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明从华甸村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带领着大家积极学习。
有了他的带头,整个村里的学习氛围,慢慢地开始改善。
陆陆续续加入一些有上进心的年轻人。
当然刘家的几个兄弟,刘文,刘武,刘阳也必须拥护当村主任的自己家人。
无奈刘武,刘阳实在学不进去。
“我打算学习经济学,将来还回来,”刘俊明他他的打算说出来。
大家边吃边聊,吕宝莲看着现在的儿子,心中百转千回。
女儿这边,二奎很疼爱她,儿女们都孝顺,还有赵茹怡有本事。
儿子呢?他孤家寡人~~
刘母感觉到吕姥姥的心情,拉着她回房间。
“娘,你也别担心,小明将来肯定会更好,他年轻有为。
你也不是不知道厂子里,村里多少人想给他介绍媳妇。
虽然,他现在一个人,但是只要将来他想结婚,多少姑娘都抢着嫁给他~~”
吕宝莲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欣慰地说:“哎~~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可是,看到你们两个才差两岁,你儿女成群。
他只有自己,我这当娘的心,能不替他着急吗?”
赵茹霞悄悄在门外偷听~~
很快,孙相喜也跟着一起来偷听!!
客厅里已经开灯,光亮中两个小脑袋,在灯光下,影影绰绰透过玻璃门,映入屋里的两人面前。
吕姥姥忧伤的心情被两个小家伙冲淡。
笑着打开门,将两个孩子拉进屋,从柜子里翻出几块糖,塞给他们。
“娘,你别给他们糖,他们晚上不爱刷牙。”刘母温柔地话语,在几个人听来,毫无震慑力。
她每天监督两个孩子的个人卫生,一个比一个偷懒。
很快,参加考试的人,开始填报志愿。
都来村委会商量,赵建鹏拉着赵茹怡,“妹子,你帮哥参谋参谋吧!”
他的估分不太高,所以市里的专科是他首选。
赵茹怡让他选建筑类,尽管在厂子里历练了一年,还是觉得他的性格不适合做管理。
反而专业的东西,应该更适合他一些。
赵兰也选了市里的专科学校,第一是离家近,毕竟还有四个孩子要时常回来看看。
油坊厂的厂长她还能继续做,这样能一周回来一次就很重要。
赵秀秀的成绩很好,她从学生时代一直想当老师。自从开始兼职厂子的会计后,对这份工作也心动。
再三犹豫,她还是选择了当老师。
打算报考去京市,这样赵家的两个女孩子都报京市的学校。
梁景超是南方人,可能对家人不抱希望之后,现在也打算报京市。
很快,大家都将自己的志愿报了上去。
等待是漫长而焦急的~~
赵茹怡带着两个小跟班,来到陈永良家里。
推开大门,三个人跑进屋里,“爷爷,我们来了!”孙相喜朝屋里喊。
看到在屋里看书的陈老头,孙相喜马上恭敬站好,自从来偷药材种子开始,每次见到陈老头,他都不自觉地立正站好。
赵茹霞水汪汪地大眼睛,眨巴着,乖巧地喊:“爷爷好!”
陈老头看到这三个孩子过来,知道自己肯定看不成书,快速收起来。
“好,你们也好!!”
虽然他们过来后肯定喧闹,他已经习惯了孩子们的打闹声,有时就在一旁喝着茶,看着他们的各种淘气。
呼啦啦他们各自找活儿,去扫地的,去洗衣服的,去擦桌子的。
三人分工合作。
赵茹怡擦完桌子,来到师傅跟前的椅子上坐下。“师傅,我已经报了京市的学校,你还记得答应过我,以后跟我一起的事吧!!
这次如果要去京市,您得和我一起去。”
陈永良知道这个徒弟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对她来说,将来去京市上学是最好的选择。
他这个师傅这时候肯定不能拖后腿,于是点头,“行,师傅这把老骨头,跟着徒弟一起走。
只是~~”
陈老头低下头,沉吟道:“到底是师傅拖累了你~~”
自从赵茹怡商量要和他一起去京市时,陈永良一直拒绝。
后来,他告诉赵茹怡,他的仇人就在京市。
当年就是因为躲避他们,老伴和小孙女才出意外,最后只留下他一个孤老头子。
赵茹怡则告诉他,那他们更要回去,找机会报仇。
陈老头心中五味杂陈,他出京的这些年,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要回去面对。
赵茹霞和孙相喜打扫完卫生,一起脱了鞋,坐到炕上。
“爷爷,我妈让我问问您,喜欢黄年糕,还是白年糕?”赵茹霞拿起抹布,将炕擦了一遍。
看到擦完炕,抹布上的灰,举到赵茹怡眼前,大眼睛瞪了她一眼。
那意思很明显,‘你根本就没擦炕~~’
赵茹怡笑眯眯地跟她眨眨眼,‘好妹妹,姐记得你的好,回头给你买好吃的。’
两人的眉眼官司,屋里的两个男人装作没看到,不参与。
赵茹霞又接着对陈永良介绍,“黄色的是大黄米年糕,白色的是糯米年糕。
我爸妈他们都喜欢吃黄色的,我们三个小孩都喜欢吃白色的。”
陈永良以前几乎不和村民来往,所以几乎没吃过这些东西。
尽管这里算是他老家~~
可是他不在这里长大,所以这些东西他很陌生。
“那我应该和你父母喜欢吃的差不多~~”陈永良猜想着。
“也没关系,到时候让我妈两样都给做一些,您都尝尝。”赵茹霞想到一个好办法。
大榆树村的农户条件好了,不然这些东西才舍不得多做,每年能做点粗粮的大黄米年糕已经算是好东西了。
哪里还舍得用粘大米做年糕~~
自从地里高产的大米种出来以后,家家户户都舍得吃上白米饭。
每家都养家禽,鸡蛋,肉,这些也能时不时的出现在餐桌上……
哪像以前,家里能吃顿饺子,那得盼过年才能吃到,才舍得吃。
参加了高考的学生,陆陆续续都开始接到录取通知书。
赵兰,赵建鹏,刘俊明,刘文都被市专科学校录取,各自学的专业不同。
其他的几位知青也都被省外的大学和专科录取,大家都很感谢大榆树村一直以来的培养。
当他们陆陆续续收到通知书,打算先回家报喜,等着过完年去学校报到。
村里痛快地出手续,给他们放行。
离开之前,尽管他们都没打算将来毕业之后再回来,所以没有跟村里申请上学的资助。
村里在他们离开时,周林生带着全村老少出来送行,7位知青,村里给每人包了一百块钱红包,鼓励他们将来学业有成,报效国家!!
周林生对着坐在马上的知青说:“欢迎你们以后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你们的故乡。”
“我们会的~~”知青们红着眼眶,对着站在大榆树下的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