来意都讲述给了厂长陈锦程。

陈锦程从座位上起身,看着他们三个,面露难色:“孙教授、张教授,这马弗炉是新到的设备,最近厂里自己还有不少实验要做,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给你们。”

孙业同眉头一皱,急切地说道:“陈厂长,咱这实验真的刻不容缓了。实话说,咱这个已经投过一次了,而反馈,只是要求补充高温实验数据,但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器材,实在是完不成这个实验。

而且,我们的基础数据测试结果,可是要领先世界水平的,这篇论文定然能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的论文!

到时候论功行赏,你这也有一份!

咱就通融通融,让我们先用几天,我们保证小心操作,不耽误你们后续使用。”

张景坤也在一旁帮腔:“是啊,陈厂长,这实验对国家的科研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您要是帮了这个忙,那可是大功一件!”

“这……”

李厂长眉头皱紧,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行吧,既然是这么重要的论文,我也不能当科研的拦路虎。既然如此,就给你们三天时间,不过可得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

“太感谢了,李厂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小心谨慎。”孙业同满脸感激的道。

……

机械厂三号车间的铁皮大门被寒风撞出闷响,马弗炉暗红色的炉膛在阴影里若隐若现。

张景坤的银框眼镜蒙上水雾,他摘下来在衣角匆匆一擦,镜片上立刻浮起层灰蒙蒙的油膜。

“庆俞,把工具拿过来。”孙业同头也不回地说道。

阎庆俞赶紧将准备好的工具递过去,张景坤则在一旁调试着温度控制器,仔细核对各项参数。

三人来的匆忙,张书泽等研究员都没来得及通知,只能委托陈锦程往大学又打了个电话,这才乌泱泱来了十几个人。

孙业同熟练地打开马弗炉的炉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老张,温度先设定到 500c,保持 30 分钟,先看看初步的反应。”

孙业同小心翼翼地将提前准备好的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样品放入炉膛。这些样品是他们前期无数次试验的成果,承载着他们的心血与期望。

孙业同摆放着样品,张景坤则迅速在温度控制器上输入相应数值,启动了马弗炉。

\"温度传感器要重新校准。\"

孙业同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游移,溢出的光芒将他指甲缝里的水泥粉末照得发亮,\"来个人,把铂铑热电偶递过来。\"

张书泽的棉衣袖口擦过滚烫的炉门把手,瞬间燎出焦糊味。

他忍着灼痛将三棱柱状的热电偶递过去,发现孙业同白大褂后襟洇着深色汗渍,像幅晕染的水墨画。

\"三百摄氏度预热。\"

张景坤沙哑的嗓音在车间回荡。

老式排风扇在头顶咯吱转动,将马弗炉溢出的热浪搅成粘稠的旋涡。

阎庆俞跟自家老师盯着温度曲线屏,看着代表丙烯纤维水泥试样的绿色光点开始沿着抛物线爬升。

随着马弗炉正式开始工作,车间里也逐渐安静下来,只有设备运行发出的轻微嗡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