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通告、告示已经张贴了两次,城里城外又是那么大的动静,为什么官府不敢动弹?

那还主要得益于景春熙手握的这方郡守府大印。这方大印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官府行事的依据。没有它,任何命令都无法名正言顺地传达,任何行动都无法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话说那两个狗官死后,县衙盖着大印的报告已经送到了郡守府。然而,郡守府却因为没有大印在手,不能把九江郡发生的事继续从官邮往上传。官邮严谨高效,任何文件若无大印,便如同无根之木。

所以,郡丞亲自出马,带了几个爪牙前往京城,逐级上奏。这一路上,郡丞想必是心惊胆战,既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又要担心九江郡的局势是否会因他的迟缓而生变。

而留守在家的郡尉大人,临危受命,自然是先明哲保身,万事只要不火烧屁股都只想拖着。

郡尉深知官场的险恶,知道此时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火烧身。笑话,新的郡守老爷不到,何必那么卖力?做多错多,不做不错。

这不仅是他的处世哲学,也是官场中许多人的生存之道。

面对十几二十万生活热情高涨,但又对官府义愤填膺的百姓,他们哪里敢去质疑通告或是告示的真实性?百姓们的情绪如同一触即发的火药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反正看着告示的内容都是利国利民,深得民心的,传出去反倒是他们的功劳。

通告发出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秩序,街头巷尾充满了久违的烟火气。郡尉的心也因此安了不少。

他自己连门都不敢出,也只敢让衙差乔装打扮成百姓,对各条街道进行探访。看到外面没出大事,反而一副百姓安乐、国泰民安之景象,也乐得其成,依然关起衙门守着。

这种“眼不见为净”的态度,虽有些消极,但在当前局势下,也不失为一种自保之策。

而第二则告示一出,守城的小头目也有过来报告请示。郡尉自然还是维护那方大印上的内容,命令头目们都按照告示条款来执行。所以政令通行无阻,令行禁止。

守城的士兵们虽心存疑惑,但看到百姓们对新政策的拥护,也便不再多问。毕竟,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城池的安宁,而不是去质疑上级的命令。

至于浔阳江码头出的事,郡守府和县衙只是略有耳闻。那里本就有驻军具体负责,而且其中的很多猫腻也只有陈郡守懂。涉及利益,陈郡守也不对他们全盘托出。

普通官员和衙差们早已对陈郡守的行为心生不满,老是当替罪羊,得利甚少,还一再帮陈郡守做些祸国殃民的事。因此,出事能不管自然不管,省得惹祸上身。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有些冷漠,但在官场的潜规则下,却显得尤为现实。

誊写并张贴这起告示后的第二天,陶夫人让阿衡给小蛮传了信,表明一家人要见景春熙。

消息传来时,景春熙正在整理一些要带去建安郡的东西。听到陶夫人要见她,她觉得一点都不意外,如果不来才奇怪呢!

这次,景春熙只带了小蛮,没有惊动其他人。

小蛮这段时间,已经对阿衡一家有了些猜测,但是谨记师父的教诲,守口如瓶,也从不追问。

大家在长安巷的宅子见面时,气氛略显尴尬。把陶夫人、承睿、承智,还有阿衡引进后院,彼此之间只是相互点头打个招呼。

景春熙看不得陶夫人的欲言又止,干脆先一语带过,说:“先回家吧!”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和煦的温柔。

然后,她当着他们的面,触动暗道的机关,让他们知道自家庭院的秘密。

“回家”两个字,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陶夫人和承睿、承智,还有阿衡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

他们热泪盈眶,看着那一直向里延伸的暗道,仿佛看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好久,他们才迈出第一步,脚步有些沉重,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

糖霜已经听从吩咐,先从花园的那边一路过来,把墙壁上的烛台都点亮了。一路进去,前途光明。

看见他们进来,糖霜默默地走在前面带路,没有吭声。

本来被陶夫人拉着的小姑娘,可能不喜欢母亲和哥哥他们突如其来的气氛。在暗道里居然不知道什么叫怕,勇敢地向前跑上去,拉住走在他们前面的景春熙。

她抬起头怯生生地说:“姐姐,我喜欢你,我叫阿悦。”

景春熙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蹲下身子,轻声说道:“姐姐也喜欢你,你也可以叫我熙姐姐。”

她摸了摸阿悦的小脑袋,心中生出无比的怜惜,也发出自己的善意,然后紧紧抓住了她的小手。小家伙糯糯地唤了一声:“熙姐姐!”景春熙心里无比熨帖,仿似自己又多了个亲人。

他们一路没做停留,穿过暗道,走过暗室,来到那幅图案前的时候,景春熙才定住了。她盯着前面的图,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说:“我上次说的就是这幅图案,你们想想可有印象?”

陶夫人认真看了好一会儿,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最后非常肯定地摇了摇头。

承睿则是上前把整幅图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摸索了一遍,用手掌去感受整幅图案的凹凸感,但最终还是把头转向景春熙,也摇了摇头,说:“家里以前没有这样的图案。”

即使有,他也不会知道,家人还不会告诉他,那时候他七岁,连暗道的门都不知道,家人哪里会告诉他什么秘密!

陶夫人也十分肯定地说:“我也没见过。”

承智则是连发言权都没有,在他的记忆中,父母的音容笑貌都已模糊,只剩下两个虚无的影子。

“那就继续往前走吧!”景春熙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无奈。

其实她也没抱多大的希望,陶夫人和两兄弟连家里的暗道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晓更大的秘密?而且是不是真的有更大的秘密还很难说,她和陶金也只是凭空猜测而已。

一路过去,景春熙认真了起来,她像当初陶金教自己一样,耐心地教导陶家人。哪里有机关,机关怎么开,她都一一示范,一一讲解。这本是他们的家,她相信陶金知道了也不会责怪她多事,兴许还会说她做得对。

也幸亏自己没有接受陶金的馈赠,如果接受了这间宅子,现在陶家人回来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