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府。
苏文清身穿囚衣,神情疲惫地坐在牢房内。旁边的犯人或哭或骂,他却始终安静,低头思索着自己的处境。
就在这时,牢门被打开,一名衙役走了进来:“苏文清,你可以出去了!”
苏文清抬头,目光中透着惊讶:“我被释放了?”
衙役冷淡地说道:“有李家小姐为你作证,说你是为了保护她才持枪。既然如此,你并无过错,现在便可以离开。”
苏文清心中一震。他想起那位被救的“李小姐”,心中充满感激。他连忙整理衣衫,向衙门告别,随后前往衙役手中取回了自己被羁押时收缴的长枪和随身物品。
他将物品逐一检查,长枪未有任何损伤,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银两也一分未少。这让他略微松了一口气。他随手从银袋中取出几枚碎银子,递给一名看起来比较和善的衙役,压低声音问道:
“敢问,这几天是谁举报我的?还有那位沈家小姐,如今是否安好?”
那衙役接过碎银子,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公子,举报你的,是与你同届科考的一位考生。他指认你扰乱治安,还说你行凶意图不明。不过,也不知为何,他举报之后便没再露面。”
苏文清听到这话,心中一沉。
衙役见他神情复杂,继续说道:“至于那位李家小姐,公子不必担心,她早已安然回府。听闻她还亲自为你作证,才有了你今日的自由。”
苏文清拱手道谢,随即转身离去,心中暗自盘算。
走出京兆尹府时,苏文清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感到如释重负。他握紧拳头,喃喃说道:“李小姐……多谢您的恩情,我一定会记住这份救命之恩。”
他并不知道,这一切背后真正帮他的人,是大楚最尊贵的长公主李慕青。
-------
宫殿内,侍卫回禀:“公主,苏文清已获释,今日傍晚便已回到住所。他对沈家小姐感恩戴德,似乎毫不知情。”
李慕青微微一笑:“很好,这才是我想要的结果。”
侍卫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那接下来……是否还需要关注他?”
李慕青摇了摇头,神情平静:“不用了。苏文清的才华与能力能否被证明,全看他自己的努力。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事,接下来的路,他得靠自己走。”
她的目光落向桌上的玉佩,轻声说道:“一国公主,不会被儿女情长所束缚。但若他日他能真正名动天下,本宫或许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说罢,她将玉佩放入匣中,轻轻扣上,目光渐渐变得深远,仿佛在为自己,也为苏文清的未来,做出最后的注解。
------
清晨,天色微明,街道上已是人声鼎沸。苏文清整理好衣冠,将准备好的文具和随身物品收拾妥当,快步向科考的考场方向走去。
考场位于京城东南的一片官署群中,其中一座专门修建的大型建筑便是天遗科考的所在地——万象堂。这座建筑占地广阔,外观庄重典雅,青瓦朱柱之间透着肃穆的威仪。四周布满守卫,气氛紧张而庄重。
“今日之后,便是另一个人生了。” 苏文清深吸一口气,望着熙攘的人群,心中默默说道。
堂外人头攒动,各地赶来的考生正聚集在入口处,按照官员的指引排队入场。这些考生中有些穿着考究,显然家世不凡;也有些衣着朴素,手里提着布包或竹篮,看起来像是寒门子弟。
苏文清站在队伍中,默默观察周围。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低声讨论天遗相关的传闻,也有人猜测今年的考题方向。
“听说这次初试的题目与前几年不同,可能会涉及到天遗污染的实际案例。”
“对啊,尤其是西北那边出现的‘火魇’,朝廷至今都没完全解决呢。”
“切,别想着那些,你知道‘水镜’案例吗?我舅父说今年大概率会出这个!”
........
轮到苏文清时,他将文帖递交给门口的官员进行验证。那官员仔细核对后点了点头,指向堂内:“进去后按照指示入座,保持安静,笔试三场,不得喧哗。”
苏文清拱手致谢,迈步进入了万象堂。
堂内布置严谨而宽敞,长条案桌整齐排列,每位考生的座位前都备有考卷和笔墨。空气中透着一股淡淡的纸墨香,头顶的窗棂透入清晨的阳光,为肃穆的考场增添了一丝明亮。
考生们陆续入座,气氛逐渐安静下来。每个人的神情都显得无比专注,仿佛已经进入了紧张的状态。
苏文清找到自己的位置,端正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考卷。他的目光微微一凝,发现卷首的题目赫然是:
“论天遗之本质与人心之异变。”
苏文清找到自己的位置,端正坐下,环顾四周,考场内的气氛肃穆而紧张。堂内的案桌上并未摆放任何考卷,所有考生都在等待统一的信号。
几位监考官身穿朝服,肃立于堂前。他们的目光冷峻,一丝不苟地巡视着考场。此时,一位主考官缓缓走到正中央,手持一卷丝帛,高声宣布道:
“诸位考生,天遗科考,重在才识与应变。今日初试,乃论策与拟案,题目由堂前宣布,各位需结合自身所学,亲笔作答,限时两个时辰。”
话音落下,全场顿时一片安静,唯有考生们彼此紧张的呼吸声。随后,主考官展开丝帛,朗声念道:
“天遗之本质如何影响民生?其危害如何平衡探索与收容?试以三策述之。”
听到题目,考场内一阵轻微的骚动,但很快平静下来。每个人都迅速拿起笔墨,开始思索答题。
苏文清闭上眼,沉思片刻,脑海中飞快梳理相关知识与案例。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在洁白的答题纸上写下第一句话:
“天遗之本质为异,而民生所需为常。然异常相悖,需以策平衡……”
他笔锋流畅,将自己对于天遗的理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条陈述了三条解决之道:
第一策:以法规束之
他指出,天遗不可随意接触或利用,应制定严格的法令,将其分为“危害”“可用”两类,由朝廷专门机构监管。
第二策:以安民为先
他结合村庄异化的案例,提出收容天遗时,必须优先保护民众的生命与财产,采取安抚与补偿相结合的策略。
第三策:以探究促长远
他主张在安全收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天遗的特性,寻找造福民生的可能性,同时杜绝对天遗的过度依赖。
写完后,苏文清抬头看了一眼堂前的沙漏,发现时间已过半,但他并未停笔,而是继续完善自己的论点,并以历史上的几个天遗案例作为补充论据。
整个考场内,鸦雀无声。每个考生都在奋笔疾书,努力将自己的见解展现在纸上。偶尔有几人停下来皱眉沉思,似乎对题目感到困惑。
苏文清不时扫一眼四周,发现有些考生明显表情焦急,甚至不断擦拭额头的汗水。相比之下,他的神态要镇定许多。
在堂前,几名监考官来回巡视,有人偶尔停下脚步,观察某位考生的答题情况。苏文清注意到,有位监考官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
两个时辰很快过去,主考官朗声宣布:“时间到!请诸位停笔!”
所有考生放下毛笔,纷纷长舒一口气。衙役依次上前收取每人的答卷,将其小心放入封袋中,并在上面标注考生的编号。
苏文清合上文房四宝,望着自己的答卷被收走,心中既有些紧张,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