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是真的不知道这问题怎么回答,前半句和后半句,是连着筋的还是八竿子打不着?
老爷子莫非是想探探自己对国企改制的口风?那他搞的那个“国清”鹿血酒贴牌分成的事儿,老爷子是不是早就心知肚明了?
他朝王新军看去,结果王新军正跟一块滑不溜秋的红烧肉较劲儿,压根没搭理他求助的目光。
他不知道,王新军是真想给点提示的,但是他爸在桌子底下狠狠地踩了他一脚,不让...
赵振国心里没底儿,随便说说,咋说,政策都是面前这老人带着一帮人搞出来的,以后的历史证明这是个好事情。
他给老人倒了杯酒,自己端起杯子,一口气灌了下去,抹了抹嘴说:
“老爷子,我读书读的少,国企改制我不懂...”
老人乐呵呵地摆摆手:“莫得事,娃儿你紧说嘛。”
拖延的这几分钟,赵振国脑子转得飞快,他开始扯:
“我们村口那老磨盘,年头长嘞,转起来吱吱嘎嘎的,费劲巴拉的还磨蹭。可要是给它抹点油,拾掇拾掇,嘿,还能顶用!再套上驴拉,那比人手推可快多了。当然了,要是将来能换成那——电,对喽,电动的,那速度,嗖嗖的,更快嘞!我琢磨着,这国企是不是跟老磨盘有点像...”
吴老头刚听赵振国扯磨盘的时候,还想让他随便说说,但是不能真随便说说啊,听到后面觉得,这干儿子脑子真心好使,话里有话,既说了又说得含糊,滑不溜秋的,偏偏还让人挑不出毛病。
果然,这话说完,老人和王克定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王克立心想,这赵振国看似憨厚,实则心思细腻,说话有分寸,是个可造之材。
王新军那块肉也终于吃到了嘴里,心里暗笑,振国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又圆滑又得体。
老人问赵振国:“嘞个娃儿,你愿不愿意帮到推一哈嘞个老磨盘?”
赵振国挠挠头,憨憨地说:“我是有一把子力气,就怕推不好...”
老人指了指桌上那瓶酒:“你嘞不是整的巴适嘛?从名字到啥子特供,还有嘞个预定...”
赵振国:“...”
赶紧端起杯子战术性喝水,这话他没想好咋接,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
今天这吃的哪儿是饭,简直是考试,太难了...
还好有人给赵振国解围了,外面进来个秘书摸样的人,在老人耳边说了几句话,老人起身跟大家说:
“今天这顿伙食整得确实安逸。借着老王的地盘见到振国同志,可以,相当可以,大家先吃,我有事情先走一步。”
走到门口又回过头说:“明天新军跟振国两个娃儿跟我走一遭...振国娃儿莫见外,招呼都没提前打就把你喊过来...”
老人走了,吴老头也提出要告辞,还要把赵振国带走,没想到却被王新军拦下了,
”吴叔,别折腾了,家里房间多,你和振国都歇在这里吧,大晚上的,别再跑了...”
赵振国看着干爹那醉醺醺、东倒西歪的样子,也开口劝他。
赵振国那间房早就收拾好了,王家人又麻利地给吴老头拾掇了个房间。
吴老头一沾床呼噜就响起来了,赵振国却跟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咋也睡不着。
鹿血酒后劲儿忒大,浑身跟火烧似的难受。
睡不着就索性爬了起来,拉亮了台灯,在桌上摸了张稿子,给媳妇儿写信。
洋洋洒洒写了两大张,可还是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没办法,又冲去冲了个冷水澡,一直折腾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有了点睡意。
第二天一早,赵振国发现干爹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他干爹去首都医院了…
赵振国:?协和?
王新军笑着解释说:“说起来还跟你有关,吴叔从你那里回来就搞了个中西医合作项目,非要跟竹茹阿姨合作…大家都觉得是个好项目…”
赵振国:懂~
集办公室恋爱、破镜重圆加夕阳红三件套。
干爹挺会玩,谁说这年代人封建的?
吃完饭,老人还没派人来接。
赵振国就问王新军,自己啥时候能回去。
王新军说:“来趟京城不容易,你急啥呀?那么着急回去干啥?”
赵振国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提前来京城考察考察,捣鼓个四合院,做好迎接媳妇的准备。
想到这儿,他说想给媳妇儿拍个电报。
王克立把自己的勤务兵叫了过来,让他帮振国跑一趟,就是昨天去接赵振国的那个。
何援朝瞅着赵振国递过来的那两页纸,嘴角直抽抽,确定是电报,不是信么?
他以为赵振国不知道价格,好心提醒道:
“一个字七分钱,这怕是要有一千字了吧?我战友母亲生病,家里发来的电报只有四个字‘母病速归’。”
赵振国也震惊了,他重生以来还真没发过电报,这玩意儿居然这么贵!
这电报要是发出去,他估计要跟张之洞一样,成电报狂魔了,据说张之洞一封电报写了五千多个字,花了两千多量白银。
他赶紧跟何援朝说自己不发了,再想老婆也不能干出如此傻缺的事情啊,虽说他写了两页纸,其实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媳妇我想你了”。
嫂子陈丽华恰好走过来了,弄明白咋回事以后,笑得前仰后合的,说:
“振国啊,你这样...约个时间,跟你媳妇打个电话,多好。”
说着,陈丽华就喊王新军把赵振国带去爸爸书房,还调侃丈夫脑子不转圈…
王新军通了刘和平的电话,让他帮忙通知宋婉清,说今天晚上八点,赵振国会打电话到大队部的电话上,让宋婉清记得去接电话。
电话刚挂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呢,电话又响了。
王新军接起电话,嗯了几句,然后转头跟赵振国说:
“走吧,振国,邓伯伯已经到了。”
赵振国也没问要去哪儿,但是看着这一路往石景山区走,就琢磨,不会是要去首钢吧?
想什么来什么,他俩到的时候,老人已经到了。
要不是老人主动跟他俩打招呼,他俩都认不出来,还以为是哪个工人大哥呢。
老人穿着一身灰扑扑的藏青色工作服,头上扣着顶柳条编的安全帽,眼上还架着副护目镜,脖子里围着一条“灰”毛巾,地道的工人模样。
见他俩来了,旁边有个中年人赶紧递过来个包,让他俩换上。
赵振国瞅着老人这打扮,这是要微服私访?不会让他在这里上班吧?
俩人换好衣服跟着老人和中年人,顺着上班的工人队伍,一路进了首钢大门。
首钢的生产区里,机器轰鸣,炉火正旺,但赵振国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少设备都闲着,没有全速运转。他心里犯嘀咕,这设备利用率怎么这么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