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的调令很快就来了,她被调整为东边一个乡镇干纪委书记,等何静走马上任之后,郑为民约着刘峰和马娟去那里看了她一次,等到何静兜兜转转再次回到协谷镇的时候,那都是将近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这一年民政有了一个大动作,那就是试点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就是俗称的低保制度。虽然国务院是从1997年才下的正式通知,但是山东在1994年就已经在青岛进行了试点。之后民政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座谈会,推广了青岛和上海的经验。
新县作为四线城市的天花板,自然不甘人后,早早的推出了自己的低保政策,开始在各个乡镇进行试点。
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城乡低保还没有能力做到应保尽保,每年都是按照低保资金和扩面的比例分配名额,这就给了基层巨大的操作空间,也是引发最初低保乱象的根源。
“推广低保政策?这么快嘛!”
郑为民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关于低保的报道,当时他还有些羡慕那些大城市居民,只要吃上低保,那不就跟有了退休金没啥两样了!
“啥是低保?”
马娟可没有看报纸的习惯,自然不知道这些稀罕词汇。
“给困难群众发的最低生活保障,去年才开始试点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推广了。”
参考这时候的办公效率,郑为民觉得这么也得试点个两三年,才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没想到省里第二年就开始全省推广。
“这不是好使嘛,钱多吗?”
马娟听明白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这可是白拿钱的大好事!
“每个月也就是五六十块钱吧!”
城乡低保有个很容易让人误会的地方,那就是低保金发放数量,永远比政策宣称的数额低。低保属于补差性政策,当年新县最早定的低保线是90多块钱,但是绝对不会有人能享受到90块钱的补助,毕竟在农村不可能是零收入,就算种地也得算有收入,在计算应当享受的低保金时,扣掉这些杂七杂八的收入,剩下差多少到90块钱,才是应当发放的低保金。
很多低保户都因为这个原因上访过,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那不少了!”
由于每家都有责任田和菜园子,因此在农村吃饭和吃菜基本不花钱,五六十块钱足够老百姓打油、割肉了,省着点花,甚至还有所结余。
“嗯,够吃喝了。”
郑为民也觉得差不多够吃饭了,毕竟是最低生活保障,你要是太高了,反而会惹麻烦!
“是按月发吗?”
“按照规定是每个月发,哪有那么及时,能个半年发一次就不错了!”
按照低保的发放规定,是每个月按时发放,但是到了基层执行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乡镇基层,这个钱能够按季度拨到位的都算是好地方了,很多经费紧张的地方,都是半年或者年底一次性拨付。
这个问题一直到低保制度正式确立二十年之后,才勉强得到解决,不过随着县级陷入到财政困难之后,这个问题又再一次出现了。
“主任……”
马娟一脸讨好的凑到郑为民跟前。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郑为民突然感觉后背一激灵,他平时安排马娟干活,可从来没见过她给自己好脸,这会嗓子都夹起来,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我有一个亲戚,家里挺困难的,前两年还住了院,欠了一大笔钱,你看看名额够不够,能不能照顾照顾!”
谁家都有几个穷亲戚,有这种好事,马娟自然要帮家里的穷亲戚争取一下。
“哪个村的?”
郑为民倒没觉得意外,低保政策这么好,肯定有千方百计托情的。
“东坪村的。”
马娟的家就是东坪村的,要不然郑为民也不可能帮着村里把上次的土葬回潮给按下去。
“等报名的通知发下去之后,你跟老马打声招呼,让他单独把你亲戚的材料报过来,等下一批名额来了,咱们再补给他一个名额。”
郑为民考虑了一会,决定给马娟一个名额,毕竟他的理由很过硬,因病致贫是农村最大的致贫原因,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一场大病就都扔到医院里了,这样还算好的,被逼得卖房卖地的都屡见不鲜!
从程序上讲,郑为民这个操作绝对是违法的,但民政办就马娟一个干活的,郑为民必须要巴结好,万一她撂挑子不干了,郑为民就等着傻眼吧!
“好来!”
马娟开心的给马宝禄打电话去了,这相当于一次性给东坪村要了两个名额,要不然按照全镇十二个名额来分,等轮到东坪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孙镇长,民政局要求咱们开展农村低保试点。”
郑为民拿着文件去找分管镇长孙爱民,汇报低保名额的事,这东西如此抢手,到最后领导肯定要伸手,这会不汇报,到时候就等着吃瓜落吧!
“我也看到文件了,具体名额来了吗?”
孙爱民正趴在桌子上看报纸,这会有没有智能手机,机关干部唯一的休闲就是看报纸,有瘾大的,一份报纸能看四五个小时。
“给了十二个名额。”
协谷镇有五十一个村,这十二个名额无异于杯水车薪。
“那就平均分到四个管区里,让他们报吧!”
孙爱民倒也没有多想,协谷镇一共四个管理区,每个管理区报三个就凑够了。协谷镇有两万多户,不可能让民政办挨个村去调查,只能让村里自己报,这就引发了低保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村书记亲戚普遍吃低保的问题!
一个村里大家经济水平都差不多,给谁不给谁,还不是村书记一句话的事,对村书记而言,低保名额这东西给其他人还不一定承自己的情,倒不如留给自己的亲戚划算。
“还跟书记、镇长汇报一下吗?一个月不少钱呢!”
郑为民觉得这事有必要跟牛进明和张新强说一声,这事还没定下来,马娟就找自己托情,等到正式报名的时候,找领导托情的还能少的了?
别到时候事没办好,再把领导给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