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大国军工厂,有点黑科技不正常? > 第470章 稳坐第一交椅的最大底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0章 稳坐第一交椅的最大底气

虽然厂里的领导们都很不舍得放人,但也清楚科研人员的地位不容忽视,更何况是军方直接点名调任的事情,大家也只能默默认了。

而且,这些人的离开对于原来的那些兵工厂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送别会上各级领导都来了,还有一些地位很高的资深同行特意出席,打听加入125兵大会的经验教训。

不过来到125兵工场之后,并没有太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欢迎仪式。

先是侯厂长亲自带着他们在生产区走了一圈,表面看起来规格不低,但实际上谁都知道,125真正的核心人物是景熵,而景熵当时压根没露面迎接。

到了实验基地后,更没有所谓热闹的欢迎场面。

好在景熵本人带他们参观了一圈实验室,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紧接着进入研究小组,他们迅速了解项目情况,然后立马埋头扎进工作中。

即便这几个老牌技术骨干都在各自的行业声望很高,但突如其来的压力和仅三个月的超短交付时间,还是让每个人都愣住了。

可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却显得习以为常,跟十个老头子简单打过招呼后便又低头埋首自己的工作,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完全没有因为他们身份特殊而格外客气。

其实,125里的每位科研人员,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人,骨子里都有着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感!

毕竟,放眼国内外,没有任何一家武器研发单位能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与之比肩。

这是125目前稳坐第一交椅的最大底气。

这是一个让所有军队势力提起来都肃然起敬的名字。

至于景熵,则成了全球军事研发圈子最神秘、也最有威慑力的灵魂人物。

任何从事武器研究的从业者心中,以能够在景熵手下参与项目开发为荣耀巅峰。

尤其是年轻人,把加入125当作人生至高无上的目标之一。

再看看这支团队里的现有成员,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拔尖的人物。

每个人至少经历过多个重点项目的锤炼,手上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成绩。

其中还有好几位身上挂着一等功章,甚至拥有象征极高荣誉的利剑勋章。

而在新来的十个老前辈当中,能达到同样水准的人屈指可数。

要知道,仅仅获得一枚这样的勋章就已极为艰难,许多人拼尽性命也可能只能换取死后追授的一枚三等功。

即使在九大战区内部取得某些优胜排名,往往也只能领回一个三等功章;真正想跻身国际战场赢得认可,必须用实际行动说话,才能荣获一等功章。

除此之外,那些频繁执行高危任务,在生死一线闯荡拼搏立下显赫战功者,也许才有机会得到这枚代表至高荣耀的一等功章。

至于利剑勋章,那就更夸张了,简直是万里挑一级别存在的标志物!在外界看来遥不可及的神级成就,但在125眼里却是司空见惯的存在。

据统计,有不少成员已经多次荣获个人勋章殊荣!

更有超过数十人先后摘下了这项重量级大奖。

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军系统奖助体系架构下,可以说如今125已达至无可争议王者段位,无人匹敌、无可取代。

而对于景熵个人而言,则更是早已超出对这些物质象征所附加意义关注范围外。

例如前不久「天狗号」直升机首次试飞结束后即宣告顺利完成阶段使命之际,官方再次表示将予以大规模表扬并授予相关集体和个人更多嘉奖资格认证,包括再度提名称号如:个人及团体共同申请获得「最新一批特别款定制版利剑金质奖牌」等诸多权益奖励内容。

对普通职员而言一生也许唯有一次获奖机遇,但却对其而言却仿佛变成家常便饭一样稀疏平常事件处理态度看待待之。

最初领取该枚勋章时确实心情无比澎湃激动过一阵子,随着陆续收获各类顶级肯定,逐步对其背后象征含义变得愈加淡漠平静下来接受事实。

因此尽管此次加入10名顶尖老专家阵容实力雄厚经验十分宝贵丰富;但客观比较整体评估其整体水平与贡献度仍旧处在全厂区众多杰出科学家行列间靠中稍向前水平线上浮动区域而非属于最顶级超级巨擘阶层范畴划分标准之内定位准确分析结论判断依据可靠权威性强参考价值突出……

125兵工厂的科研氛围非常和谐,没有任何阻碍。

一旦科研课题确定,人员分配完毕,大家只需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根本不用考虑什么人情往来,也没人在乎这些。

在这个实验基地里,唯一需要讨好的人就是李雨燕。

这倒不是因为她和景熵关系有多铁,而是因为她是景熵的第一个弟子,身份摆在那里。

再加上她聪明绝顶,但脾气古怪,如果不想自找麻烦,最好还是跟她搞好关系。

除此之外,在整个科研团队中,并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

虽然十位老工程师刚来时有点不适应,觉得这里与其他兵工厂有很大不同,但由于研发任务紧急,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这些琐事。

这十位老工程师中,有几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对研发军用滑翔衣这种装备有着天然的优势。

很快,他们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新老队伍迅速碰撞,不断优化设计思路。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十位老工程师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很快就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为整个科研小组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125兵工厂内部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体系,第一天上班就忙到凌晨一点多。

这些老工程师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125兵工厂的知识宝库对他们敞开了大门。

他们就像干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这些宝贵的知识和技术。

搞了一辈子研发,他们对这些东西向来看得很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武器研发的瓶颈问题。

而现在进入这个基地,感觉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