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昨天是怜悯纤夫们的辛苦,昨天晚上也得知了阿福的事情,明白这里的很多人,虽然是苦,但不至于是水深火热。

监工也因为昨天阿福给自己求情,今天没再继续大声叫喊,但严厉的态度依然不变。

玄奘和法琳也告别了渡禅寺的度厄大师,往长安的方向走去。

长安不只是有法琳这样的大法师,还有两位曾经和玄奘讨论过佛法的“法门唯二真神”。

玄奘本着后辈的心态,既然来了长安,就应该去拜访两位真神。

走了快大半天的时候,才真正的走到长安城外。

玄奘多年前,曾经来过两次,但当时的长安先是被隋炀帝嚯嚯的不成样子。

又因为李渊攻打长安,许多人怕李渊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跑出了长安。

后来看李渊没干什么,就又回来。

如今,因为李世民的国策,这里繁华了很多。

长安东面的三个大门,都是进进出出的百姓,专门走商队和货运的城门,更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

玄奘和法琳随着人流,缓缓走进长安西大门。

刚一踏入,热闹喧嚣便如潮水般将他们淹没。

街道上,车水马龙,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路旁店铺林立,招牌幌子随风招展。

绸缎庄里,五彩斑斓的丝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引得不少达官贵人的家眷在店内挑选。

香料铺中,奇香四溢,来自西域的各种香料整齐地摆放着,商贾们正在与老板讨价还价,试图以最实惠的价格购入这些珍贵的货物。

还有那琳琅满目的小吃摊,烤羊肉的香气混合着胡饼的麦香,让人口舌生津,孩子们围在摊前,眼巴巴地望着摊主手中的美食,手中紧紧攥着几文铜钱。

街头艺人的表演也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

一位杂耍艺人正在耍弄着手中的飞刀,寒光闪烁间,飞刀准确无误地插入靶心,引得观众阵阵惊呼。

一位观音蛮舞姬,身着绚丽的服饰,在琵琶和箜篌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轻盈优美,如蝴蝶般灵动,举手投足间尽显异域风情。

在长安的东市上,不仅有国内各地的特产,还有来自遥远国度的奇珍异宝。

波斯的地毯,图案精美,工艺精湛。

大食的水晶器皿,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天竺的佛像和佛经,也在集市上有不少摊位售卖,引得一些信徒虔诚地挑选。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商人穿梭其中,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比划着进行交易,展现出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

玄奘和法琳沿着主街前行,来到了一处大广场。

广场上人群熙攘,中央矗立着一座宏伟的钟楼,整点时,钟声悠扬,传遍整个东市。

广场周围,有不少茶馆和酒楼,里面坐满了人。

人们一边品尝着香茗或美酒,一边谈论着天下大事、坊间趣事。

有的在议论着朝廷的新政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有的意气风发,大声的朗诵着诗句: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好好好!我知道这诗句,是光禄大夫魏征的诗!”

有的则在讲述着惊才绝艳的故事,引得众人阵阵欢笑。

“你们不知道......当时飞沙走石......当今陛下带着......左突右冲......”

在东市旁边的坊间,就是二位真神的所住的寺庙。

“贫僧玄奘,特来........”

--------太--子--殿--下--的--故--事--------

贞观二年,九月初一。

李承乾像往常那样,看完了尚书省给自己的奏书,拿着送到了显德殿。

其实就是几本,而且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李世民让尚书省给太子历练习惯的。

李世民想着,好大儿毕竟是太子,以后要当皇帝的人,肯定得提前习惯。

不要像自己一样,以前当秦王的时候挺逍遥的,突然之间当了皇帝,一开始看奏书都看的精神崩溃。

但李承乾很烦,他本来就有一大堆孔颖达留下的课业,还要看奏书,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

李承乾向自己的老师李纲吐槽,说自己才九岁,怎么干这么多的事?

李纲都是第四次当太子老师了,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劝任性的太子。

“殿下,你可以去和陛下说,你不想看。”

“啊?可以吗?”

“当然可以,你不想看就不看,想和蜀王那样到处玩就到处玩呗。”

“这不好吧?我毕竟是太子,三弟以后也不当皇帝。”

“嗯~殿下说的没错,看来殿下还是心系社稷的好太子。”

“那是自然。”

看着李承乾骄傲的样子,李纲只是站着轻轻的抚摸着白胡子不语。

这就是李纲,年轻时候的李纲是个直言不讳的直臣。

因为直言被打压后,他决定做个默默无闻的良臣。

可这样也不行,又被小人妒忌。

老了老了,李纲就明白看透了一切,反正我就劝你一遍,你不听劝也不关我事,我也是尽职尽责了。

要不然,李纲作为前太子李建成的老师,为什么还会乐意继续辅助李世民和李承乾。

李承乾听劝,看完奏书就抱着来到显德殿。

“父皇。”

“高明来了啦~快进来。”

而显德殿内,正好也有一人,就是尚书左丞房玄龄。

房玄龄看到太子来了, 也对着太子行礼。

李世民和房玄龄正好在聊到一件事,就想问问好大儿的意见。

“高明啊,你怎么看关中南面最近不下雨?”

李承乾都懵逼了,我怎么看都不可能躲在被窝里看。

“很热。”

就两个字,给李世民和房玄龄都无语了。

李世民觉得,好大儿自幼聪慧,肯定是自己没问明白,所以才会这么回答。

“朕是说,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

李承乾这次又只是三个字,给房玄龄和李世民都不知道怎么吐槽的好了。

李承乾好像看出了两人的想法,就接着补充。

“父皇,关中北面多雨,导致了黄河上游上涨,波及了下游中原地区。

但是,关中的南面却无一滴雨水,这种事情我怎么知道嘛,我也不是雨神,你该问司天监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