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板很乐意卖她这个面子,当天就把钟知洋喊去面试了,很顺利地让他入了职。
“我今天来,其实还有一件事。”林梓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是之前她去首都时,拍下来的洋房。
关于Z先生的事情,她依旧没有任何其他的线索。
所以临走的时候,她偷偷拿相机拍了一张照片,洗成了黑白颜色的。
董老板拿起桌上的黑白照,抬手扶了扶金丝框架的眼镜,眯了眯眸子,“你还没有见到他吗?”
林梓秋如实道:“这栋洋房很久都没有人住了,应该不是Z先生的常住地,如果你还有他其他任何消息,我都愿意花高价买,希望你可以帮帮我。”
董先生有些为难道:“我的确不知道他其他的消息,一般都是他主动联系我,但所有的信件都是从这个洋房地址寄来的。”
顿了顿,他又说道:“林姑娘,你已经有他寄信的地址,有缘的话早晚都会遇见的。”
林梓秋再次陷入了茫然,如果纯靠等待和运气的话,那这也太难了。
从报社离开后,阮清见她有些失魂落魄,便安抚道:“实在不行的话,我就找几个人去蹲点,我就不信了,那可是他的房子,他还能一辈子都不去吗?”
这倒是个死办法。
可守株待兔,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还是先让我问问贺阳他们部队里有没有这号人吧。”
那天遇到的老爷子既然告诉了她线索,总得派上用场,原本从首都回来,就该跟钟贺阳说这事的,但被其他事情一耽搁就给忘了。
阮清点了点头,“也行,不过部队那么多人,也不一定能查到,你先问你男人,回头我也找人帮我查查。”
这也有点大海捞针似的。
钟知洋在报社工作很是安稳,不过要早起去送报。
林梓秋也订了报纸,毕竟今年就要恢复高考了,为了以防万一有什么变故,有钟知洋在报社她也能有一手消息。
除此之外,还能多了解一些时事政治,对于之后的发展说不定有用处。
阮清也暂时赖在钟家没走,反正她脸皮厚,钱给够,李桂香和钟雪惜巴不得她在家里住,反正空房间空着也是空着。
不光如此,李桂香又开始热衷于为阮清找对象。
阮清也不好发作,只能每次能躲则躲,后来忍不住了,她就说,“奶奶,嫁不了您孙子,我心里头其实一直憋着一口气,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嫁给比他还要优秀的才能甘心!”
对此,李桂香彻底没再忙活了。
整个大院,谁还能比得过钟贺阳的优秀?
这不,他即将升任的事已经铁板钉钉了。
···
黄彬自打在家养伤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也不肯出门。
沈秀实在拿他没法子,去买菜的路上撞见了李桂香,两人一道回来就说起了这事:“这孩子也是命苦,你说他将来可怎么办啊!”
大院里以前一直都有人传,说黄彬极有可能是超越钟贺阳的存在。
无论是能力还是家世,黄彬可不差。
只不过他年纪小,假以时日,说不定升得比钟贺阳还快。
李桂香挎着菜篮子,心里头不由得想起了钟知洋,也是父母双亡,可黄彬比钟知洋懂事多了。
黄彬打小虽然桀骜不驯,可脑子灵光,读书时成绩也好,后来到了年纪死活非要去当兵。
原本黄老爷子是不愿意家里这唯一的独苗再走他们的老路。
可拗不过孙子啊!
“我听清清说,黄彬这腿还有的治,只是时间问题。”李桂香拍了拍她的手,“只要有希望,咱们就不能放弃。”
“道理咱们都懂,可黄彬那孩子他自己心里头过不去这道坎儿,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你说这要是个正常人天天这样也会憋坏啊!”
沈秀叹了口气。
原本雨灾结束,她是可以回家住的,可不放心黄家爷孙俩,就一直没走。
孟志伟也去黄家看了几次,心里头觉得愧对老首长,只能辛苦媳妇能帮着分担一些。
李桂香灵光一闪,“让清清去陪陪他,他们年轻人待一起也有话说,而且清清又是医生,有些事比咱们更懂些,让她带黄彬出来晒晒太阳也是好的啊!”
沈秀颔首表示赞同,便又问道:“最近这几天倒是没见清清去,她在忙什么啊?”
“她最近也没出门,成天待屋里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等我回去跟她说说。”
与此同时,阮清重新翻阅了一遍自己为黄彬定制的详细治疗以及康复流程,没有发现错误后,她如释重负地往床上一倒。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她是外科医生,所以对黄彬的病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何况在这个医疗技术都很落后的年代。
为了黄彬,她可是熬了好几天的夜。
她猛地从床上惊起,跑去镜子面前一看,黑眼圈都出来了,整个人憔悴了好多。
“叩叩叩——”门外响起林梓秋的声音,“我奶奶喊你,你方便下楼一趟吗?”
阮清立马回绝,“就说我睡着了,我晚点再去。”
林梓秋知道她最近在忙的事,便回道:“你要的轮椅我也找人处理好了,回头你休息好了,我带你去看看。”
黄彬腿脚不便,林梓秋仓库里只有高级电动轮椅,这拿出来是个麻烦。
不过她有材料,重新设计一下,可以找工匠做一个手推式的。
阮清有气无力地回道:“收到。”
楼下,李桂香眼巴巴地看着儿媳妇下来,低声问道:“咋样?她人呢?”
林梓秋倒也没多嘴,照着说:“她昨晚熬了夜,这会儿补觉呢,晚点吧。”
李桂香不由得叹了口气,“你说黄彬要是没受伤,其实和清清也蛮般配的,两人要是能成一对,那我也就放心了。”
她都不敢告诉儿媳妇,阮清对钟贺阳不甘心,想嫁给比他还优秀的男人。
生怕儿媳妇会心里有膈应。
眼下阮清住在家里,他们的关系倒也维持得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