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京的路上,朱由检将骆养性叫到身边。

“骆卿家,锦衣卫对汤若望了解多少?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骆养性稍加思索,说道:“臣查过此人的底细,万历四十八年来到大明,当时是跟随商船,自澳门港登陆,后来游历全国,宣传那个什么天主教。”

朱由检微微颔首,这些情况他都了解,事实上,汤若望出海是为了躲避战乱。

本以为此人见多识广,可是,经过半年时间,他也只搞出来带触发装置的地雷,火炮改良遥遥无期。

相反,如杨廷鉴、赵勉这些土生土长的汉人学子,并没有去过西方,没有跟随西洋人进行系统学习,却能独立研发出新的武器装备。

究竟是汤若望水平不行,还是说,整个西方的科技,也就那样?

后世流传着一个说法,西方科技快速增长,其实就在明朝。

确切地说,是在郑和大航海之后,打通了东西方的通道,从那时候,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前往东方。

技术这东西不可能凭空生出来,那么,西方技术突然蓬勃发展,究竟是从哪来的?

骆养性继续说道:“三十年前,北京城也有个西洋人,名字叫利玛窦,就是天主教的,汤若望辗转来到京师,被天主教徒当成上帝的使者,时任礼部尚书徐光启师从利玛窦,便将汤若望招揽至麾下。”

“从那时起,汤若望正式进入朝堂,协助徐尚书编纂《崇祯历书》,再后来,徐尚书病逝,汤若望继续修编崇祯历书,直至陛下将其启用。”

朱由检说道:“朕总觉得此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回去后你再摸查一下,但是要暗中进行,不可与外人提起。”

“臣遵旨!”

回到紫禁城,王承恩早早准备了热茶。

“陛下,钱尚书来了三次,说是有要紧事上奏。”

朱由检这才想起钱谦益的奏疏,问道:“他怎么说的?”

王承恩躬身道:“钱尚书说,朝鲜王世子来京已经月余,想问问陛下,何时接见?”

“番邦世子而已,朕哪有空见他?跟礼部说一声,让他们看着安排吧!”

这时候,外面有个小宦官进来,行礼道:“启禀陛下,礼部尚书钱谦益求见!”

朱由检不禁笑了笑,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宣吧!”

钱谦益奉诏上殿,行礼后,直接说道:“陛下,朝鲜王世子滞留京师已经一个多月了,您看……”

“朕不是派了人前往接洽吗?”

“陛下是说……杨廷鉴?”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轰炸隆川的新式火炮,就是杨卿家造出来的,让他去接洽最合适不过,结果如何了?”

钱谦益满脸黑线,杨廷鉴造出火炮,给人家一座城炸没了,还让他去接洽?

这还是谈判吗,这不是明着打人脸吗,打完还啐一口!

“陛下,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对待藩属国,历来秉持着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朝鲜虽国力弱小,却也是中华文明的分支,他们同样尊崇孔孟之道,讲究礼仪伦常,臣以为,两国谈判不宜过于强硬,当以和为贵。”

朱由检轻轻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说道:“朝鲜既已投诚建奴,便是我大明之敌,何来同根同源之说?他们背弃我大明,转而依附于敌国,此等行为,我大明若对此视而不见,何以立国于天下?”

钱谦益额头上不禁渗出细密的汗珠,咬了咬牙,坚持道:“朝鲜投降建奴,实属无奈之举。当年他们多次向我朝求援,希望我大明能伸出援手,然彼时我朝亦面临内忧外患,兵力不济,难以分身,这才让建奴有机可乘。如今朝鲜世子亲赴京师,足以显出其诚意。陛下若能借此机会,宽仁待之,不仅可令朝鲜感恩戴德,更能彰显我大国之风范,赢得天下人心。”

朱由检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沉声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钱谦益见状,只得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息怒,臣明白您的意思,但百姓终归是无辜的。隆川一战,确实造成了数万平民的伤亡,此事若处理不当,恐会激起民愤,亦会影响我大明的声誉。臣斗胆建议,即便不能全额赔偿,至少也应给予一定的抚恤,以彰显我朝之仁德。”

朱由检闻言,冷笑一声,说道:“他们的平民百姓是无辜的,难道朕的子民就该死?且不说建奴占据辽东,烧杀抢掠,只说东江镇的百姓,他们的命又该找谁来赔?”

“你回去告诉朝鲜王世子,隆川之战,只是一个警告。倘若朝鲜国有悔过之心,就该主动向建奴宣战,否则,朕的大炮,随时准备轰向他们的每一寸土地,看他们有多少城池,经得起朕的怒火!”

“陛下,此事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纷争,还请陛下三思。”

“纷争是吗?朕倒要看看,究竟有什么纷争是大炮不能解决的!”

钱谦益闻言,脸色苍白,既然陛下决心已定,再争辩也无济于事。

“臣告退!”

回到礼部,朝鲜王世子李淏和大儒洪子新早已恭候多时。

李淏急忙问道:“钱尚书,陛下是否答应召见我等?”

钱谦益摇了摇头,将崇祯原话转告,然后补充道:“陛下让你们好自为之,老夫已经尽力了,奈何……唉!”

李淏漂洋过海来到大明,又在京师等了许久,还被一个年轻的翰林指着鼻子骂,耐心早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当即发作道:“钱尚书,大明欺人太甚,不见便不见,告辞!”

洪子新看向钱谦益,说道:“我朝鲜国虽然暂时屈居建奴之下,但是,全国上下依然尊孔孟之礼,贵国皇帝陛下一意孤行,怕是逆天道而行,老夫奉劝一句,受之兄还是早早寻个出路吧!”

钱谦益闻言,顿时也沉下脸,心说你以为你们是谁啊?

老夫帮你们说话,辛辛苦苦跑前跑后,你以为真的是尊重你们?

还不是因为崇祯皇帝对待读书人太过苛刻,大家伙不敢明言,只能找个说辞而已。

你们还真把自己当人物了!

“既然两位去意已决,那便就此别过!”

李淏愣了一下,他只是一句气话而已,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在乎。

洪子新也有些不知所措,只好拉着李淏往门口走。

这二人走走停停,等待钱谦益挽留,可是,人都走到门口了,还是没动静。

李淏低声道:“洪先生,怎么办?”

洪子新也来了脾气,拉着李淏走出礼部衙门。

“世子殿下莫慌,大明内忧外患,如今又靠着武力欺负我等周边小国,失道者必然寡助,我等还是继续效忠大清,助大清入主中原,到那时候,辽东诸岛,就都是我们的了!”

李淏回头看了看巍峨的紫禁城,暗暗下定决心。

“先生说的是,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