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快进三国 > 第一百五十章 华夏报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项昼由于谈得太久,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黄承彦不住揉其胸。

良久,项昼方才喘口气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我命不久矣,岂可因墨守陈规,而是墨家群龙无主。”

“可是、可是,我根本对墨家一无所知啊!”赵云愁容满面道。

“无妨!赵将军不论对待贩夫走卒抑或达官显贵,皆一视同仁。同时屡次反对曹操的侵略战争。这些正符合我墨家‘兼爱’、‘非攻’等主张,与我墨家可谓同道中人。”项昼劝慰道。

赵云还待拒绝,却对上刘备眼色,他明白刘备需要赵云接下这墨家巨子之职,只好道:“此事来得太过突然,容我思虑一二!”

项昼笑道:“理应如此!”

赵云又道:“巨子大人如今在此,在下有一事,还需墨家相助!”

“但说无妨!”

赵云将其举办报纸一事,与二人诉说。

二人但觉这报纸当真闻所未闻,可听上去却又新奇无比。

赵云道:“这印报纸涉及到雕版印刷技术,这需要墨家相助!”

“雕版印刷?何物?”项昼惊奇道。

赵云道:“这个嘛!说简单也简单!就跟大印似的,在一块木板上雕出要写的字,然后再拓印到纸上的过程。只不过其中的细节要与墨家的能工巧匠探讨探讨!”

赵云说得简单,可项昼瞬间便明白了,这将是一项可以迅速传播理论学识的伟大创造,当即便同意了赵云的要求。

四人谈得一阵,项昼已然身体不支,刘备、赵云二人亲自送项昼回房。

未过两个时辰,天已大亮。项昼已然在黄承彦的陪同下,启程回墨家总部,他一心必要在走之前,为这天下再干一件大事——雕版印刷。

二人正欲离开,却又得刘表邀请。

刘备二人至府上,刘表开门见山道:“琦儿今早上言,要守江夏,我尚犹豫不决。你意下如何?”

刘备道:“江夏重地,本来就是非他人可守。我在江夏时日虽短,却也知道江夏黄氏势力庞大,若再任其自然,只怕日后就如荆南一般,只是表面诚服!”

刘表点头,道:“不日我便让琦儿赶赴江夏!”

刘备又道:“直接任命只怕不妥,恐招黄祖猜忌,于公子不利!”

“那又该当如何?”

刘备道:“此事蔡瑁与蔡夫人可曾知晓?”

“尚未知会。”

刘备道:“景升兄可招来蔡将军与之商讨,兄只说琦儿身为长公子,不可离开中央,不肯答应。蔡将军必会劝主公同意!”

刘备如此一说,刘表当即会意,道:“玄德啊!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啊!着实是妙!”

刘备叹气道:“如今各地士族权力庞杂,汉家刘氏反而日渐式微,此计可使蔡、黄两家互为猜忌。权力之道,贵在制衡。”

刘表点头,这番话大大拉进了他与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的距离。

刘表道:“我心中已有计较!”

刘备拜别。

襄阳城外,关平、周仓二人早已等候多时。

“伯父、四叔!”关平见到二人,立即上前道。

赵云见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孩子叫自己叔叔,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含含糊糊地应了。

“刘皇叔、赵将军!”周仓笑呵呵道。

他们此番来襄阳,便是顺便将“关家军”带回沙羡。

至于张白骑等人,赵云依旧命他们待守原地,守护诸葛亮。

这些年但凡有可疑之人进入南阳,皆被张白骑严密关注。

所幸越兮这些年主要关注力在帮助曹操扩张,一时也分身乏术,在张白骑的保护下,依旧是茁壮成长,成荆州一代的名人了。

刘备等人回到沙羡,为“关家军”接风后,关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撤了“关家军”的番号,自此只有刘备军,再无关家军。

不久,刘备向黄祖上奏,张武、陈孙这两个黄巾余孽掳劫百姓,黄祖照例不肯相帮。

刘备被逼无奈之下向刘表奏报,蔡瑁得知后,极力推荐长公子刘琦带军平叛。

在各方各怀鬼胎的唱了一出大戏后,三万大军在刘琦带领下浩浩荡荡进驻沙羡,可怜张武、陈孙二人始终不明白,自己这点人马何以会惊动长公子亲自前来。

刘备得知刘琦长公子到来,特意命张飞、赵云二将相助刘琦。

不过半日功夫,张武、陈孙二人殒首,部下大半被赵云收编,张武坐骑“的卢马”不出意外,也被赵云缴纳。

刘备见的卢极其雄骏,也是分外欢喜,刘备欲送刘琦,刘琦却不住言说此马有泪槽,乘必防主,劝刘备舍去。刘备不以为意,自乘之。

不过半日功夫,传来刘表文书,言说江夏贼寇甚多,命刘琦驻守黄祖所在的江陵,助黄祖除贼。

同时,黄祖也接到蔡瑁密信,请他帮忙多加“照顾”长公子刘琦。

黄祖如何不知蔡瑁的如意算盘,但他也不傻,才不去得罪刘表、刘琦,为他蔡瑁作嫁衣,反而心中暗暗与蔡瑁生了嫌隙。

不久,在项昼的命令下,胡燕儿、浦沅二人带领数百名墨家巧匠相助赵云,其中不乏造纸、木工、雕刻等方面技艺大师。

在刘琦的大力协助和黄祖不甘的同意下,赵云相继开办了木材厂、造纸厂。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赵云和墨家弟子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合作中,终于研究出了雕版印刷术。

此间,赵云在郑玄及黄承彦的背书下,与荆州各大书店建立渠道来往。

书店中国自古就有,但是最初书店被称为“书肆”。

西汉的杨雄,他在自己的着作《扬子法言》中写到:“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文中提到的书肆就是书店。

东汉时期也有这样的书店,根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王充因为家里贫困,为了看书,只能到洛阳的书店去看书。

赵云对这些书商首创了代销的商业模式,即先进货后付款,有赚大家分,有赔赵云担。

书店商家见有这种好生意模式,又能和政府搭上关系,虽不懂报纸为何物,却也迅速打开了这些书店渠道。

荆襄八郡的各大书店纷纷寻求与赵云合作,赵云还未开门的报馆门口的门槛都快被这些书商给踏破了。

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9月,赵云的华夏报社正式开业,发行了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华夏周报,比西方的报纸行业先进了14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