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八年冬,十二月辛丑。

天气清朗,日光和煦。

仿佛天地也知道今天是大燕国开国大典,特意降下了这个好天气。

此时的辽东城,是真正意义上的张灯结彩。

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

一条红毯铺至城外。

红毯两侧奇花绽锦,御道两旁金丝拂地。

更有36门礼炮分列左右。

军乐团已经待命。

城中设有一方旗台,旗台如同雕塑般站着36名仪仗队,一面鲜红的国旗正等待升起。

5000名身披战甲的精锐士兵正在等待进行检阅。

礼部侍郎王贞琳为此次典礼的礼官。

王贞琳,出身太原王氏高平支房,所治本经为《礼》。

此前高平支房共派遣族中子弟37人入辽东为官,更是迁徙3000户百姓入辽东,算的上对赵峥立国鼎力支持。

因此最先投奔赵峥的王贞琳得以被重用。

新朝初立,其实官员还是有很多空缺的,基本都是以侍郎之职领尚书之实。

这次六部官员,基本算是齐备,大大小小上百位官员算是被马周组建出来了。

特邀观礼嘉宾:

大唐世民夫妇,李承乾领监国之职,遗憾未能出席。

薛延陀使者摩多支、契丹酋长窟哥、室韦首领的使者余莫弗瞒咄、奚人首领李厍莫。

毕竟这是大唐皇帝女婿立国,奚人与契丹已经打定主意跟大唐混,自然会给面子。

还有大唐着名画家、刑部侍郎、将作少监阎立本,受邀为此次开国大典作画纪念。

下午两点,李世民夫妇与一众小国酋长、使者到达城楼观礼。

汝南身着冕服陪在李世民身边,后面跟着马周、苏定方两位开国元勋。

城楼下面整洁的广场,高高的旗杆,红黄两色鲜花摆出的开国大典四个大字。

井然有序的观礼百姓,待受阅的部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排排直线。

无不体现着,这个开国大典的不寻常。

李世民也是称赞道:“贤婿此番开国典礼倒是别开生面啊,这四周的民居都被清空了?朕记得原来这里并不是这番景象。”

“为了准备本次典礼,就把下方清理出来了,并重新修葺一番才有今日的面貌。毕竟地方太小,不适合检阅部队。”

“哦?你这次检阅多少兵?不会是拿朕的士兵充数吧?”

李世民略带调笑的看着赵峥。

“阿耶!”汝南晃着李世民的手臂,有些不依。

长孙皇后则是嗔怪的拉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似乎是在责怪他不该这么说,若是让赵峥丢了面子多不好。

赵峥脸色一红。

“岳父大人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我这是新编之军,共5000余人。若论精锐程度,我这5000军不比精锐唐军差多少!”

当然赵峥没好意思说,自己挖了李世民大概一千余人的墙角。

“那朕倒是拭目以待了!”

薛延陀发现自唐军撤出辽东后,短时间内没有对他们用兵的迹象,最近又开始跳了起来。

甚至因为已经被大唐宣战,这会儿竟是有几分破罐子破摔了起来,李世民在场也敢放肆了。

“燕王仅有5000余军是否太过寒酸了?我薛延陀空弦二十万,若是燕王早些开口,我主真珠可汗倒是可以借与燕王数万大军以壮声势,啊,哈哈哈。”薛延陀的使者带着几分阴阳怪气的道。

室韦、契丹、奚人、靺鞨等小国见气氛不对,讷讷不敢言。

薛延陀、燕王哪一个他们都得罪不起。

李世民则是冷眼看着赵峥如何处理,长孙皇后略带担忧的看着赵峥,有些担心赵峥应付不来。

如果开国典礼闹了笑话,就太难堪了。

汝南则是怒视薛延陀使者,恨不得马上叫人把他拉出去杖毙。

赵峥听闻此话,眼露不屑,“空弦20万?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区区二十万胡虏不过土鸡瓦狗尔!”

抱歉了老登,借你话一用。

这个记载于资治通鉴唐纪的片段他暂时是没机会看到了。

但是李世民感觉这话似乎有些熟悉。

冥冥之中有种气运被夺的感觉。

“大言不惭,若是我主来袭,不知燕王是否还能说出这句话!”

“岳父大人,看来薛延陀有些嚣张啊,不介意我先收拾他们一顿吧?”

“朕自然不介意,贤婿愿意出手,朕也乐得省事。”

两人一唱一和浑然没把薛延陀放在眼中。

真珠夷男的使者气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但是他不知道的,一句嘴贱,给薛延陀招来了多大的灾祸。

下午三时,礼部侍郎王贞琳命一众号角手吹动牛角。

“吉时已到,请大王出席!”

赵峥登临城楼,怀着一腔激情与热血宣布:“大燕国,成立了!”

赵峥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辽东城所有角落。

大燕以辽东城为首都,更名为燕京(真正的燕京:不好,气运被夺!)

国旗以镰刀和锤子为主要图案,象征着赵峥以工农为立国之基。

四周环饰的铁砧、麦穗、书本、钱币,象征着工农士商四个社会阶层。

随着国家乐团奏乐,国旗缓缓升起。

前来观礼的百姓全部热烈的鼓掌。

三十六门礼炮齐鸣,震耳欲聋。

随后礼部侍郎王贞琳宣布:“阅兵仪式,准备!”

“一、二~”

率先上场的是程处立的跳荡兵营与程处寸的枪兵营。

玄黑色的布面甲,哑光面的合金盾,寒气逼人的横刀与长枪,无不说明这是真正的精锐。

“贤婿,你这甲胄怎么跟朕见到的不一样?”

“这是布面甲,表面蒙布,内衬甲片,辽东严寒,冬季披此甲,会让士兵减少些寒冷的困扰,提高作战能力。”

布面甲大概出现在宋末元初,唐朝未见过也属正常。

随着检阅部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到城下,跳荡兵与枪兵配合演练军阵。

一时间杀气震天。

薛延陀的使者脸色有些不好看,其余小国更是有些瑟瑟发抖。

有个强大的邻居不是好事啊。

“将士们好!!”

“大王,好!”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王效死,为大燕效死!”

随后步兵有序退出,陌刀营、弓弩营纷纷登场。

一样的精锐装备,一样的锐气逼人。

“贤婿所说的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倒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如此精锐,朕都有些羡慕了!”

“岳父大人坐拥十六卫数十万大军,才让我羡慕。”

商业互吹嘛,这个赵峥熟。

“如此精锐,怕是靡费颇重,你打算养多少这种精锐?”

“确实很贵,这种精锐能养起两万就不错了。”

后期工业能力起来后,其实并不会这么贵。

还有一种省钱的办法,就是从现代订购材料,到辽东来编制铠甲。

可能效率不如现代,但是可以省很多钱。

目前是因为百姓才安置下来,赵峥没打算折腾这群百姓,才全部从现代订购。

整个阅兵仪式到骑兵出场时达到了高潮。

如果说薛仁贵率领的1000轻骑,还没太被李世民看在眼中。

800重骑出场后,李世民连胡子被揪掉了都没反应过来。

一众小国更是面色如土,薛延陀的使者一声不吭。

800重骑的声势几乎比得上之前全部了。

大唐也才只养了3000玄甲军,而赵峥这里有800,看装备,这支军队丝毫不输玄甲军。